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647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充电回路模块、计收费模块和充电插头,所述桩体包括散热柜,所述散热柜包括部件容纳部(1)、散热部(2)、水冷部(3)以及第一风机(51);所述水冷部(3)和第一风机(51)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所述散热部(2)进行风冷或(和)水冷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不同的发热情况采用不同的散热方式,散热方式多样。(2)进一步减小电能消耗。

A charging pile and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arging pile, pile body, display module, control module, charging circuit module, charging module and meter charging plug, the pile body comprises a cooling cabinet, wherein the cooling cabinet comprises a component accommodating part (1), (2), water-cooled radiating portion (3) and the Ministry of fan (51); the water department (3) and the first fan (51) in the control of the control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default rules of the radiating section (2) or (and) for cooling and water cool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as follows: (1) different heat dissipation modes are adopted for different he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mode is varied. (2) further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散热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由于充电桩是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在充电时充电桩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够有效排出,则会对充电桩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一般采用将充电桩中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结合的方式,利用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发散,起到对充电桩的散热作用。申请号201110424870.8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用复合式散热器及复合式散热器组件,所述复合式散热器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散热单元和一第二散热单元,所述基板的一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功率模块;第一散热单元为由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片构成的第一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面上;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根热管和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设于所述基板内且靠近所述功率模块;所述绝热段位于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包含延伸部和折弯部;所述冷凝段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组。该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散热器仅使用热管散热技术将散热器中的热量带出,散热方式单一,当电器元件发热较大时,散热效果较差。其次,该方法需要一直使用风机进行散热,对电能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使得所述充电桩对其内部发热较大的电器元件具有风冷水冷的综合散热效果,且更加节省电能消耗。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充电回路模块、计收费模块和充电插头,所述桩体包括散热柜,所述散热柜包括部件容纳部(1)、散热部、水冷部以及第一风机;所述水冷部和第一风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风冷或(和)水冷散热。所述部件容纳部包括柜体、第一柜底空间以及第二柜底空间;所述柜体为下宽、中窄、上宽的双曲线冷却塔结构,且在所述柜体的底部具有进风口;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柜体内部;所述水冷部设置在第二柜底空间中,用于对所述散热部进行水冷散热;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柜底空间内部,用于对所述散热部进行强制风冷散热。所述散热部具有两个,分别用于设置充电桩的整流模块和功率变换模块;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内部底部的侧壁上。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体、散热板、散热罩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整流电路模块或功率变换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散热板的一侧;所述散热体为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片单元,所述多个散热片设置在彼此间隔有预定间距的位置上,所述散热体中具有安装空间;所述散热罩设置在电路板的发热元件上,且所述散热体中的安装空间设置为能够使所述散热罩卡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上。在所述散热板内部具有贯穿所述散热板的通孔,用于使冷却水管路贯穿所述散热板,以进行吸热。所述水冷部包括冷却水换热器、水泵、水箱、第二风机和冷却水管路;所述水泵为可控功率水泵;冷却水管路从水箱中伸出,并行地穿过两个散热部,再依次通过冷却水换热器、水泵,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所述冷却水换热器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散热水道以及和所述散热水道一一对应的可控三通阀;每个可控三通阀具有进水阀口、出水阀口和导水阀口,每个可控三通阀的出水阀口都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第一个可控三通阀的进水阀口与所述冷却水管路接通;最后一个散热水道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其余每个所述散热水道的进水口连通与其对应的所述可控三通阀的导水阀口,且该散热水道的出水口连接下一个可控三通阀的进水阀口。