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673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包括电源变换模块、连接电源变换模块与蓄电池组的可控模块、与蓄电池组相连接的采样单元、与采样单元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与蓄电池组相连接的直流供电回路、经可控模块而与蓄电池组相连接的放电试验回路;电源变换模块具有连接第一导线的输出正极和连接第二导线的输出负极;可控模块包括n+1组子模块;每组子模块包括连接于第一导线和单体蓄电池之间并由控制单元控制的输入控件、连接于单体蓄电池与第二导线之间并由控制单元控制的输出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善由于充电电压设定较低而引起问题,能够保证蓄电池组达到更好的充电状态,对于蓄电池组寿命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变电站备用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蓄电池组充放电的控制仪。
技术介绍
变电站蓄电池组作为后备电源,具有使用频率不高,深度充放电不频繁,但对其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日常正常运行时,其应处于浮充状态,当发生紧急状态时,转化为主电源对变电站内核心重要设备供电。现阶段变电站蓄电池组多采用串联充放电的粗放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充放电维护,在计划充放电检修中,蓄电池损坏率较高。基于安全性、检修便捷性考虑,蓄电池充放电管理需要简便易行。为了防止蓄电池组中某一节发生故障导致端电压下降而导致其它蓄电池组处于过充状态,变电站蓄电池组的串联充电电压通常设定稍低于满充电压,这就导致单体蓄电池未能处于满充状态,从而导致蓄电池组使用寿命下降。现阶段主流的充放电均衡管理策略分为基于电容式、基于电感式和基于DC/DC变换器式的三类均衡策略,该类控制策略追求实现单体蓄电池同时达到充放电的阈值电压。前述这三类控制策略主要侧重于实现单体蓄电池之间电压的均衡控制,对于由于充电电压设定较低引起的欠电状态改善空间有限。串联放电并联充电的运行模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其存在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与变电站中由n节单体蓄电池串联构成的蓄电池组相连接而控制所述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包括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的电源变换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组的可控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组相连接并用于对所述蓄电池组以及各所述单体蓄电池进行电压采样的采样单元、与所述采样单元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与所述蓄电池组相连接的直流供电回路、经所述可控模块而与所述蓄电池组相连接的放电试验回路,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组、所述电源变换模块、所述可控模块、所述直流供电回路、所述放电试验回路相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具有连接第一导线的输出正极和连接第二导线的输出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与变电站中由n节单体蓄电池串联构成的蓄电池组相连接而控制所述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包括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的电源变换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组的可控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组相连接并用于对所述蓄电池组以及各所述单体蓄电池进行电压采样的采样单元、与所述采样单元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与所述蓄电池组相连接的直流供电回路、经所述可控模块而与所述蓄电池组相连接的放电试验回路,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组、所述电源变换模块、所述可控模块、所述直流供电回路、所述放电试验回路相连接;所述电源变换模块具有连接第一导线的输出正极和连接第二导线的输出负极;所述可控模块包括n+1组子模块,各组所述子模块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组中第1节所述单体蓄电池的正极、第n节所述单体蓄电池的负极、任意两节所述单体蓄电池的串接点相连接;每组所述子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单体蓄电池之间并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输入控件、连接于所述单体蓄电池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并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的输出控件;所述直流供电回路与所述蓄电池组的正负极相连接;所述放电试验回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放电试验回路相连接并控制所述放电试验回路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输入控件和各所述输出控件均采用可控硅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蓄电池组控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试验回路包括相串联的电阻和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以控制所述放电试验回路通断的放电控制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疆潘晓明沈卫刚张永生叶芳肖洋钱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