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554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包括机架、支板、第一辊轮、第二辊轮、辊轮驱动组件及热封组件,机架水平放置;支板包括二块,两支板分别竖直设置于机架的前后两侧,支板上分别开设有滑槽及卡槽;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分别水平间隔地设置于两支板之间,待复合的两层泡棉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之间;第一辊轮的前后两端可滑动地嵌设在滑槽内,第二辊轮的前后两端分别卡设在卡槽内;辊轮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板的右侧,辊轮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辊轮连接;热封组件设置于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升泡棉软化质量,采用左右结构设计的辊轮压叠泡棉,在不干涉泡棉拉动的情况下实现泡棉连续不间断压叠。

A left and right superimposed foam cotton composit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foam composite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a supporting plate, a first roller wheel, second roller, roller drive assembly and heat sealing components, horizontal frame; the supporting plate comprises two blocks, and both sides of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frame, the support plate respectively. Set up a chute and a slot; the first roller and the two roller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in two to two in betwee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wo layer of foam roller roller composit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roller slidably inserted in the chut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second rollers are respectively clamped in the card groove; roller driv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of the right side roller driving component output terminal connected to the first roller; heat seal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roller and the two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oftening quality of the cotton foam, and adopts the roller made by the left and right structure to fold the cotton foam, so as to achieve continuous unfolding of the cotton foam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cotton pu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泡棉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指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泡棉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发泡工艺后得到的一般为带状的泡棉,其厚度较薄,为得到厚度较厚的泡棉产品,需要将带状泡棉两两相互叠合粘接于一体,根据实际厚度所需可选择叠合的带状泡棉数量;传统的泡棉复合装置一般通过热压工艺完成,即通过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模和下模将两层泡棉热压叠合,一般上模为可升降运动,将下模固定并加热;但是,该种结构在实际复合过程中其加热面为底面,即加热面位于下层的泡棉底面,无法针对性地对两层泡棉复合只需针对两层泡棉叠合处进行加热软化,因此其软化质量较差;另外,由于带状泡棉为连续不间断结构,传统的热压结构无法满足连续不间断的压叠和软化泡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热封头的条状槽口针对性地加热两层泡棉叠合处,有效提升泡棉软化质量,采用左右结构设计的辊轮压叠泡棉,在不干涉泡棉拉动的情况下实现泡棉连续不间断压叠的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包括机架、支板、第一辊轮、第二辊轮、辊轮驱动组件及热封组件,其中,上述机架水平放置;上述支板包括二块,两支板分别竖直设置于机架的前后两侧,并沿机架的侧边方向延伸,支板上分别开设有滑槽及卡槽;上述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分别水平间隔地设置于两支板之间,待复合的两层泡棉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之间;上述第一辊轮的前后两端可滑动地嵌设在滑槽内,第二辊轮的前后两端分别卡设在卡槽内;上述辊轮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板的右侧,辊轮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辊轮连接,以便驱动第一辊轮沿滑槽左右滑动,以便将两层泡棉叠合压紧;上述热封组件设置于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的下部,热封组件的热气输出端对准两层泡棉叠合处,以便软化该叠合处后,使两层泡棉粘接于一体。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两支轴上;支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为圆柱状结构,连接柱嵌设于滑槽或卡槽内,且连接柱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或卡槽的前后两侧。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柱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为圆形板状结构,其中,位于第一辊轮两端的限位板直径大于滑槽的槽宽,位于第二辊轮两端的限位板直径大于卡槽的槽宽,以便从前后两侧卡紧限位连接柱。优选地,所述的辊轮驱动机构包括汽缸支座、辊轮驱动汽缸、推杆及连接座,其中,上述汽缸支座设置于支板的右侧,并竖直连接在机架上;上述辊轮驱动汽缸连接于汽缸支座的左侧壁上,辊轮驱动汽缸的输出端朝左方设置。优选地,所述的上述推杆连接在辊轮驱动汽缸的输出端上,并向左方延伸至第一辊轮前后两侧的限位板上,通过连接于该限位板侧壁上的连接座与限位板固定连接,辊轮驱动汽缸通过推杆驱动第一辊轮沿滑槽方向左右滑动,以便压紧或远离泡棉。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辊轮的右侧及第二辊轮的左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上分别可转动地套设有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待复合的两层泡棉分别穿过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后进入第一辊轮及第二滚轮之间。