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气装置及全预混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是一种混气装置及全预混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燃烧系统多采用全预混燃烧技术,全预混燃烧是指燃气在燃烧器燃烧前先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提供空气。全预混燃烧具有燃烧强度大、火焰短、燃烧噪音小等优点,因此在燃烧系统中多采用全预混装置进行燃气和空气的混合,以提高燃烧效率;另外,燃气经过全预混燃烧,燃烧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燃烧方式。目前的全预混装置结构颇为复杂,通过空气快速流动以带动燃气混合,部分燃气与空气混合不充分,容易产生CO和NOx等污染物,且燃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混气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且结构简单。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全预混燃烧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且结构简单。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一种混气装置,包括燃气连接管、进燃气腔、进空气腔和混合燃气腔,所述进燃气腔与所述燃气连接管连通,所述进空气腔和所述混合燃气腔共同容置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连接管(12)、进燃气腔(13)、进空气腔(14)和混合燃气腔(15),所述进燃气腔(13)与所述燃气连接管(12)连通,所述进空气腔(14)和所述混合燃气腔(15)共同容置于所述进燃气腔(13)内,所述进空气腔(14)和所述混合燃气腔(15)连通;所述进空气腔(14)与所述混合燃气腔(15)相邻的端部之间构成所述进燃气腔(13)的燃气出口(16);所述进空气腔(14)背向所述混合燃气腔(15)的一端端部与所述进燃气腔(13)密封连接,所述进空气腔(14)背向所述混合燃气腔(15)的一端作为所述混气装置(1)的空气入口(141);所述混合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连接管(12)、进燃气腔(13)、进空气腔(14)和混合燃气腔(15),所述进燃气腔(13)与所述燃气连接管(12)连通,所述进空气腔(14)和所述混合燃气腔(15)共同容置于所述进燃气腔(13)内,所述进空气腔(14)和所述混合燃气腔(15)连通;所述进空气腔(14)与所述混合燃气腔(15)相邻的端部之间构成所述进燃气腔(13)的燃气出口(16);所述进空气腔(14)背向所述混合燃气腔(15)的一端端部与所述进燃气腔(13)密封连接,所述进空气腔(14)背向所述混合燃气腔(15)的一端作为所述混气装置(1)的空气入口(141);所述混合燃气腔(15)背向所述进空气腔(14)的一端端部及外周侧与所述进燃气腔(13)密封连接,所述混合燃气腔(15)背向所述进空气腔(14)的一端作为所述混气装置(1)的混合燃气出口(15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燃气腔(15)包括倒锥形缩口段(151)和锥形扩散段(152),所述倒锥形缩口段(151)与锥形扩散段(152)一体成型并构成所述倒锥形缩口段(151)与锥形扩散段(152)之间的收缩口(153),其中所述收缩口(153)的面积小于所述燃气出口(16)的面积,所述燃气出口(16)的面积小于所述混合燃气出口(154)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出口(16)的面积小于所述空气入口(141)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出口(16)呈环形以使所述进燃气腔(13)的燃气通过所述燃气出口(16)呈环形喷射状进入到所述混合燃气腔(15)。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卢宇凡,乔中利,廖永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