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312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包括弹壳、底火、发射药、固定卡座、尾翼、弹体、CS催泪粉末、弹托、弹头、预制裂纹、封口垫、破窗柱及发射药盒;所述底火嵌于弹壳底端的孔内,发射药装于发射药盒内部,弹托设置于发射药盒上端;所述固定卡座表面设置十字形凹槽,其形状和尺寸与尾翼相配合;所述尾翼嵌于弹体外围底部,弹体内部装有CS催泪粉末,弹体内部中心设置破窗柱,弹体上端与弹头连接,环绕着弹头表面设置均匀环形的预制裂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目标精确,弹头受外力作用沿着裂纹向外爆开,瞬间释放大量CS刺激剂,十字形尾翼起弹道稳定作用,利于实现精确打击,适合应用于打击犯罪事件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
本技术涉及非致命武器
,具体涉及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
技术介绍
催泪弹通过内部药剂燃烧或爆炸产生催泪烟雾或粉尘,强烈刺激有生目标的眼睛,上呼吸道,使其流泪、流涕,从而暂时失去抵抗能力的一种非致命弹药。目前,武警、公安在遂行反恐、防暴、处突等任务中,缺少远程精确打击的非致命弹药,然而,在劫持人质、追逃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更倾向于躲藏到车辆、房间等封闭空间,从而大为提高了处置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通过窗户或车窗向封闭空间内释放CS刺激粉,射程可达45米。其技术方案为: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包括弹壳、底火、发射药、固定卡座、尾翼、弹体、CS催泪粉末、弹托、弹头、预制裂纹、封口垫、破窗柱及发射药盒。所述底火嵌于弹壳底端的孔内,发射药盒设置于弹壳内部,具体位于底火上端,发射药盒内部装有发射药,弹托设置于发射药盒的上端,在弹托内部设置固定卡座,封口垫置于弹壳的顶端。所述固定卡座表面设置十字形凹槽,并贯穿整个固定卡座,其形状和尺寸与尾翼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所述尾翼嵌于弹体外围底部,弹体内部装有CS催泪粉末,弹体内部中心设置破窗柱,弹体上端与弹头连接,环绕着弹头表面设置均匀环形排列的预制裂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破窗柱为空心的易碎材料。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弹托的侧面均匀开设三个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弹头表面设置的预制裂纹呈向外发散的沟槽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弹头在与窗口碰撞时,破窗柱对玻璃进行破碎,弹头继续飞行,进入密闭空间内,与其他物体发生二次碰撞,弹头表面开设的预制裂纹受到外力会沿着原来的裂纹轨迹继续断裂,瞬间释放大量CS刺激剂,能够非常有效的将藏匿在车辆或密闭房间内的人驱赶出来;十字形尾翼固定于固定卡座内,起到较好的弹道稳定作用,利于实现精确打击。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目标精确,性能稳定的优点,适合应用于打击犯罪事件领域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的剖面图。图中:1-弹壳,2-底火,3-发射药,4-固定卡座,5-尾翼,6-弹体,7-CS催泪粉末,8-弹托,9-弹头,10-预制裂纹,11-封口垫,12-破窗柱,13-发射药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的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包括弹壳1、底火2、发射药3、固定卡座4、尾翼5、弹体6、CS催泪粉末7、弹托8、弹头9、预制裂纹10、封口垫11、破窗柱12及发射药盒13。所述底火2嵌于弹壳1底端的孔内,发射药盒13设置于弹壳1内部,具体位于底火2上端,发射药盒13内部装有发射药3,弹托8设置于发射药盒13的上端,在弹托8内部设置固定卡座4,封口垫11置于弹壳1的顶端。所述固定卡座4表面设置十字形凹槽,并贯穿整个固定卡座4,其形状和尺寸与尾翼5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所述尾翼5嵌于弹体6外围底部,弹体6内部装有CS催泪粉末7,弹体6内部中心设置破窗柱12,弹体6上端与弹头9连接,环绕着弹头9表面设置均匀环形排列的预制裂纹10。所述的破窗柱12为空心的易碎材料。所述的弹托8的侧面均匀开设三个槽。所述的弹头9表面设置的预制裂纹10呈向外发散的沟槽形状。本技术作用的原理为:通过18.4mm防暴枪发射,枪械的击针撞击底火2,底火2被击发后引燃发射药盒13中的发射药3,使弹体6以一定的速度发射至目标处,当弹头9撞向封闭空间玻璃时,破窗柱12内部折断,确保弹头9不发生破碎导致CS催泪粉末7直接散开,在弹头9进行二次撞击时,弹头9破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制裂纹10的方向爆裂,将CS催泪粉末7释放,形成一股催泪烟雾,起到刺激驱散作用,使目标暂时失去活动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

【技术保护点】
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壳(1)、底火(2)、发射药(3)、固定卡座(4)、尾翼(5)、弹体(6)、CS催泪粉末(7)、弹托(8)、弹头(9)、预制裂纹(10)、封口垫(11)、破窗柱(12)及发射药盒(13);所述底火(2)嵌于弹壳(1)底端的孔内,发射药盒(13)设置于弹壳(1)内部,具体位于底火(2)上端,发射药盒(13)内部装有发射药(3),弹托(8)设置于发射药盒(13)的上端,在弹托(8)内部设置固定卡座(4),封口垫(11)置于弹壳(1)的顶端;所述固定卡座(4)表面设置十字形凹槽,并贯穿整个固定卡座(4),其形状和尺寸与尾翼(5)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所述尾翼(5)嵌于弹体(6)外围底部,弹体(6)内部装有CS催泪粉末(7),弹体(6)内部中心设置破窗柱(12),弹体(6)上端与弹头(9)连接,环绕着弹头(9)表面设置均匀环形排列的预制裂纹(10)。

【技术特征摘要】
1.面向封闭空间驱散的动能催泪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壳(1)、底火(2)、发射药(3)、固定卡座(4)、尾翼(5)、弹体(6)、CS催泪粉末(7)、弹托(8)、弹头(9)、预制裂纹(10)、封口垫(11)、破窗柱(12)及发射药盒(13);所述底火(2)嵌于弹壳(1)底端的孔内,发射药盒(13)设置于弹壳(1)内部,具体位于底火(2)上端,发射药盒(13)内部装有发射药(3),弹托(8)设置于发射药盒(13)的上端,在弹托(8)内部设置固定卡座(4),封口垫(11)置于弹壳(1)的顶端;所述固定卡座(4)表面设置十字形凹槽,并贯穿整个固定卡座(4),其形状和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送战仁军冯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