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廷栋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388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涉及存车场技术领域。转运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第二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一轨道轮;存车室设有第二轨道,第一轨道轮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配合,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转运方向相同,转运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对接,第二车体从第一轨道转运至第二轨道。通过转运车能够将分别位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内的车辆进行转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能存放较多数量的车辆。

An intelligent storage yard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storage yard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orage yard. Transfer vehicle comprises a first body and second body, the first to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rack, second body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rack wheel; the parking room is equipped with second tracks, the first track wheel and the first track, the second track, the first track and the second rail transport to the same party, the first docking track and second track transit second, from the first to second rail transport vehicle track. The transfer vehicle can transfer the vehicl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car body and the second car body in a convenient way, saving time and labor, and storing more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存车场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车辆的保有量逐渐增加,截至2016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44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655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0876万辆。在这种迅速增长的情形下,目前的存车场系统较落后,具有使用不方便,存放车辆的数量不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旨在改善使用不方便,存放车辆的数量不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包括:转运车,转运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第二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一轨道轮;存车室,存车室设有第二轨道,第一轨道轮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配合,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转运方向相同,转运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对接,第二车体从第一轨道转运至第二轨道。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转运通道,转运通道靠近存车室,第一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二轨道轮;转运通道设有第三轨道,第二轨道轮与第三轨道配合。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存车室位于转运通道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车体内设有托板,托板与第二车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电梯,电梯靠近转运通道,电梯设有第四轨道,第四轨道与第二轨道轮配合。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轨道轮和第二轨道轮为齿轮,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为与齿轮配合的齿条;齿轮和齿轮的锯齿为相互啮合的梯形锯齿。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电梯的数量为2,两个电梯分别靠近转运通道沿转运方向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电梯防坠落装置,电梯防坠落装置包括驱动件和防护件;驱动件包括弹簧电磁铁、控制弹簧电磁铁通/断电的控制件,控制件与弹簧电磁铁电连接;弹簧电磁铁与电梯连接;防护件包括两个插件和沿竖向设置的插接件,两个插件与插接件配合;弹簧电磁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插件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件包括第一控制件,第一控制件包括弹簧开关、承接件、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承接件包括通孔,第一杆体穿过通孔并与第二杆体连接;第一杆体与电梯提升钢绳连接,弹簧开关的一端与承接件连接,弹簧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抵接;承接件为电梯的顶壁,或者承接件与电梯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件包括第二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包括摩擦力轨、探测轮、刹车件以及控制弹簧电磁铁的回路开关,摩擦力轨竖直设于电梯井壁空间,探测轮与电梯连接,探测轮的两端分别与摩擦力轨、刹车件配合,探测轮与回路开关通过拉线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的有益效果是:智能存车场系统包括转运车和存车室。转运车主要用于转运车辆,转运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第二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轮。第一轨道轮与第一轨道配合,第二车体可相对第一车体滑动。第一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二轨道轮。存车室用于放置车辆。存车室设有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转运方向相同,转运时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对接,第二车体从第一轨道转运至第二轨道。第二车体可以沿着第一轨道转运至第二轨道。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转运车能够将分别位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内的车辆进行转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能存放较多数量的车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中转运通道和存车场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中电梯防坠落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存车场中第二控制件的示意图。图标:100-智能存车场系统;110-转运车;111-第一车体;112-第二车体;120-存车室;130-转运通道;140-电梯;151-第一轨道;152-第二轨道;153-第三轨道;154-第四轨道;161-第一轨道轮;162-第二轨道轮;200-井壁;300-第一控制件;311-弹簧电磁铁;312-弹簧开关;321-插件;322-插接件;331-第一杆体;332-第二杆体;333-承接件;334-通孔;400-第二控制件;410-摩擦力轨;420-探测轮;430-刹车件;431-螺杆;432-触头;433-调节弹簧;434-旋转螺母;436-第一固定座;440-回路开关;450-拉线;460-第二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100。主要用于储存放车辆,适用于城市停车或汽车生产工厂。结合图1和图2所示,智能存车场系统100包括转运车110和存车室120。转运车110主要用于转运各种车辆,如图2所示,转运车110包括第一车体111和第二车体112。第一车体111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151,第二车体112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轮161。第一轨道轮161与第一轨道151配合,也即,第二车体112设于第一车体111的上方,且第二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车,所述转运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一轨道轮;存车室,所述存车室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轮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配合,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转运方向相同,转运时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对接,所述第二车体从所述第一轨道转运至所述第二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存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车,所述转运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的顶端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一轨道轮;存车室,所述存车室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轮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配合,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转运方向相同,转运时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对接,所述第二车体从所述第一轨道转运至所述第二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存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转运通道,所述转运通道靠近所述存车室,所述第一车体的底端设有第二轨道轮;所述转运通道设有第三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轮与所述第三轨道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存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室位于所述转运通道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存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体内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二车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存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存车场系统还包括电梯,电梯靠近所述转运通道,所述电梯设有第四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轮与所述第四轨道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存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轮和所述第二轨道轮为齿轮,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三轨道和所述第四轨道为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轮的锯齿为相互啮合的梯形锯齿。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廷栋
申请(专利权)人:余廷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