一种充电桩散热控制方法,应用以上所述的充电桩,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开始充电;步骤2:采用自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步骤3:判断采用自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是否失效,若是,则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2;步骤4:采用水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并实时调整冷却水的温度;步骤5:判断采用水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是否失效,若是,则执行步骤6,若否,则执行步骤7;步骤6:采用强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之后执行步骤8;步骤7:判断是否继续水冷降温,若是,则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2;步骤8:判断采用强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是否失效,若是,则执行步骤9,若否,则执行步骤10;步骤9:停机报警;步骤10:判断是否继续强制风冷降温,若是,则执行步骤6,若否,则执行步骤7。所述判断采用自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是否失效,包括:若判断充电后预设时长后散热部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温度,即判定为采用自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失效;若散热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则再以当前时刻作为时间起点,判断预设时长后散热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循环进行降温是否失效的判定;所述判断采用水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是否失效,包括:若判断采用水冷方式后预设时长后散热部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温度,即判定为采用水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失效;若散热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则再以当前时刻作为时间起点,判断预设时长后散热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循环进行降温是否失效的判定;所述判断采用强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是否失效,包括:若判断采用强制风冷方式后预设时长后散热部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温度,即判定为采用强制风冷方式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降温失效;若散热部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则再以当前时刻作为时间起点,判断预设时长后散热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循环进行降温是否失效的判定。所述判断是否继续水冷降温,包括:判断当前散热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阈值温度,若小于,则判断为不继续水冷降温,若高于,则判断为继续水冷降温,其中,所述第二阈值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所述判断是否继续强制风冷降温,包括:判断当前散热部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三阈值温度,若小于,则判断为不继续强制风冷降温,若高于,则判断为继续强制风冷降温,其中,所述第三阈值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温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不同的发热情况采用不同的散热方式,散热方式多样。(2)进一步减小电能消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散热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散热体和散热罩结构俯视图;图3为冷却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散热柜散热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桩散热柜冷却水降温方法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1、部件容纳部;11、柜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充电回路模块、计收费模块和充电插头,所述桩体包括散热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柜包括部件容纳部(1)、散热部(2)、水冷部(3)以及第一风机(51);所述水冷部(3)和第一风机(51)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所述散热部(2)进行风冷或(和)水冷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充电回路模块、计收费模块和充电插头,所述桩体包括散热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柜包括部件容纳部(1)、散热部(2)、水冷部(3)以及第一风机(51);所述水冷部(3)和第一风机(51)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所述散热部(2)进行风冷或(和)水冷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容纳部(1)包括柜体(11)、第一柜底空间(13)以及第二柜底空间(14);所述柜体(11)为下宽、中窄、上宽的双曲线冷却塔结构,且在所述柜体(11)的底部具有进风口(15);所述散热部(2)设置在柜体(11)内部;所述水冷部(3)设置在第二柜底空间(14)中,用于对所述散热部(2)进行水冷散热;所述第一风机(51)设置在第一柜底空间(13)内部,用于对所述散热部(2)进行强制风冷散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2)具有两个,分别用于设置充电桩的整流模块和功率变换模块;所述散热部(2)设置在所述柜体(11)的内部底部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2)包括散热体(21)、散热板(22)、散热罩(23)和电路板(24);所述电路板(24)上设置有整流电路模块或功率变换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板(24)设置在散热板(22)的一侧;所述散热体(21)为具有多个散热片(211)的散热片单元,所述多个散热片设置在彼此间隔有预定间距的位置上,所述散热体(21)中具有安装空间;所述散热罩(23)设置在电路板(24)的发热元件上,且所述散热体(21)中的安装空间设置为能够使所述散热罩(23)卡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板(22)内部具有贯穿所述散热板(22)的通孔,用于使冷却水管路贯穿所述散热板(22),以进行吸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部(3)包括冷却水换热器(31)、水泵(32)、水箱(33)、第二风机(34)和冷却水管路(35);所述水泵(32)为可控功率水泵;冷却水管路(35)从水箱(33)中伸出,并行地穿过两个散热部,再依次通过冷却水换热器(31)、水泵(32),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换热器(31)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散热水道(311)以及和所述散热水道(311)一一对应的可控三通阀(312);每个可控三通阀(312)具有进水阀口(3121)、出水阀口(3122)和导水阀口(3123),每个可控三通阀(312)的出水阀口(3122)都与水泵(32)的进水口相连;第一个可控三通阀(312)的进水阀口(3121)与所述冷却水管路(35)接通;最后一个散热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坚江邵柳东黄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