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707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属于晶硅光伏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第一钢组件,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之间的多个第二钢组件,及多根预应力拉绳;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钢组件平行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依次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且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不适用于大跨度地固定多个晶硅光伏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支架结构基础的数量及密集度;柔性支架的大跨度设置提高了柔性支架底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节约了用钢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晶硅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光伏支架结构均为刚性支架结构,现有刚性支架结构组成部分多数可分为前立柱、后立柱、横(斜)梁、檩条、斜支撑及后背拉等构件,以上构件通过连接件、螺栓等相互连接,组成刚性支架结构。根据晶硅光伏的需求,上述刚性支架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但是,由于现有的刚性支架结构存在着以下技术问题:跨度小,底部空间率用于低,基础数量多,破坏植被量大,用钢量大,使得其并不适用于对跨度要求较大、底部空间利用率要求高的大型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分布式光伏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刚性支架结构的底部空间率用于低,基础数量多、破坏植被量大且用钢量大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钢组件,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之间的多个第二钢组件,及多根预应力拉绳;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钢组件平行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依次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且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钢组件(1),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1)之间的多个第二钢组件(2),及多根平行设置的预应力拉绳(3);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1)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钢组件(1)平行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2);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3)依次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2),且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钢组件(1),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1)之间的多个第二钢组件(2),及多根平行设置的预应力拉绳(3);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1)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钢组件(1)平行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2);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3)依次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钢组件(2),且每根所述预应力拉绳(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钢组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组件(1)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斜钢柱(11)及依次连接于多个所述斜钢柱(11)的第一横梁(12);所述斜钢柱(11)包括第一斜柱(111)及与所述第一斜柱(111)交叉设置的第二斜柱(112);多个所述斜钢柱(11)的第一斜柱(111)相互平行;多个所述斜钢柱(11)的第二斜柱(11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横梁(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斜柱(111)和第二斜柱(112)所在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斜柱(111)之间固设有一固定杆(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柱(111)和第二斜柱(11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柔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组件(1)的两端的两个所述斜钢柱(11)之间设有支撑部件(5),所述支撑部件(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斜钢柱(11)的所述第二斜柱(1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跨度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中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