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79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空调器领域,公开了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其中,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外壳、净化过滤网和风机,外壳设有空气处理进风口、空气处理出风口和连通空气处理进风口与空气处理出风口且相对空调器之换热风道独立设置的空气处理风道,空气处理风道包括与空气处理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设于进风腔上方并连通进风腔与空气处理出风口的出风腔,风机以轴向竖直放置的方式设置于出风腔内,净化过滤网呈环形设于进风腔内,空气处理出风口设于风机的径向旁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不影响空调器换热功能的情形下,实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且可以在外壳各水平延伸尺寸设计得比较小的情形下,保证净化过滤网具有较大的过滤面积,空气净化过滤的效果比较好。

Air conditioning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空气处理模块及具有该空气处理模块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的空调器一般是通过对房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换热以实现制冷或者制热的功能,在密闭的房间内采用这种空调器,虽然可以较好地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但是,其在长期运行后,会导致房间内的空气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空调器运行环境的空气质量,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在空调器内增设置空气处理模块的方案,其具体实现方式为:从室外引进一股新风与空调器的室内循环进风混合并经换热后排向室内。由于其从室外引进了外界新鲜空气,故,能起到改善房间内空气质量的目的。但是,由于该方案中,空气处理模块的风道与空调器本身的换热风道是相连通的,所以,空气处理模块的设置严重影响了空调器本身换热功能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空调器内增设空气处理模块而导致空调器本身换热功能受影响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是: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包括外壳、净化过滤网和风机,所述外壳设有空气处理进风口、空气处理出风口和连通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且相对所述空调器之换热风道独立设置的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包括与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设于所述进风腔上方并连通所述进风腔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的出风腔,所述风机以轴向竖直放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净化过滤网呈环形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设于所述风机的径向旁侧。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腔内的水槽和甩水部件,所述水槽设于所述风机的下方,所述甩水部件安装于所述风机上,所述甩水部件的底部浸于所述水槽内,且所述甩水部件具有朝向所述风机之内侧壁延伸的甩水支臂。可选地,在所述风机的径向外侧部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之间还设有加湿网。可选地,所述甩水部件包括与所述风机连接的座体、设于所述座体底部的吸水壳和若干个设于吸水壳外周的所述甩水支臂,所述吸水壳的底部伸于所述水槽内。可选地,所述吸水壳具有第一内腔和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底部的吸水口,所述吸水口处设有挡水板,所述甩水支臂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和设于所述第二内腔端部的喷水口。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于所述出风腔内的驱动电机和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连接板和凸设于所述连接板外周的叶片,所述座体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甩水支臂从所述吸水壳朝向所述叶片延伸。可选地,所述离心风轮为后向式离心风轮,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外罩设有导风罩。可选地,所述导风罩包括设于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上方的顶板、设于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下方的底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于所述底板之间并环绕于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外周的侧板,所述底板设有进风格栅孔和所述水槽,所述侧板设有朝向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设置的导风口。可选地,所述座体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输出轴的避让凹腔。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水槽内供水以保持所述水槽内水位的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横设于所述风机上方的横向部分和设于风机径向旁侧且底端倒置于所述水槽内的竖向部分。可选地,所述竖向部分的底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水槽内凸设有插入所述出水口内的阀杆,所述阀杆上安装有弹簧和能够密封所述出水口的密封圈。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包括多个贯穿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散风孔。可选地,所述散风孔为孔径在1mm-3mm之间的圆形孔或者边长在1mm-3mm之间的矩形孔。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包括与室外空气连通的新风进风口和/或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可选地,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新风进风口开关的第一控制风门,且/或,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关的第二控制风门。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包括两个所述新风进风口和一个所述内循环进风口,所述外壳包括端部面板和分别凸设于所述端部面板各外边缘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第四面板、第五面板和第六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面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之间,所述第四面板和所述第六面板分别从所述第三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相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五面板连接于所述第四面板和所述第六面板之间,两个所述新风进风口分别设于所述第四面板和所述第六面板上,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面板上。可选地,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五面板都为弧形板体。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室内换热模块和上述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调室内换热模块设有与室内连通的换热进风口、与室内连通的换热出风口和连通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换热风道,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换热模块的一端,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相互独立设置。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换热模块以竖直方式设置,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换热模块的底端。可选地,所述换热风道内设有一个贯流风轮,所述换热出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换热模块的正面,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正面,所述换热进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换热模块的正面,所述换热出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换热模块的侧面和/或背面,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的侧面和/或背面。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为壁挂机。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通过在空气处理模块内设置空气处理风道,并在空气处理风道内设置净化过滤网,这样,使得从空气处理进风口进入空气处理风道内的空气,会先经过净化过滤网处理后再从空气处理出风口排出空气处理模块外,从而达到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同时,其通过将空气处理风道包分为进风腔和位于进风腔上方的出风腔,并使风机以轴向竖直放置的方式设置于出风腔内,使净化过滤网呈环形设于进风腔内,使空气处理出风口设于风机的径向旁侧,这样,可以在外壳各水平延伸尺寸设计得比较小的情形下,保证净化过滤网具有较大的过滤面积,空气净化过滤的效果比较好,且其结构比较紧凑。此外,由于空气处理风道与空调器本身的换热风道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空气处理模块的设置不会影响空调器本身换热功能的正常运行,进而可在不影响空调器换热功能的情形下,实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剖开立体示意图一;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剖开立体示意图二;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主视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C-C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6中D-D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图6中E-E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左视平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右视平面示意图。其中,图8中的虚线箭头为空气的流向标识。附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外壳、净化过滤网和风机,所述外壳设有空气处理进风口、空气处理出风口和连通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且相对所述空调器之换热风道独立设置的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包括与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设于所述进风腔上方并连通所述进风腔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的出风腔,所述风机以轴向竖直放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净化过滤网呈环形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设于所述风机的径向旁侧。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外壳、净化过滤网和风机,所述外壳设有空气处理进风口、空气处理出风口和连通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且相对所述空调器之换热风道独立设置的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包括与所述空气处理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设于所述进风腔上方并连通所述进风腔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的出风腔,所述风机以轴向竖直放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净化过滤网呈环形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设于所述风机的径向旁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腔内的水槽和甩水部件,所述水槽设于所述风机的下方,所述甩水部件安装于所述风机上,所述甩水部件的底部浸于所述水槽内,且所述甩水部件具有朝向所述风机之内侧壁延伸的甩水支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的径向外侧部与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之间还设有加湿网。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水部件包括与所述风机连接的座体、设于所述座体底部的吸水壳和若干个设于吸水壳外周的所述甩水支臂,所述吸水壳的底部伸于所述水槽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壳具有第一内腔和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底部的吸水口,所述吸水口处设有挡水板,所述甩水支臂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和设于所述第二内腔端部的喷水口。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于所述出风腔内的驱动电机和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连接板和凸设于所述连接板外周的叶片,所述座体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甩水支臂从所述吸水壳朝向所述叶片延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为后向式离心风轮,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外罩设有导风罩。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包括设于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上方的顶板、设于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下方的底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于所述底板之间并环绕于所述后向式离心风轮外周的侧板,所述底板设有进风格栅孔和所述水槽,所述侧板设有朝向所述空气处理出风口设置的导风口。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输出轴的避让凹腔。10.如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水槽内供水以保持所述水槽内水位的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横设于所述风机上方的横向部分和设于风机径向旁侧且底端倒置于所述水槽内的竖向部分。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凤华田镇龙刘奇伟刘源张哲源赵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