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39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降压电路,包括降压模块、储能模块、调节模块、稳压基准模块和滤波模块;降压模块:用于将输入电压降至所需的输出电压;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路启动或关闭瞬间的电压,保证电压的平稳过渡;调节模块:与降压模块,稳压基准模块相连,判定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并及时控制降压模块进行调整;稳压基准模块:提供稳压后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滤波模块:滤去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性广,降压范围大的降压电路。

A kind of step-down circui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ep-down circuit, including step-down module, storage module, control module, voltage reference module and filtering module; step module: for the input voltage to the output voltage will be required; energy storage module for storing circuit startup or shutdown instantaneous voltage, ensur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the voltage regulator module and pressure; module connected zener reference module, output voltage to determine wheth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imely adjus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module; voltage reference module: voltage regulator provides the reference voltage as a filter to filter module; ripple rectifier output voltag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de applicability, wide range buck buck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压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降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降压电路主要采取的是DC-DC电路,由于其原理简单,制作简便,广泛的被应用到各种电气设备中。但是传统的DC-DC电路成本较高,降压能力与所选用的电子元器件性能关联较大,若是电子元器件性能不够好,或者不适于某些环境,降压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另外,传统的DC-DC电路采用的是整体组装形式,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更多的复杂情况;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拆除整个电路进行检查,费时费力,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压能力强,便于维护,适应能力强的降压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降压电路,包括降压模块、储能模块、调节模块、稳压基准模块和滤波模块;降压模块:用于将输入电压降至所需的输出电压;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路启动或关闭瞬间的电压,保证电压的平稳过渡;调节模块:与降压模块,稳压基准模块相连,判定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并及时控制降压模块进行调整;稳压基准模块:提供稳压后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滤波模块:滤去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其中,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补偿元件;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补偿元件输入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二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所述储能模块输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存储多余电量,防止启动停止瞬间过大电流造成伤害;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并联;其中,稳压基准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其中,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滑动电阻;所述调节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输入端相连,第二输出端所述降压模块相连,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二输出端相连,控制极接在所述第三滑动电阻上,发射极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并联,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滑动电阻串联,输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与所述调节电路第一输出端相连;包括第四电阻,第二电感;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电感并联,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降压模块并联,一端与电源相连,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并联并接地;所述第一电阻作为泄放电阻,并联于所述降压模块,一端与电源相连,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路至少还应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并联,一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相连,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一端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相连,一端与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降压模块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串联,并与所述储能模块,调节模块,滤波模块并联。本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降压电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便在电路出现问题时进行更换修理,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降压要求;设置多重稳压装置,保证输出电压电流稳定高校;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降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标注:降压模块10、稳压基准模块20、储能模块30、调节模块40、滤波电路5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补偿元件NTC、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1、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稳压二极管DZ、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一电感L1、第四电容C4、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3、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VD3、第三滑动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电感L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降压电路,一种降压电路,包括降压模块10、储能模块30、调节模块40、稳压基准模块20和滤波模块50;所述降压模块10:用于将输入电压降至所需的输出电压;所述储能模块30:用于存储电路启动或关闭瞬间的电压,保证电压的平稳过渡;所述调节模块40:与所述降压模块10,所述稳压基准模块20相连,判定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并及时控制所述降压模块10进行调整;所述稳压基准模块20:提供稳压后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所述滤波模块50:滤去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其中,所述降压模块10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1,及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补偿元件NTC;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1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IGBT2管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降压模块10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补偿元件NTC输入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10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补偿元件NTC的参数要与电路的电压相适应;IGBT具有响应速度快,高频特性好,热稳定性好,功率增益大,低导通电阻的优点,能够有效解决接通电源瞬间,电流过大导致电器件损坏的问题;其中,所述储能模块30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四电容C4;所述储能模块30输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10第一输出端相连,存储多余电量,防止启动停止瞬间过大电流造成伤害;所述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二极管VD1与所述降压模块10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VD1,与第二二极管VD2,第四电容C4并联;所述降压模块10的输出电压并不稳定,尤其是在电路启动或关闭瞬间,电压电流的急剧变化,往往会带来电路的不稳定,所述储能模块30起到缓冲作用,把瞬间的电能储存起来,防止形成冲击。其中,所述稳压基准模块20包括:稳压二极管DZ,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1控制极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稳压基准模块20不单单指本实施例中的稳压二极管,也包括各种形式上的稳压电路;所述稳压基准模块20能稳定输出所需要的输出电压Vout。其中,所述调节模块40包括: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3,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VD3,第三滑动电阻R3;所述调节模块40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模块30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50输入端相连,第二输出端所述降压模块10相连,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20相连;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3集电极与所述降压模块10第二输出端相连,控制极接在所述第三滑动电阻R3上,发射极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20并联,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1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三二极管VD3,第三滑动电阻R3串联,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降压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模块、储能模块、调节模块、稳压基准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输入电压降至所需的输出电压;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路启动或关闭瞬间的电压,保证电压的平稳过渡;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降压模块,稳压基准模块相连,判定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并及时控制降压模块进行调整;所述稳压基准模块:提供稳压后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所述滤波模块:滤去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其中,所述降压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补偿元件;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补偿元件输入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二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储能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所述储能模块输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存储多余电量,防止启动停止瞬间过大电流造成伤害;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并联;其中,稳压基准模块进一步包括:稳压二极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其中,所述调节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滑动电阻;所述调节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储能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滤波模块输入端相连,第二输出端所述降压模块相连,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二输出端相连,控制极接在所述第三滑动电阻上,发射极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并联,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滑动电阻串联,输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基准模块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滤波模块进一步包括: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与所述调节电路第一输出端相连;包括第四电阻,第二电感;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电感并联,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模块、储能模块、调节模块、稳压基准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输入电压降至所需的输出电压;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路启动或关闭瞬间的电压,保证电压的平稳过渡;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降压模块,稳压基准模块相连,判定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并及时控制降压模块进行调整;所述稳压基准模块:提供稳压后的电压,作为基准电压;所述滤波模块:滤去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其中,所述降压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补偿元件;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发射极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补偿元件输入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二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储能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所述储能模块输入端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存储多余电量,防止启动停止瞬间过大电流造成伤害;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降压模块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并联;其中,稳压基准模块进一步包括:稳压二极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极相连;其中,所述调节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第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第三滑动电阻;所述调节模块输入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玮崔佳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