接合方法及散热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6811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6:53
特征是,包括:对接工序,在该工序中,使在正面(1b)具有凹槽(3)的第一金属构件(1)的背面(1c)与第二金属构件(2)的端面(2a)对接而形成对接部(J);以及摩擦搅拌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旋转工具(G)的搅拌销(G2)插入凹槽(3),并使旋转工具(G)沿着凹槽(3)相对移动来对对接部(J)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将轴肩部(G1)的直径设定成比凹槽(3)的宽度小,在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G)的轴肩部(G1)插入凹槽(3)内,并在使轴肩部(G1)与凹槽(3)的底面(3a)分开的状态下,一边利用轴肩部(G1)对从第一金属构件(1)产生的毛刺(V)进行按压,一边对对接部(J)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合方法及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板状的金属构件彼此的接合方法及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接合方法,在该接合方法中,使板状的第一金属构件与板状的第二金属构件以T字状对接而进行接合。在该接合方法中,进行对接工序和摩擦搅拌工序,其中,在上述对接工序中,使第一金属构件的背面与第二金属构件的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在上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从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压入,并对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接合方法,在该接合方法中,使板状的第一金属构件与板状的第二金属构件对接而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在该接合方法中,进行对接工序和摩擦搅拌工序,其中,在上述对接工序中,使第一金属构件的端面与第二金属构件的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在上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从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压入,并对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接合方法,在该接合方法中,使第一金属构件与第二金属构件重合而进行接合。在该接合方法中,进行重合工序和摩擦搅拌工序,其中,在上述重合工序中,使第一金属构件的背面与第二金属构件的正面重合而形成重合部,在上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从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压入,并对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一种摩擦搅拌工序,在该摩擦搅拌工序中,在底座构件的一个面使排列设置有多个翅片的一对散热器片彼此对接,并对该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例示了如下形态:在该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的旋转工具从底座板的另一个面(未形成翅片的面)或一个面(形成有翅片的面)插入。在摩擦搅拌工序中,通过将旋转工具从底座板的一个面插入,能防止在底座板的另一个面产生毛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39472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17264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许第412696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许第33362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现有的接合方法(专利文献1、3)中,由于将旋转工具的轴肩部的下端面压入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并进行摩擦搅拌工序,因此,在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会产生毛刺。因而,必须进行将毛刺去除的毛刺去除工序。此外,由于将旋转工具的轴肩部的下端面压入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并进行摩擦搅拌工序,因此,存在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变大这样的问题。此外,在现有的接合方法(专利文献2)中,由于将旋转工具的轴肩部的下端面分别压入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正面和背面并进行摩擦搅拌工序,因此,在正面和背面会产生毛刺。因而,必须进行将毛刺去除的毛刺去除工序。此外,由于将旋转工具的轴肩部的下端面分别压入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正面和背面并进行摩擦搅拌工序,因此,存在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变大这样的问题。另外,在现有的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4)中,在底座构件的一个面侧,相邻的翅片彼此之间成为供流体流通的流路,并且,夹着对接部形成的翅片彼此之间也成为供流体流通的流路。因而,需要进行将因摩擦搅拌工序而在底座构件的一个面产生的毛刺去除的毛刺去除工序,以防毛刺成为流体流通的障碍。但是,在底座构件的一个面侧,夹着对接部形成于两侧的翅片间成为狭窄的空间,因此,存在毛刺切除工序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从上述观点出发,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接合方法,能防止在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产生毛刺,并且能减小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接合方法,能防止在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正面产生毛刺,并且能减小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接合方法,能防止在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正面和背面产生毛刺,并且能减小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的制造方法,能抑制因摩擦搅拌工序而产生的毛刺成为流体流通的障碍,并且能减小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包括:对接工序,在上述对接工序中,使第一金属构件的背面与板状的第二金属构件的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上述第一金属构件呈板状且在正面具有凹槽;以及摩擦搅拌工序,在上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的搅拌销从上述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一侧插入上述凹槽,并使上述旋转工具沿着上述凹槽相对移动,来对上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上述旋转工具具有呈圆柱状的轴肩部和从上述轴肩部下垂的搅拌销,将上述轴肩部的直径设定成比上述凹槽的宽度小,在上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上述旋转工具的轴肩部插入上述凹槽内,并在使上述轴肩部与上述凹槽的底面分开的状态下,一边利用上述轴肩部对从上述第一金属构件产生的毛刺进行按压,一边对上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根据上述接合方法,由于利用凹槽的底面、凹槽的的两侧壁以及轴肩部的下端面形成狭小空间,因此,能防止毛刺飞散,并且能使毛刺堆积于凹槽的底面。藉此,能防止在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产生毛刺。此外,由于未将轴肩部压入至凹槽的底面,因此,能减小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第二金属构件的板厚设定成比上述凹槽的宽度大。根据上述接合方法,能可靠地防止因旋转工具的搅拌销而塑性流动化的金属构件的材料从第一金属构件的背面与板状的第二金属构件的端面的对接部飞出。