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45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装置,所述插座壳体中设置有左运动槽,所述插座壳体中、位于所述左运动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运动槽,所述插座壳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右运动槽的插入槽,所述右运动槽的左端壁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插入槽相对的供电槽,所述右运动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运动块;本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供电力连接安全稳定,有效避免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插头体与供电槽之间的通电力连接操作都是通过第一电机工作自动完成的,插座壳体与插头装置之间通电插接简单,且在通电插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满足了现有使用需求,适合推广使用。

A new typ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power plug assembly includes a socket housing and plug device, a left movement groove is arranged the socket shell, right, is located on the left of the moving groove socket shell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right moving groove, the right end of the socket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inserting groove is communicated the right moving groove, the left wall of the mov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and the power supply is inserted into the groove relative, the right mov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tion block can slide from left to right;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device is simple, safe and stable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avoid electric shock accidents existing in life,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but also through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lug body and the power supply operation slot are completed automatically through the first motor, power socket and plug device inserted between the shell It is easy to connect, and there will be no electric shock accident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It meets the existing demand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用电设备的通电使用就是将连接用电设备的插头直接插入到插座的供电槽中插接通电,但是插座与供电电源电力连接会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这种插接方式虽然操作比较方便,但是插头与用电设备之间的电线较长,而且插头插入到供电槽中以后没有其它部件对插头进行锁定,只是通过设置在供电槽中的金属片夹紧插头,在电线被误踢误撞时,很容易造成插头从供电槽中脱离,从而导致用电设备的突然断电,甚至还会造成用电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严重的话还会直接造成用电设备烧毁,因此现有的插头与供电槽之间的插接配合存在供电力连接不稳定性的风险,另外,在用电设备不使用时,插头往往是从供电槽中拔出的,这样就会造成供电槽裸露在外面,如果家中有小孩将手指或者金属杆直接插入到插座的供电槽中,这样就会造成小孩触电事故的专利技术,甚至会对小孩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装置,所述插座壳体中设置有左运动槽,所述插座壳体中、位于所述左运动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运动槽,所述插座壳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右运动槽的插入槽,所述右运动槽的左端壁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插入槽相对的供电槽,所述右运动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运动块,所述第一运动块中设置有开口朝右且与所述插入槽相对的锁定槽,所述第一运动块中还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槽左端壁中设置有一连通所述右运动槽且与所述供电槽相对的通槽,所述右运动槽的前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运动块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杆,所述右运动槽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运动块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纹驱动杆,所述导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右运动槽的左右两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驱动杆的右端与所述右运动槽右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左端向左延伸穿过所述插座壳体穿入到所述左运动槽中并与设置在所述左运动槽左端壁中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左运动槽中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螺纹驱动杆,所述第二螺纹驱动杆前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并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螺纹驱动杆前端与所述左运动槽前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左运动槽中的所述第一螺纹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固定板前端在所述左运动槽中设置有可前后滑动且与所述第二螺纹驱动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运动块,所述第二运动块中设置有通电装置,所述插座壳体中还设置有漏电保护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运动块的前部设置有与供所述导杆穿过的导孔,所述第一运动块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驱动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运动块中设置有与第二螺纹驱动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驱动杆、第二螺纹驱动杆和导杆的直径相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锁定槽前端壁和后端壁中的前开槽和后开槽,所述第一运动块中在所述前开槽和后开槽的下部设置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中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前开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前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腔中的前齿轮,所述前转轴向上穿过所述第一运动块并穿入到所述前开槽中,所述前转轴穿入到所述前开槽中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前锁定块,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后开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后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腔中的后齿轮,所述后转轴向上穿过所述第一运动块并穿入到所述后开槽中,所述后转轴穿入到所述后开槽中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后锁定块,所述前齿轮与后齿轮之间啮合有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通过中心轴与设置在所述驱动腔下端壁中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齿轮和后齿轮的直径相同且所述前齿轮和后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齿轮的直径,所述前转轴远离所述前锁定块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腔的底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后转轴远离所述后锁定块的一端也与所述驱动腔的底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中心轴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腔的顶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前锁定块和所述后锁定块的两端均为圆弧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