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流退藕及电流峰值处理的静电产生器用电源,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退藕电容电路,调节芯片U2,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以及稳压二极管D6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通过对对直流电压中谐波进行过滤,使输入的直流电压更稳定,并通过反复的振荡升压和多次倍压整流后且确保了输出稳定的直流高压,从而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为高压静电产生器提供稳定的直流高压,有效的确保了高压静电产生器输出稳定的高压静电。
A power supply for electrostatic generator with current decoupling and current peak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电流退藕及电流峰值处理的静电产生器用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电源,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电流退藕及电流峰值处理的静电产生器用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在许多农牧业产品的加工和保鲜过程中都需要对其进行杀菌清毒,如牛奶、果汁、食品罐头等生产加工中,都必须有杀菌清毒工序,而传统的高温杀菌方法对产品营养(如Vc等)破坏严重,导致产品的营养成分大量的流失,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种采用高强度电脉冲在液体中放电瞬间产生的冲击波,造成细菌的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或使细胞中蛋白质变性、分离,在不对产品营养(如Vc等)破坏的情况下有效的完成对农牧业产品进行杀菌保鲜的静电杀菌系统被广泛的用于农牧业产品的加工和保鲜过程中的杀菌清毒,这种静电杀菌系统极大的确保了农牧业产品的加工和保鲜过程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静电杀菌系统主要由高压静电产生器和电晕组成;而高压静电产生器则由直流高压电源和静电发射棒组成;高压静电产生器输出的高压静电是否稳定则取决于直流高压电源传送的直流高压是否稳定。然而,现有的高压静电产生器的直流高压电源存在输出电压稳定性较差,导致高压静电产生器输出的高压静电的稳定性较差,致使静电杀菌系统不能很好的对的加工和保鲜的农牧业产品进行杀菌清毒,从而使加工和保鲜的农牧业产品出现发霉变质,营养成分被破坏,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和电流的高压静电产生器的直流高压电源便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高压静电产生器的直流高压电源存在输出电压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提供的一种具有电流退藕及电流峰值处理的静电产生器用电源。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电流退藕及电流峰值处理的静电产生器用电源,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调节芯片U2,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与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之间的退耦电容电路,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3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N极均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2后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负极与调节芯片U2的DIS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4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P极经电阻R5后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经电阻R6后与调节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RES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经电阻R8后与调节芯片U2的OUTP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P极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可调电阻R9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经电阻R10后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2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经电阻R12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9,以及P极经电阻R11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副边的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直流高压电源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6组成;所述放大器P的正极还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还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和REST管脚分别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共同形成直流高压电源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调节芯片U2的TRIG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还与调节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所述退藕电容电路由三极管VT101,三极管VT102,三极管VT103,极性电容C101,一端与极性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0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02,一端与极性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可调电阻R101,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02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2,一端与三极管VT10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0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3,正极与三极管VT10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4后与三极管VT10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3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03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VT101的基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03的基极与三极管VT102的集电极相连接,该三极管VT103的发射极与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为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放大器P则优先采用了LM324放大器来实现。所述调节芯片U2则优先采用了IC755集成芯片来实现;同时所述变压器T则优先采用了EI57-30升压变压器来实现;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则优先采用了KBL405G桥式二极管整流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对对直流电压中谐波进行过滤,使输入的直流电压更稳定,并能通过反复的振荡升压和多次倍压整流后输出稳定的直流高压,从而本专利技术能为高压静电产生器提供稳定的直流高压,有效的确保了高压静电产生器输出稳定的高压静电,使静电杀菌系统能很好的对的加工和保鲜的农牧业产品进行杀菌清毒,能有效的防止加工和保鲜的农牧业产品出现发霉变质。(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退藕电容电路能消除电源传输中所形成的寄生振荡,该退藕电容电路并能防止前后电路电流变化时,所形成的电流冲动对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从而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能对输入电压和电流的峰值进行检测,并能有效的抑制电流的泄露,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输出电压好饿电路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的退藕电容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调节芯片U2,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退藕电容电路,三极管VT3,三极管VT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可调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极性电容C1,极性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流退藕及电流峰值处理的静电产生器用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调节芯片U2,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与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之间的退耦电容电路,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3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N极均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2后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负极与调节芯片U2的DIS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4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P极经电阻R5后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经电阻R6后与调节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RES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经电阻R8后与调节芯片U2的OUTP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P极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可调电阻R9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经电阻R10后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2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经电阻R12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9,以及P极经电阻R11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副边的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直流高压电源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6组成;所述放大器P的正极还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还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和REST管脚分别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共同形成直流高压电源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调节芯片U2的TRIG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还与调节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流退藕及电流峰值处理的静电产生器用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变压器T,二极管整流器U1,调节芯片U2,放大器P,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与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之间的退耦电容电路,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1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P极经电阻R3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N极均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P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2后与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负极与调节芯片U2的DIS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4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P极经电阻R5后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电感L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正极经电阻R6后与调节芯片U2的CONT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芯片U2的RES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经电阻R8后与调节芯片U2的OUTP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P极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可调电阻R9后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经电阻R10后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2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经电阻R12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的极性电容C9,以及P极经电阻R11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变压器T副边的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直流高压电源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6组成;所述放大器P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雷克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