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磊专利>正文

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6028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河道污水处理单元,河道污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一膜组件、第二膜组件、膜组件架、供气装置、气体冷却装置和供能装置;第一膜组件由表面分布多个0.02‑0.08微米的孔的第一中空纤维膜丝组成;第二膜组件由表面分布多个0.1‑0.2微米的孔的第二中空纤维膜丝组成。该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的能见度、高效地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河道的COD等指标,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并且其与水体中的生物(鱼、虾等)及植物配合,能够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A river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containing membrane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cessing device comprising a membrane components of river sewage, including river sewage treatment unit River sewage treatment unit comprises a first membrane module, second membrane module, membrane module frame, air supply device, gas cooling device and energy supply device; the first hollow fiber membrane silk membrane component is distribu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plurality 0.02 0.08 micron hole; second wire second hollow fiber membrane membrane component is distributed on the surface of a plurality of 0.1 0.2 micron hole. The processing device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mprove the visibility of the water body, effectively activate indigenous microbial activity and reduce the COD River and other indicators, so as to achieve water purification effect, and the water organisms (fish and shrimp) and plants, can form a balanced ecosystem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近些年来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或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水环境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城市河流的污染则显得尤为突出。河道治理是指为了彻底解决水体黑臭河水体底泥淤积等问题,针对水体的具体情况,量体定制治理技术方案,以达到全面降解各种污染物,提升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质量等级,改善水景观感的目的。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河道水体的自净化能力,经过治理的河道,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清洁,数月后,由于自然污染、人为污染形成的水体富营养,将会重新使河道水质变差。为保持水体的干净,只能是定期抽换河水,费用极高,而且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CN104761046A公开了一种浮动式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EHBR)河湖水体净化装置系统与方法,该净化装置系统包括膜组件、膜组件架、浮体、供电系统、供气系统、推进设备、绳索和吊坠,该膜组件是由具有优异氧气性透过性能、良好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中空纤维膜和其两端分别含有进气和出气口的封头组成,中空纤维膜的外侧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附着性。但是,该净化装置系统由于能够浮动,其能随水体流动而改变位置,不能保证水体净化的均匀性;另外,该净化装置系统的膜组件仅用于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的附着及生长,不能在水体中构成平衡的生态系统,不利于长时间的水体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中的膜组件组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高效地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水体的能见度和溶解氧、降低河道的COD等指标,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并且其与水体中的生物(鱼、虾等)及植物配合,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河道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河道污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一膜组件、第二膜组件、膜组件架、供气装置、气体冷却装置和供能装置;所述第一膜组件由第一中空纤维膜丝组成,所述第一中空纤维膜丝表面设置多个0.02-0.08微米的孔,所述多个是指至少两个,如3个、5个、10个、20个或100个等,所述孔的大小可为0.03微米、0.04微米、0.06微米或0.07微米等;所述第二膜组件由第二中空纤维膜丝组成,所述第二中空纤维膜丝表面设置多个0.1-0.2微米的孔,所述多个是指至少两个,如3个、5个、10个、20个或100个等,所述孔的大小可为0.11微米、0.13微米、0.15微米或0.18微米等;所述第一膜组件和第二膜组件安装于膜组件架上;所述供气装置经过气体冷却装置与第一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第一膜组件的出气口与第二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所述供能装置与供气装置和气体冷却装置分别相连,用于供给供气装置和气体冷却装置所需的能量。所述第一膜组件表面分布的孔孔径较小,其为透气致密膜,其透气量小,能给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所述第一膜组件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可设置为: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气体经过进气口进入第一膜组件,经过第一中空纤维膜丝后,再从出气口流出,气体在流经第一中空纤维膜丝的过程中,由于第一中空纤维膜丝表面设置有孔径较小的孔,少部分气体从所述孔中逸出。