运动槽前部的左右两端壁中分别对称设置有左通电槽和右通电槽,所述左通电槽和右通电槽的后端内侧均设置有第一导斜面,所述左通电槽的左端壁上设置有与供电电源电力连接的左通电触头,所述右通电槽的右端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供电槽电力连接的右通电触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电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运动块左端壁和右端壁中的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所所述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均包括开口朝外侧的第一连槽,所述第一连槽中可左右滑动地设置有通电块,所述通电块外侧后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导斜面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导斜面,所述第一连槽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中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槽,所述通电块的前后两端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槽滑动配合连接的限位滑动块,所述第一连槽中还设置有与所述通电块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通电块向外侧推顶的推顶弹簧,所述左连接件中的通电块与所述右连接件中的通电块电力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头装置包括插头体,所述插头体左端设置有用以与所述供电槽配合连接的插头部,所述插头体左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倒圆角,所述插头体右端设置有连接用电设备且与所述插头部电力连接的电线,所述插头体前后两端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用以供所述前锁定块和后锁定块转动穿入的前锁定槽和后锁定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漏电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壳体右端部的存放腔,所述存放腔中安装有漏电保护器,所述漏电保护器外部还可打开的设置有门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电机工作驱动第一运动块和第二运动块同时滑动,从而在左连接件中的通电块与左通电触头接触时,右连接件中的通电块也与右通电触头接触,插头部也同时插入到供电槽中配合连接通电,使得用电设备通电,大大增加了本装置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还增加了左通电触头和右通电触头之间通电的稳定性以及插头部与供电槽之间配合连接通电的稳定性,有效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2.通过前齿轮、后齿轮和中心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以同时驱动前转轴和后转轴转动,前转轴和后转轴转动分别驱动前锁定块和后锁定块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当前锁定块和后锁定块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度以后,前锁定块和后锁定块处于分别穿入到前锁定槽和后锁定槽中将插头体锁定的状态,从而通过前锁定块和后锁定块同时对插头体进行锁定,以保证插头体被锁定后的稳定性,也同样保证了插头部与供电槽之间配合连接通电的稳定性,避免了电线的误踢误撞而造成插头体从供电槽中脱离,从而防止用电设备的突然断电。3.本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供电力连接安全稳定,有效避免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插头体与供电槽之间的通电力连接操作都是通过第一电机工作自动完成的,插座壳体与插头装置之间通电插接简单,且在通电插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满足了现有使用需求,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座壳体中设置有左运动槽,插座壳体中、位于左运动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运动槽,插座壳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连通右运动槽的插入槽,右运动槽的左端壁上设置有一与插入槽相对的供电槽,右运动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运动块,第一运动块中设置有开口朝右且与插入槽相对的锁定槽,第一运动块中还设置有锁定装置,锁定槽左端壁中设置有一连通右运动槽且与供电槽相对的通槽,右运动槽的前部设置有与第一运动块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杆,右运动槽的后部设置有与第一运动块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纹驱动杆,导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右运动槽的左右两端壁固定连接,第一螺纹驱动杆的右端与右运动槽右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左端向左延伸穿过插座壳体穿入到左运动槽中并与设置在左运动槽左端壁中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左运动槽中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螺纹驱动杆,第二螺纹驱动杆前端穿过固定板并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螺纹驱动杆前端与左运动槽前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左运动槽中的第一螺纹驱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固定板前端在左运动槽中设置有可前后滑动且与第二螺纹驱动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运动块,第二运动块中设置有通电装置,插座壳体中还设置有漏电保护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座壳体中设置有左运动槽,插座壳体中、位于左运动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运动槽,插座壳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连通右运动槽的插入槽,右运动槽的左端壁上设置有一与插入槽相对的供电槽,右运动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运动块,第一运动块中设置有开口朝右且与插入槽相对的锁定槽,第一运动块中还设置有锁定装置,锁定槽左端壁中设置有一连通右运动槽且与供电槽相对的通槽,右运动槽的前部设置有与第一运动块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杆,右运动槽的后部设置有与第一运动块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纹驱动杆,导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右运动槽的左右两端壁固定连接,第一螺纹驱动杆的右端与右运动槽右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左端向左延伸穿过插座壳体穿入到左运动槽中并与设置在左运动槽左端壁中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左运动槽中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中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螺纹驱动杆,第二螺纹驱动杆前端穿过固定板并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螺纹驱动杆前端与左运动槽前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左运动槽中的第一螺纹驱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固定板前端在左运动槽中设置有可前后滑动且与第二螺纹驱动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运动块,第二运动块中设置有通电装置,插座壳体中还设置有漏电保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块的前部设置有与供所述导杆穿过的导孔,所述第一运动块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驱动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运动块中设置有与第二螺纹驱动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驱动杆、第二螺纹驱动杆和导杆的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锁定槽前端壁和后端壁中的前开槽和后开槽,所述第一运动块中在所述前开槽和后开槽的下部设置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中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前开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前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腔中的前齿轮,所述前转轴向上穿过所述第一运动块并穿入到所述前开槽中,所述前转轴穿入到所述前开槽中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前锁定块,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后开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后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腔中的后齿轮,所述后转轴向上穿过所述第一运动块并穿入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台商投资区华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