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643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纳米晶石墨颗粒、纳米硅以及碳质粘结剂,其中的纳米晶石墨颗粒和纳米硅为主体储锂材料。纳米硅壳结构内有石墨支撑,外有无定形碳包覆,解决了硅导电性差的问题。从而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硅碳负极复合材料在满足高容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硅碳负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nano silicon carbon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lithium ion battery material, in particular, a nano silicon carbon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It includes nanocrystalline graphite particles, nanoscale silicon and carbonaceous binder, in which nanocrystalline graphite particles and nanoscale silicon are the main lithium storage materials. There are graphite supports in the nanoscale silicon shell structure, and there are amorphous carbon coat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silicon conductivity. Thus, the nano silicon carbon negative electrode composite material of the invention can meet the high capacity and has better Kulun efficiency and cycle performance, so that the silicon carbon negative electrode composite material of the invention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同时在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等领域也正在取得比较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反过来,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广泛应用要求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工作电压。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石墨及改性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实际产品容量已经接近其理论容量372mAh/g。硅作为负极材料具有十多倍于石墨的理论比容量,达到4200mAh/g,受到材料界的普遍关注,具有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良好潜力。研究表明单质硅作为电池负极材料虽然容量大量提升,但是存在电导率低、嵌锂脱锂体积变化大而导致粉化、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膜不稳定等缺点,使其充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较差,难以获得实际应用。锂电池科研从业者虽然使用硅进行了很多尝试来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实用性能,但是硅材料充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却始终无法克服,故找到能够同时满足容量、库仑效率和循环性能实用要求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已经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容量、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使用要求的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纳米晶石墨颗粒、纳米硅以及碳质粘结剂,其中的纳米晶石墨颗粒和纳米硅为主体储锂材料。优选的,所述纳米晶石墨颗粒为核心,纳米硅以壳结构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并与纳米晶石墨颗粒共同形成第一前驱体,碳质粘结剂用于将多个第一前驱体粘结以形成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优选的,所述纳米晶石墨颗粒所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80%,所述纳米硅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50%,所述碳质粘结剂所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70%。优选的,所述纳米晶石墨颗粒的粒度为10-1000nm,纳米硅的粒度为5-100nm;所述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粒度为5-30μm。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动态沉积一层纳米硅,使纳米硅以壳结构均匀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制得第一前驱体;2)、将步骤1)中制得的第一前驱体与碳质粘结剂混合后导入二次造粒设备中进行二次造粒,制得第二前驱体;3)、将步骤2)中制得的第二前驱体经碳化处理后制得第三前驱体;4)将步骤3)中制得的第三前驱体经破碎筛分制得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中,首先将纳米晶石墨颗粒装入真空回转管式炉中后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将真空回转管式炉内加热至800-1000℃后以1.8-2L/min的速度向真空回转管式炉内通入硅源,使硅源分解出纳米硅,纳米硅以壳结构均匀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冷却后即制得所述第一前驱体。优选的,所述硅源为SiH4、Si2H4、SiH3Cl、SiH2Cl2、SiHCl3以及SiCl4中的一种或其任意多种的组合。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将步骤1)中制备的第一前驱体与碳质粘结剂在混合机中均匀混合0.8-1.2小时制得第一前驱体和碳质粘结剂混合物,将第一前驱体和碳质粘结剂混合物导入造粒设备中进行二次造粒制得第二前驱体。