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2940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包括套箍顶板、套箍围板以及连接头;所述套箍围板由左围板、中间围板以及右围板依次连接而成,并预留一开口面,以形成一半开放空间;所述板桩处于该半开放空间内,所述套箍顶板位于该半开放空间内并铺设在所述板桩的顶部,所述连接头设在套箍顶板和所述套箍围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套箍顶板可以让板桩在打桩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均匀受力,从而不易产生破损、开裂等现象,同时通过设置套箍围板以及抵制装置,可在水平方向限制板桩,使在打桩过程不产生偏心压力以减少打桩过程发生的倾斜、位移等现象;此外,通过半开放空间,从而可以适应多种尺寸的板桩,适应性大大增强,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桩的打桩施工过程使用的辅助工具。
技术介绍
以往预制桩多为圆形桩,圆形桩形状对称,重心在圆形,且使用多年技术成熟,一般直接在其圆心处采用锤击或者高频振动就能够把圆形桩完整的垂直的打入土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板桩的桩型越来越多,形状也趋向不规则,桩头面积也越来越大。原本用来打圆形桩的打桩机无法适应新型的桩型,打桩效果不理想,勉强打桩不仅施工困难,效率低下,更有甚者破坏桩头,或是产生倾斜、位移等难以修正的情况。现有槽形、波形板桩打桩使用一个夹具夹住波形板桩的腹板部位,打桩机施加垂直冲压力到夹具上,通过夹具传递到槽形或波形板桩,把板桩整体打入土中。该种技术导致波形板桩在腹板处受到的巨大的冲压力,受力面积小并且相对于整个槽形或波形板桩截面来说受力极为不平均,局部受力导致板桩在打桩过程中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开裂,这不仅会缩短板桩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施工完成后板桩使用的整体美观。施加偏心的冲压力还可能导致板桩打入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倾斜或是产生一定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这不利于板桩围护结构的整体受力,若倾斜板桩达到一定数量将会影响板桩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针对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让板桩在打桩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均匀、整体的受力,让桩头在打桩过程中不产生破损、开裂等现象。同时尽可能的让板桩在打桩过程不产生偏心压力,进而减少打桩过程发生的倾斜、位移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可以让板桩在打桩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均匀受力,让桩头在打桩过程中不产生破损、开裂等现象,同时在打桩过程不产生偏心压力,进而减少打桩过程发生的倾斜、位移等现象,而且可以适应多种尺寸的板桩。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包括套箍围板以及连接头;所述套箍围板由左围板、中间围板以及右围板依次连接而成,并预留一开口面,以形成一半开放空间;所述板桩处于该半开放空间内,所述连接头设在所述板桩上。此外,本技术还包括一抵制装置,所述抵制装置从开口面横向施力以将所述板桩抵紧于所述中间围板的内壁上。所述抵制装置为可伸缩千斤顶。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包括主体和盖板,所述盖板铺设在所述套箍顶板、套箍围板以及所述板桩的上方,所述主体的底面设有滑座,且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滑座匹配的滑轨。进一步的,所述左围板或右围板的内壁具一凹槽。此外,本技术还包括套箍顶板,所述套箍顶板位于该半开放空间内并铺设在所述板桩的顶部,且所述套箍顶板的厚度与板桩高度之和与所述套箍围板的高度匹配。一所述套箍围板配备多块厚度不同的套箍顶板。如此即可通过套箍顶板的厚度来调节半开放空间的高度,以匹配多种高度的板桩。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箍顶板可以让板桩在打桩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均匀受力,让桩头在打桩过程中不产生破损、开裂等现象,同时通过设置套箍围板以及抵制装置,可在水平方向限制板桩,使在打桩过程不产生偏心压力,进而减少打桩过程发生的倾斜、位移等现象;此外,套箍围板预留有一开口面而形成一半开放空间,从而可以适应多种宽度尺寸的板桩,又通过套箍顶板的厚度来调节半开放空间的高度,以匹配多种高度尺寸的板桩,从而使本技术装置的适应性大大增强,有效节约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打桩套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打桩套箍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立面围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打桩套箍装置使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100,包括套箍顶板1、套箍围板2以及连接头3,所述套箍围板由左围板21、中间围板22以及右围板23依次连接而成,并预留一开口面24,以形成一半开放空间A;所述板桩200处于该半开放空间A内,所述套箍顶板1位于该半开放空间A内并铺设在所述板桩200的顶部,所述连接头3设在套箍顶板1上。