优选地,所述的热封组件包括汽缸支板、升降汽缸及热封头,其中,上述汽缸支板设置于水平面上;上述升降汽缸竖直设置于汽缸支板上且升降汽缸的输出端朝上方设置;上述热封头固定连接于升降汽缸的输出端上,并经升降汽缸驱动而升降运动;热封头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热封头的上部设有条状槽口,热封头的下部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上端与热封头内部连通,进气管的下端连接外设的热气供应装置,以便将热气导入热封头内,热气经条状槽口吹入至两层泡棉的叠合处,以便软化泡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或缺陷进行改进创新,采用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辊轮及第二辊轮作为压叠两层泡棉的结构部件,利用辊轮的可转动特性,有效地减少了压叠后的泡棉拉动时的摩擦力,可保证持续性地压叠动作;本技术通过在机架的前后两侧竖直设置支板,并创造性地在支板上开设有滑槽及卡槽,其中位于左侧的第二辊轮两端卡设在卡槽内,第一辊轮可滑动地嵌设在滑槽内,并通过设置于支板右侧的汽缸作为驱动机构,汽缸驱动第一辊轮沿滑槽左右运动,以便调整两辊轮之间的距离,实现不同厚度的泡棉压叠;本技术创造性地设计有连接柱及限位板结构作为第一辊轮滑动时的限位卡紧部件,连接柱为圆柱结构,设置于支轴的两端,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滑槽的槽宽,并在滑槽内上下自由滑动,连接柱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出滑槽外,限位板为圆板状结构,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滑槽的槽宽,并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柱的前后两端,以便从前后方向限位卡紧连接柱;另外,本技术自主研发内部为空腔结构的热封头作为热风出气软化泡棉的部件,热封头的上端设有条状槽口,条状槽口与热封头内部空间连通,热封头的下端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与外部的热气供应装置连通,以便将热气导入热封头内,并经条状槽口吹入两层泡棉的叠合处,该种条状槽口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准两层泡棉向叠合处的连接线,实现了热量的最大利用,且不会加热到泡棉的其他部位,在保证软化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另外,本技术的热封头与设置于其下方的升降汽缸的输出轴连接,升降汽缸驱动热封头整体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以便使热封头靠近或远离双层泡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包括机架1、支板2、第一辊轮10、第二辊轮11、辊轮驱动组件及热封组件,其中,上述机架1水平放置;上述支板2包括二块,两支板2分别竖直设置于机架1的前后两侧,并沿机架1的侧边方向延伸,支板2上分别开设有滑槽A及卡槽B;上述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分别水平间隔地设置于两支板2之间,待复合的两层泡棉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之间;上述第一辊轮10的前后两端可滑动地嵌设在滑槽A内,第二辊轮11的前后两端分别卡设在卡槽B内;上述辊轮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板2的右侧,辊轮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辊轮10连接,以便驱动第一辊轮10沿滑槽A左右滑动,以便将两层泡棉叠合压紧;上述热封组件设置于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的下部,热封组件的热气输出端对准两层泡棉叠合处,以便软化该叠合处后,使两层泡棉粘接于一体。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两支轴7上;支轴7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柱8,连接柱8为圆柱状结构,连接柱8嵌设于滑槽A或卡槽B内,且连接柱8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A或卡槽B的前后两侧。连接柱8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为圆形板状结构,其中,位于第一辊轮10两端的限位板9直径大于滑槽A的槽宽,位于第二辊轮11两端的限位板9直径大于卡槽B的槽宽,以便从前后两侧卡紧限位连接柱8。辊轮驱动机构包括汽缸支座3、辊轮驱动汽缸4、推杆5及连接座6,其中,上述汽缸支座3设置于支板2的右侧,并竖直连接在机架1上;上述辊轮驱动汽缸4连接于汽缸支座3的左侧壁上,辊轮驱动汽缸4的输出端朝左方设置。上述推杆5连接在辊轮驱动汽缸4的输出端上,并向左方延伸至第一辊轮10前后两侧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支板(2)、第一辊轮(10)、第二辊轮(11)、辊轮驱动组件及热封组件,其中,上述机架(1)水平放置;上述支板(2)包括二块,两支板(2)分别竖直设置于机架(1)的前后两侧,并沿机架(1)的侧边方向延伸,支板(2)上分别开设有滑槽(A)及卡槽(B);上述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分别水平间隔地设置于两支板(2)之间,待复合的两层泡棉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之间;上述第一辊轮(10)的前后两端可滑动地嵌设在滑槽(A)内,第二辊轮(11)的前后两端分别卡设在卡槽(B)内;上述辊轮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板(2)的右侧,辊轮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辊轮(10)连接,以便驱动第一辊轮(10)沿滑槽(A)左右滑动,以便将两层泡棉叠合压紧;上述热封组件设置于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的下部,热封组件的热气输出端对准两层泡棉叠合处,以便软化该叠合处后,使两层泡棉粘接于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支板(2)、第一辊轮(10)、第二辊轮(11)、辊轮驱动组件及热封组件,其中,上述机架(1)水平放置;上述支板(2)包括二块,两支板(2)分别竖直设置于机架(1)的前后两侧,并沿机架(1)的侧边方向延伸,支板(2)上分别开设有滑槽(A)及卡槽(B);上述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分别水平间隔地设置于两支板(2)之间,待复合的两层泡棉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之间;上述第一辊轮(10)的前后两端可滑动地嵌设在滑槽(A)内,第二辊轮(11)的前后两端分别卡设在卡槽(B)内;上述辊轮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板(2)的右侧,辊轮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辊轮(10)连接,以便驱动第一辊轮(10)沿滑槽(A)左右滑动,以便将两层泡棉叠合压紧;上述热封组件设置于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的下部,热封组件的热气输出端对准两层泡棉叠合处,以便软化该叠合处后,使两层泡棉粘接于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辊轮(10)及第二辊轮(11)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两支轴(7)上;支轴(7)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柱(8),连接柱(8)为圆柱状结构,连接柱(8)嵌设于滑槽(A)或卡槽(B)内,且连接柱(8)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A)或卡槽(B)的前后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8)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为圆形板状结构,其中,位于第一辊轮(10)两端的限位板(9)直径大于滑槽(A)的槽宽,位于第二辊轮(11)两端的限位板(9)直径大于卡槽(B)的槽宽,以便从前后两侧卡紧限位连接柱(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左右叠合式泡棉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轮驱动机构包括汽缸支座(3)、辊轮驱动汽缸(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水森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厚威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