优选的,在所述步骤3)中,将第二前驱体置入真空回转管式炉中并充入氮气作为保护气,然后将真空回转管式炉加热到500-1000℃,使第二前驱体在氮气气氛下碳化4-6小时后制得第三前驱体。优选的,所述碳质粘结剂为蔗糖、葡萄糖、酚醛树脂、糠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其任意多种的组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复合负极材料,可以通过调整纳米硅的含量来调整负极材料的容量。通过将主要储锂材料硅做成纳米壳结构,在获得高的容量的同时,可以较好地解决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问题,防止充放电过程中的粉化。纳米硅壳结构内有石墨支撑,外有无定形碳包覆,解决了硅导电性差的问题。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满足高容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使本专利技术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纳米晶石墨颗粒、纳米硅以及碳质粘结剂,其中的纳米晶石墨颗粒和纳米硅为主体储锂材料。纳米晶石墨颗粒为核心,纳米硅以壳结构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并与纳米晶石墨颗粒共同形成第一前驱体,碳质粘结剂用于将多个第一前驱体粘结以形成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纳米晶石墨颗粒所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80%,纳米硅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50%,碳质粘结剂所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70%。纳米晶石墨颗粒的粒度为10-1000nm,纳米硅的粒度为5-100nm,最终产品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粒度为5-30μm。下面以六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成分组成和制备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并以两个对比例对本专利技术六个实施例的容量、库伦效率以及循环性能进行平行对照试验。实施例一:1)、首先将350g粒度D50为10nm的纳米晶石墨颗粒装入真空回转管式炉中后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将真空回转管式炉内加热至800℃后以1.8L/min的速度向真空回转管式炉内通入的硅源,使硅源分解出粒度为5-100nm的纳米硅,纳米硅以壳结构均匀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控制通入硅源的总量使沉积的硅量达到525g,冷却后即制得所述第一前驱体。硅源为SiH4、Si2H4、SiH3Cl、SiH2Cl2、SiHCl3以及SiCl4中的一种或其任意多种的组合。2)、首先将步骤1)中制备的875g第一前驱体与875g碳质粘结剂在混合机中均匀混合0.8小时制得第一前驱体和碳质粘结剂混合物,碳质粘结剂为蔗糖、葡萄糖、酚醛树脂、糠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其任意多种的组合;将第一前驱体和碳质粘结剂混合物导入造粒设备中进行二次造粒制得第二前驱体;3)、将步骤2)中制得的第二前驱体置入真空回转管式炉中并充入氮气作为保护气,将真空回转管式炉内加热到500℃使第二前驱体在氮气气氛下碳化4小时后制得第三前驱体;4)、将步骤3)中制得的第三前驱体通过破碎筛分制得实施例一的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中纳米晶石墨颗粒所占重量百分数为20%,纳米硅为30%,碳质粘结剂为50%,实施例一的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粒度D50为15μm。实施例二:1)、首先将500g粒度D50为50nm的纳米晶石墨颗粒装入真空回转管式炉中后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将真空回转管式炉内加热至850℃后以1.8L/min的速度向真空回转管式炉内通入的硅源,使硅源分解出粒度为5-100nm的纳米硅,纳米硅以壳结构均匀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控制通入硅源的总量使沉积的硅量达到62.5g,冷却后即制得所述第一前驱体。硅源为SiH4、Si2H4、SiH3Cl、SiH2Cl2、SiHCl3以及SiCl4中的一种或其任意多种的组合。2)、首先将步骤1)中制备的562.5g第一前驱体与62.5g碳质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晶石墨颗粒、纳米硅以及碳质粘结剂,其中的纳米晶石墨颗粒和纳米硅为主体储锂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晶石墨颗粒、纳米硅以及碳质粘结剂,其中的纳米晶石墨颗粒和纳米硅为主体储锂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石墨颗粒为核心,纳米硅以壳结构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并与纳米晶石墨颗粒共同形成第一前驱体,碳质粘结剂用于将多个第一前驱体粘结以形成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石墨颗粒所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0-80%,所述纳米硅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50%,所述碳质粘结剂所占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石墨颗粒的粒度为10-1000nm,纳米硅的粒度为5-100nm;所述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粒度为5-30μm。5.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动态沉积一层纳米硅,使纳米硅以壳结构均匀包覆在纳米晶石墨颗粒上,制得第一前驱体;2)、将步骤1)中制得的第一前驱体与碳质粘结剂混合后导入二次造粒设备中进行二次造粒,制得第二前驱体;3)、将步骤2)中制得的第二前驱体经碳化处理后制得第三前驱体;4)将步骤3)中制得的第三前驱体经破碎筛分制得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高贵华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联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