所述半开放空间A的长度、高度分别与板桩最大长度和高度相匹配,刚好约束住板桩,用于防止在打桩过程中整个打桩套箍装置100与板桩200发生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所述套箍顶板1位于该半开放空间A内并铺设在所述板桩200的顶部,且所述套箍顶板1的厚度D与板桩高度H1之和与所述套箍围板2的高度H2匹配。一所述套箍围板2配备多块厚度不同的套箍顶板1。如此即可通过选择套箍顶板1的厚度D来调节半开放空间A的高度,以匹配多种高度的板桩200。所述左围板21或右围板23的内壁具一凹槽25,通过该凹槽25,可以使板桩200与套箍围板2具有间隙,以为二者的分离操作提供操作空间。此外,本技术还包括一抵制装置4,所述抵制装置4从开口面24横向施力以将所述板桩200抵紧于所述中间围板22的内壁上,从而防止打桩套箍装置100与板桩200。所述抵制装置4为可伸缩千斤顶较佳,可伸缩千斤顶可以夹住板桩的腹板部分,把套箍和板桩完全固定住,从而完全限制了整个打桩套箍装置100与板桩200套箍和板桩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所述连接头3包括主体31和盖板32,所述盖板32铺设在所述套箍顶板1、套箍围板2以及所述板桩200的上方,所述主体31的底面设有滑座33,且所述盖板32上设有与所述滑座33匹配的滑轨34。在打桩过程中,打桩机施加垂直冲压力作用在这个连接头3上,连接头3把力传递到套箍顶板1,套箍顶板1与板桩200的整个桩头接触,则垂直的冲压力通过套箍顶板1就可以传递到整个桩头,让板桩整体受力。套箍顶板1表面有滑轨,使得连接头3可以沿着滑轨进行一定距离的移动,针对不同型号的板桩200,可以移动连接头3,使得连接头3的中心和要施工板桩200的重心重合,这能有效的减少板桩200在打桩过程受到偏心的冲压力,能有效的防止板桩200在打桩过程发生倾斜、位移等因为偏心受力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如图5所示,生态槽形板桩根据板桩前后宽度W1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型号,从宽度W1为200mm到宽度800mm共有11种不同型号的板桩。由于板桩宽度W1跨度过大,使用一个套箍无法兼顾每种型号,因上本技术将套箍围板2预留一开口面24,以形成一半开放空间A,从而使半开放空间A的宽度无需与所述板桩200恰好匹配,也就是说半开放空间A的宽度W2与板桩的宽度W1可以有适当的误差。经过分析采用三种不同型号套箍可以适用于全部型号的板桩。宽度为200-400mm的板桩、宽度为400-600mm的板桩、宽度700-800的板桩分别制作一套打桩套箍装置100,如此只需三种不同型号的打桩套箍装置100适用11种不同型号的板桩。再通过连接头3的滑座33和滑轨34,即可针对不同型号板桩的重心位置做了调整,保证打桩机冲压力的作用点总是能够与板桩的重心重合。同时可伸缩千斤顶的位置也同样做了调整,随着板桩宽度的增加板桩腹板的宽度也会增加,可伸缩千斤顶的位置要保证在其伸缩范围内能够夹紧其适用范围内的板桩。通过这些设计实现一种套箍适用多种板桩,三种套箍适用全部板桩的使用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箍顶板可以让板桩在打桩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均匀受力,让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箍围板以及连接头;所述套箍围板由左围板、中间围板以及右围板依次连接而成,并预留一开口面,以形成一半开放空间;所述板桩处于该半开放空间内,所述连接头设在所述板桩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箍围板以及连接头;所述套箍围板由左围板、中间围板以及右围板依次连接而成,并预留一开口面,以形成一半开放空间;所述板桩处于该半开放空间内,所述连接头设在所述板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抵制装置,所述抵制装置从所述开口面横向施力以将所述板桩抵紧于所述中间围板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制装置为可伸缩千斤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桩的多尺寸适应的打桩套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华覃少杰常建华朱永涛陈月香杨思彭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