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勇专利>正文

一种双拉铗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504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拉铗子,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一侧的两个铗子,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每个所述铗子包括铗子本体和铗头,所述铗子本体上安装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两个所述铗子本体均与所述基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轴承贴住轨道,轴承既承担限位作用,避免脱离轨道,又起到滚动摩擦作用,减小摩擦力,对轨道、基座及铗子磨损小,零件更换周期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运行速度稳定,带动铗子和基座所需牵引力大大减小,可选用较小功率电机,节约能耗。

A double pinc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拉铗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铗子,尤其涉及一种双拉铗子。
技术介绍
拉伸是薄膜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多采用铗子夹住薄膜,铗子通过链条带动运行,对薄膜进行拉伸,铗子底部设置有石墨滑块,依靠底部石墨滑块与轨道面接触滑动,由于石墨滑块摩擦阻力大、易磨损,需定期更换石墨滑块,增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双拉铗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拉铗子,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一侧的两个铗子,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每个所述铗子包括铗子本体和铗头,所述铗子本体上安装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两个所述铗子本体均与所述基座相连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低于所述第一轴承且高于所述第二轴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固定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以及穿过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杆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第一支座、穿过所述第一支座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五轴承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固定有第一水平柱,所述第一水平柱上固定套设有第六轴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每个所述铗子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铗子本体上的第四支板、第五支板和第六支板以及穿过所述第四支板、第五支板和第六支板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三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杆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之间均连接有中间杆。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所述中间杆包括沿垂直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有加强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每个所述铗子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铗子本体上的第三支座、穿过所述第三支座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上固定套设有第七轴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双拉铗子进一步包括每个所述铗子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铗子本体底部的支柱,所述支柱上安装有第八轴承。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通过多个不同位置的轴承贴住轨道,轴承既承担限位作用,避免脱离轨道,又起到滚动摩擦作用,减小摩擦力,对轨道、基座及铗子磨损小,零件更换周期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运行速度稳定,带动铗子和基座所需牵引力大大减小,可选用较小功率电机,节约能耗,同时通过两个铗子夹住薄膜,夹持力稳固,提高薄膜的拉伸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安装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双拉铗子,包括基座2、位于基座2一侧的两个铗子4,基座2上安装有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8,第一轴承6与第二轴承8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每个铗子4包括铗子本体10和铗头12,铗子本体10上安装有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6,第三轴承14与第四轴承16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两个铗子本体10均与基座2相连接。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8、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6的轴线均沿垂直方向,铗子本体10与铗头12的开合采用本领域通用技术,铗头12与铗子本体10铰接,铗头12能够旋转,铗头12与铗子本体10之间连接有弹簧18,掰动铗头12,铗头12张开,与铗子本体10的铗面20分开,便于将薄膜放在铗面20上,松开铗头12,在弹簧18的回复力下,铗头12与铗子本体10的铗面贴合,夹紧薄膜。本技术优选基座2上安装有第五轴承22,第五轴承22低于第一轴承6且高于第二轴承8,第五轴承22的轴向沿垂直方向。本技术优选基座2包括基座本体24、固定在基座本体24上的第一支板26、第二支板28和第三支板30以及穿过第一支板26、第二支板28和第三支板30的第一支杆32,第一轴承6固定在第一支杆32上。本技术优选基座2还包括固定在基座本体24上的第一支座34、穿过第一支座34的第一立柱36,第五轴承22固定套设于第一立柱36上,第一支座34与基座本体24相连通,第五轴承22部分伸出第一支座34外。基座2还包括固定在基座本体24上的第二支座40,第二支座40上固定有第一水平柱42,第一水平柱42上固定套设有第六轴承44,第六轴承44的轴线沿水平方向,通过第六轴承44能够对基座本体24上部的限位,确保运行顺畅。本技术优选每个铗子4还包括固定在铗子本体10上的第四支板46、第五支板48和第六支板50以及穿过第四支板46、第五支板48和第六支板50的第二支杆52,第三轴承14固定在第二支杆52上。两个第二支杆52与第一支杆32之间均连接有中间杆。进一步优选中间杆包括沿垂直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接杆56,两个连接杆56之间固定有加强杆58,每个连接杆5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52上,实现基座2和两个铗子4的同步运动。为了减小运行所需牵引力,每个铗子4还包括固定在铗子本体10上的第三支座59、穿过第三支座59的第二立柱60,第二立柱60上固定套设有第七轴承64,第三支座59与铗子本体10相连通,第七轴承64部分伸出第三支座59外。本技术优选每个铗子4还包括固定在铗子本体10底部的支柱66,支柱66上安装有第八轴承68。进一步优选支柱66包括支柱本体70、固定在支柱本体70上端的第三立柱72、固定在支柱本体70一侧的第二水平柱,第四轴承16固定套设于第三立柱72上,第二水平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水平柱74和第四水平柱76,第四水平柱76的外径小于第三水平柱74的外径,第八轴承68固定在第四水平柱76上。本技术在使用时,第一轴承6贴住第一轨道78的一侧面,第二轴承8和第五轴承22均贴住第一轨道78的另一侧面,第三轴承14贴住第二轨道80的一侧面,第四轴承16和第七轴承64均贴住第二轨道80的另一侧面,第八轴承68贴住第二轨道80的底面,使得基座2和两个铗子4分别沿第一轨道78、第二轨道80同步移动。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拉铗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拉铗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一侧的两个铗子,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每个所述铗子包括铗子本体和铗头,所述铗子本体上安装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两个所述铗子本体均与所述基座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拉铗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一侧的两个铗子,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每个所述铗子包括铗子本体和铗头,所述铗子本体上安装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不在同一高度且相互错开,两个所述铗子本体均与所述基座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拉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低于所述第一轴承且高于所述第二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拉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固定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以及穿过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拉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第一支座、穿过所述第一支座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五轴承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拉铗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