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323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包括上侧开有管槽的模块本体、调节板、地热龙骨,所述模块本体从外侧向内侧依次具有导热层、绝热层、保温层,模块本体下端间隔地铺设有地热龙骨;两相邻管槽之间的过渡区域为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的两端从上至下开有若干对通槽,每对所述通槽通入至导热层内端并配合连接以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上增加以调控模块,在基本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工艺灵活性,调节板可传热也可隔热,可调范围大,同时结构上更加优化,整体结构更加可靠而耐用。

A variable heat transfer and durable dry floor heating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riable heat durable dry floor heating module, including the upp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module body, a pipe groove adjusting plate, geothermal keel, the module body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in turn has a heat conducting layer, an insulating layer, the insulating layer,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dy is laid with interval module of geothermal keel; two adjacent transition zone of the tube the groove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septum, the septum from top to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lots, each of the slot is supplied to the heat conduction layer and with the inner end connected to the adjust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is added to the regulation module based o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which greatly enhances the technological flexibility on the basis of basically not affecting the overall structure. The regulating plate can heat transfer and heat insulation, and has a large adjustable rang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is more optimized,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more reliable and dur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
本技术涉及地面采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
技术介绍
底板采暖简称地暖,具有干式和湿式两种基本形式。地暖已经成为国内采暖方式的主流,湿式地暖相比更为传统,其工艺为多层现场复合,面层浇注沙石混凝土作为承重和传热介质,施工极为繁琐、能耗很高,热效应时间很长、占建筑物层高10公分左右,对建筑物承载重量大。干式地暖技术发展年代较近,已开发出干式地暖装置等,用于干式地暖采暖场合使用,克服了湿式地暖工艺的一些不足。干式地暖包括塑料型、超薄型、增强型等,塑料型因为积热会分解挥发微量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地暖盘管或者板块连接部位使用管卡或浇水覆膜固定,且容易脱落,施工较为繁琐,工作量大,也影响了干式地暖层的传热性能。此外,由于以上弱点,以及本身材料的性质,传热性能不易调控。故而需要改进材料及其组合,还需要对地暖的结构进行改造,以提高其传热调控性能和使用持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地暖连接方式造成的使用缺陷,改进现有地暖传热方式,提高热调控性,本技术开发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包括上侧开有管槽的模块本体、调节板、地热龙骨,所述模块本体从外侧向内侧依次具有导热层、绝热层、保温层,模块本体下端间隔地铺设有地热龙骨;两相邻管槽之间的过渡区域为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的两端从上至下开有若干对通槽,每对所述通槽通入至导热层内端并配合连接以调节板。作为优选,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铝板、铜板或铝铜合金板。导热层用铝、铜或者其合金的材料在传热方面非常优秀。作为优选,所述管槽为倒“Ω”形,且管槽的表面粗糙度Ra不小于3.2。倒“Ω”形为目前地暖普遍采用的高效形式,表面粗糙度增强传热效能。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间隔部开有3~5对通槽,且调节板的两端与通槽内导热层接触。通槽的数量,以及调节板与通槽内导热层接触,能够合适的增益或减弱导热效果,从而达到可变传热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导热层在模块本体上端平面与管槽之间的过渡拐角处,以螺栓或铆钉加固。过渡拐角处的螺栓或铆钉加固可以使这种薄弱环节的可靠程度增强,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紧凑、传热调控佳。导热层、绝热层、保温层的配合紧凑,而间隔部的通槽安装调节板,革命性地增加了一个调控单元,可以方便地调控绝热、导热的性质;通槽便于安装和拆卸调节板;螺栓或铆钉加固薄弱环节可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现有技术上增加以调控模块,在基本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工艺灵活性,调节板可传热也可隔热,可调范围大,同时结构上更加优化,整体结构更加可靠而耐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块本体,11-导热层,12-绝热层,13-保温层,2-调节板,3-地热龙骨,4-管槽,5-间隔部,51-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如图1,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包括上侧开有管槽4的模块本体1、调节板2、地热龙骨3,所述模块本体1从外侧向内侧依次具有导热层11、绝热层12、保温层13,所述导热层11的材质为铝板、铜板或铝铜合金板,所述绝热层12为岩棉、玻璃纤维毡、红外隔热板等,所述保温层13为挤塑板、发泡塑料板等,所述管槽4为倒“Ω”形,且管槽4的表面粗糙度Ra不小于3.2,所述导热层11在模块本体1上端平面与管槽4之间的过渡拐角处,以螺栓或铆钉加固,模块本体1下端间隔地铺设有地热龙骨3;两相邻管槽4之间的过渡区域为间隔部5,每个所述间隔部5的两端从上至下开有3~5对通槽51,每对所述通槽51通入至导热层11内端并配合连接以调节板2,调节板2可为导热或者隔热的板材,如铜板、钢板、铝板、塑料板、木板、泡沫板等等,各个调节板2在对应的一对通槽51插入的板材材质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工艺实际情况选取,且调节板2的两端与通槽51内导热层11端面接触。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开有管槽的模块本体、调节板、地热龙骨,所述模块本体从外侧向内侧依次具有导热层、绝热层、保温层,模块本体下端间隔地铺设有地热龙骨;两相邻管槽之间的过渡区域为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的两端从上至下开有若干对通槽,每对所述通槽通入至导热层内端并配合连接以调节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开有管槽的模块本体、调节板、地热龙骨,所述模块本体从外侧向内侧依次具有导热层、绝热层、保温层,模块本体下端间隔地铺设有地热龙骨;两相邻管槽之间的过渡区域为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的两端从上至下开有若干对通槽,每对所述通槽通入至导热层内端并配合连接以调节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传热耐用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铝板、铜板或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灵均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