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995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该换热器包括前换热组件和后换热组件,前换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并分别由多个前换热管组成冷媒流通管路的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和第三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三换热管组位于前换热组件的上部,第一换热管组位于第三换热管组的迎风侧,第二换热管组位于前换热组件的下部;后换热组件包括由多个后换热管组成冷媒流通管路的第四换热管组,第四换热管组的冷媒入口与第一换热管组连通,其冷媒出口与第三换热管组连通;换热器的冷媒总进口位于第一换热管组内的前换热管上,其冷媒总出口位于第三换热管组内的前换热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了换热器的结构,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Heat exchangers, indoor machines and air conditione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and the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th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r before assembly and after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s before assembly comprises connectivity, and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pipeline first heat pipe group, second heat pipe the third group and the heat transfer tubes;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tube group and the third heat pipe group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windward side, a first heat pipe group is located in the third heat transfer tubes, second heat transfer tubes lower heat exchange components located on the front; after the heat exchange assembly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ost heat pipe cooling medium circulation pipeline fourth heat transfer tubes, fourth heat transfer tubes of the refrigerant entrance with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tubes connected, the refrigerant outlet and third heat transfer tubes connected;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total imports in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tubes within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on the refrigerant in total exports Third the heat transfer tube in the heat exchange tube group.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structur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improves the overall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的蒸发器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换热管,当空调器在进行制冷时,换热管内的冷媒通过蒸发吸热,以降低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温度,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但是,根据冷媒在换热管内的蒸发特性,距离冷媒进口较近的一部分换热管中为液态冷媒,距离冷媒进口较远的一部分换热管中为气态冷媒,处于中间的一部分换热管内则为气液两相冷媒,其中,气液两相冷媒的换热系数高于液态冷媒的换热系数和气态冷媒的换热系数。因此,具有气液两相冷媒的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较高,具有液态冷媒或气态冷媒的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较低,由此,会导致换热器各处的换热不够均匀,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旨在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器,包括呈倒“V”字形设置的前换热组件和后换热组件,所述前换热组件具有与所述后换热组件连接的上部及远离该上部的下部,所述前换热组件包括分别由多个前换热管组成冷媒流通管路的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和第三换热管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呈倒“V”字形设置的前换热组件和后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换热组件具有与所述后换热组件连接的上部及远离该上部的下部,所述前换热组件包括分别由多个前换热管组成冷媒流通管路的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和第三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组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组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三换热管组的迎风侧,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下部;所述后换热组件包括由多个后换热管组成冷媒流通管路的第四换热管组,所述第四换热管组的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管组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呈倒“V”字形设置的前换热组件和后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换热组件具有与所述后换热组件连接的上部及远离该上部的下部,所述前换热组件包括分别由多个前换热管组成冷媒流通管路的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和第三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组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三换热管组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三换热管组的迎风侧,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下部;所述后换热组件包括由多个后换热管组成冷媒流通管路的第四换热管组,所述第四换热管组的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管组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管组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总进口位于组成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前换热管上,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总出口位于组成所述第三换热管组的前换热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换热组件上的前换热管自该前换热组件的背风侧至迎风侧分成内外两排,且外排所述前换热管自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上部至下部依次连通,内排所述前换热管自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上部至下部依次连通;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下部具有远离其上部的下端,内外两排所述前换热管中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的下端的两所述前换热管彼此连通;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上部的外排前换热管组成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上部的内排前换热管组成所述第三换热管组,位于所述前换热组件下部的内外两排所述前换热管组成所述第二换热管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换热组件具有与所述前换热组件连接的上端及远离该上端的下端,所述后换热组件上的后换热管自该后换热组件的背风侧至迎风侧分成内外两排,外排所述后换热管自所述后换热组件的上端至下端依次连通,内排所述后换热管自所述后换热组件的上端至下端依次连通,且内外两排所述后换热管中位于所述后换热组件下端的两所述后换热管彼此连通,以组成所述第四换热管组;外排所述后换热管中位于所述后换热组件上端的后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冷媒出口连通;内排所述后换热管中位于所述后换热组件上端的后换热管与所述第三换热管组的冷媒进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管组具有两个冷媒进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夫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