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接合方法将金属构件彼此摩擦搅拌接合,其特征是,将上述金属构件各自相对的端面形成为包括:外侧端面,上述外侧端面形成于背面一侧;内侧端面,上述内侧端面形成于正面一侧,且形成于远离与上述外侧端面相对的上述金属构件的一侧;以及中间面,上述中间面将上述外侧端面与上述内侧端面连接,上述接合方法包括:对接工序,在上述对接工序中,使上述金属构件各自的上述外侧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并且形成凹槽,上述凹槽由各自的上述中间面和各自的上述内侧端面构成;以及摩擦搅拌工序,在上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从上述金属构件各自的正面一侧插入,并对上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上述旋转工具具有呈圆柱状的轴肩部和从上述轴肩部下垂的搅拌销,将上述轴肩部的直径设定成比上述凹槽的宽度小,在上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上述旋转工具的轴肩部插入上述凹槽内,并在使上述轴肩部与上述凹槽的底面分开的状态下,一边利用上述轴肩部对从各上述金属构件产生的毛刺进行按压,一边对上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根据上述接合方法,由于利用凹槽的底面、凹槽的的两侧壁以及轴肩部的下端面形成狭小空间,因此,能防止毛刺飞散,并且能使毛刺堆积于凹槽的底面。藉此,能防止在第一金属构件和第二金属构件的正面产生毛刺。此外,由于未将轴肩部压入至凹槽的底面,因此,能减小施加于摩擦搅拌装置的负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接合方法,将金属构件彼此摩擦搅拌接合,其特征是,将上述金属构件彼此的端面形成为包括:外侧端面,上述外侧端面形成于板厚方向的中央;一对内侧端面,一对上述内侧端面相对于上述外侧端面形成于正面一侧和背面一侧这两侧,并且形成于远离与上述外侧端面相对的上述金属构件的一侧;以及一对中间面,一对上述中间面分别将上述外侧端面与一对上述内侧端面连接,上述接合方法包括:对接工序,在上述对接工序中,使上述金属构件各自的上述外侧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并且形成一对凹槽,一对上述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接合方法及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工序,在所述对接工序中,使第一金属构件的背面与板状的第二金属构件的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所述第一金属构件呈板状且在正面具有凹槽;以及摩擦搅拌工序,在所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的搅拌销从所述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一侧插入所述凹槽,并使所述旋转工具沿着所述凹槽相对移动,来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所述旋转工具具有呈圆柱状的轴肩部和从所述轴肩部下垂的搅拌销,将所述轴肩部的直径设定成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小,在所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所述旋转工具的轴肩部插入所述凹槽内,并在使所述轴肩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分开的状态下,一边利用所述轴肩部对从所述第一金属构件产生的毛刺进行按压,一边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23 JP 2015-145373;2015.08.07 JP 2015-156611.一种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工序,在所述对接工序中,使第一金属构件的背面与板状的第二金属构件的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所述第一金属构件呈板状且在正面具有凹槽;以及摩擦搅拌工序,在所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的搅拌销从所述第一金属构件的正面一侧插入所述凹槽,并使所述旋转工具沿着所述凹槽相对移动,来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所述旋转工具具有呈圆柱状的轴肩部和从所述轴肩部下垂的搅拌销,将所述轴肩部的直径设定成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小,在所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所述旋转工具的轴肩部插入所述凹槽内,并在使所述轴肩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分开的状态下,一边利用所述轴肩部对从所述第一金属构件产生的毛刺进行按压,一边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构件的板厚设定成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大。3.一种接合方法,将金属构件彼此摩擦搅拌接合,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构件各自相对的端面形成为包括:外侧端面,所述外侧端面形成于背面一侧;内侧端面,所述内侧端面形成于正面一侧,且形成于远离与所述外侧端面相对的所述金属构件的一侧;以及中间面,所述中间面将所述外侧端面与所述内侧端面连接,所述接合方法包括:对接工序,在所述对接工序中,使所述金属构件各自的所述外侧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并且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由各自的所述中间面和各自的所述内侧端面构成;以及摩擦搅拌工序,在所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从所述金属构件各自的正面一侧插入,并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所述旋转工具具有呈圆柱状的轴肩部和从所述轴肩部下垂的搅拌销,将所述轴肩部的直径设定成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小,在所述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所述旋转工具的轴肩部插入所述凹槽内,并在使所述轴肩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分开的状态下,一边利用所述轴肩部对从各所述金属构件产生的毛刺进行按压,一边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4.一种接合方法,将金属构件彼此摩擦搅拌接合,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构件彼此的端面形成为包括:外侧端面,所述外侧端面形成于板厚方向的中央;一对内侧端面,一对所述内侧端面相对于所述外侧端面形成于正面一侧和背面一侧这两侧,并且形成于远离与所述外侧端面相对的所述金属构件的一侧;以及一对中间面,一对所述中间面分别将所述外侧端面与一对所述内侧端面连接,所述接合方法包括:对接工序,在所述对接工序中,使所述金属构件各自的所述外侧端面对接而形成对接部,并且形成一对凹槽,一对所述凹槽分别形成于所述金属构件各自的正面一侧和背面一侧,并由各自的所述中间面和各自的所述内侧端面构成;第一摩擦搅拌工序,在所述第一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从所述金属构件各自的正面一侧插入,并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以及第二摩擦搅拌工序,在所述第二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旋转工具从所述金属构件各自的背面一侧插入,并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所述旋转工具具有呈圆柱状的轴肩部和从所述轴肩部下垂的搅拌销,将所述轴肩部的直径设定成比所述凹槽的宽度小,在所述第一摩擦搅拌工序和所述第二摩擦搅拌工序中,将所述旋转工具的轴肩部分别插入所述凹槽内,并在使所述轴肩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分开的状态下,一边利用所述轴肩部对从各所述金属构件产生的毛刺进行按压,一边对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在所述第一摩擦搅拌工序中形成的塑性化区域与在所述第二摩擦搅拌工序中形成的塑性化区域重叠。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件配置工序,在所述接头件配置工序中,将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久司濑尾伸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