所述第二膜组件表面分布的孔孔径较大,其透气量大,主要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所述第二膜组件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可设置为: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气体经过进气口进入第二膜组件,经过第二中空纤维膜丝后,再从出气口流出,气体在流经第二中空纤维膜丝的过程中,由于第二中空纤维膜丝表面设置有孔径较大的孔,从所述孔中逸出的气体较多,因此主要起到增加水体溶解氧的作用。所述第一中空纤维膜丝表面的孔径及第二中空纤维膜丝表面的孔径如果不在上述范围内,则其处理河道污水的效果明显变差。本技术提供的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设置的第一膜组件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载体,促进膜组件表面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促进硝化反应;第二膜组件能够增加河道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两者与水体中的生物(鱼、虾等)及植物配合,使得河道水体中构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进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降低水体的COD含量,大幅提高水体的能见度。本技术提供的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中供气系统产生的气体经过气体冷却装置后先进入第一膜组件中,再进入第二膜组件,由于第一膜组件的膜丝孔径较小,从第一膜组件中逸出的气体较少,第二膜组件中逸出的气体较多,从而第一膜组件主要为微生物的增长提供载体,并且其逸出的少量气体可用于微生物的生长,进而第一膜组件主要用于促进微生物的有氧反应,第二膜组件主要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第一膜组件和第二膜组件均可为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载体,但第一中空纤维膜丝表面的孔径较小且为致密膜,逸出的氧气含量少,适宜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其主要起到增加水体中微生物的作用;第二中空纤维膜丝表面的孔径较大,所以其主要起到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作用。所述第一膜组件和第二膜组件的膜丝材质可为抗氧化性强、耐酸碱、抗污染的材质,比如PVDF等高分子聚合材料。为了进一步控制气体有第一膜组件向第二膜组件的流通,所述第一膜组件的出气口通过气阀与第二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中空纤维膜丝和第二中空纤维膜丝的外径独立地为0.8-1.2mm,如0.9mm、1.0mm或1.1mm等,内径独立地为0.4-0.6mm,如0.5mm等。该膜丝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载体。通过膜丝表面分布的孔为附着在其表面的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氧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水质,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利用效率;并且其微纳米级的孔径能够迅速地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从4.5mg/L提高到6.8mg/L,水体温度25℃左右的情况下,运行14天)。所述第一膜组件、第二膜组件和膜组件架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河道底面平面。所述膜组件架包括通气管和框架,所述通气管安装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一般为四边形。所述框架的材质可为金属材质,以便于所述河道污水处理装置沉于河道底部;所述通气管的材质可为塑料材质,如PVC-U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包括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和第四通气管,第一膜组件的进气口通过第一通气管与气体冷却装置的出气口相连,第一膜组件的出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连通;第二膜组件的进气口与第四通气管连通,第二膜组件的出气口与第二通气管连通;第三通气管还与第四通气管相连。所述供气装置包括鼓风机,所述供气装置还可为其它的装置,只要能够为第一膜组件和第二膜组件提供气体即可。所述气体冷却装置包括循环水冷却装置,所述气体冷却装置还可为其它的冷却装置,只要能够将供气装置产生的气体进行冷却即可。所述供能装置包括电源,所述供能装置只要能够起到供给供气装置和气体冷却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河道污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一膜组件、第二膜组件、膜组件架、供气装置、气体冷却装置和供能装置;所述第一膜组件由第一中空纤维膜丝组成,所述第一中空纤维膜丝表面分布多个0.02‑0.08微米的孔;所述第二膜组件由第二中空纤维膜丝组成,所述第二中空纤维膜丝表面分布多个0.1‑0.2微米的孔;所述第一膜组件和第二膜组件安装于膜组件架上;所述供气装置经过气体冷却装置与第一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第一膜组件的出气口与第二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所述供能装置与供气装置和气体冷却装置分别相连,用于供给供气装置和气体冷却装置所需的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河道污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一膜组件、第二膜组件、膜组件架、供气装置、气体冷却装置和供能装置;所述第一膜组件由第一中空纤维膜丝组成,所述第一中空纤维膜丝表面分布多个0.02-0.08微米的孔;所述第二膜组件由第二中空纤维膜丝组成,所述第二中空纤维膜丝表面分布多个0.1-0.2微米的孔;所述第一膜组件和第二膜组件安装于膜组件架上;所述供气装置经过气体冷却装置与第一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第一膜组件的出气口与第二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所述供能装置与供气装置和气体冷却装置分别相连,用于供给供气装置和气体冷却装置所需的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组件的出气口通过气阀与第二膜组件的进气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纤维膜丝和第二中空纤维膜丝的外径独立地为0.8-1.2mm,内径独立地为0.4-0.6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含膜组件组合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段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李磊段文君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