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以及垃圾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284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包括热解气化炉、空气预热器、污泥处理器、冷凝器及尾气处理装置。热解气化炉包括炉体及与炉体相连的加料槽。湿污泥在污泥处理器中干燥后输送至热解汽化炉的加料槽中,与生活垃圾在热解气化炉中进行共热解气化处置。同时,污泥干化时产生的废气和共热解产生的热解气化气经空气预热器输送至热解气化炉助燃烧以及再分解,热解气化炉产生的烟气通过尾气处理装置净化后实现达标排放,实现污泥干化及污泥与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提高热解气、污泥和焦油热能利用率及垃圾与污泥的热解气化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的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以及垃圾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以及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活垃圾热处理技术将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卫生填埋、堆肥等技术,热处理技术又主要包括直接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热解气化技术三类。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在贫氧或缺氧条件下使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在高温下发生裂解,从而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发电等处理技术相比,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具有不添加辅助燃料、污染物排放少、减灼率高、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势,是一种新型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一般情况下,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超过在75%~99%,污水中约1/3的有机质转化成了污泥。由于污泥的有害物质含量较高,随意堆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我国政策要求污水处理厂对污泥进行妥善的处置之后再利用。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污泥的处置成本比较高,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建设污泥处理装置,而是通过简单的浓缩脱水(含水率降低到80%以下)之后,运输到指定地方进行堆砌和填埋。堆砌和填埋容易造成对地下水和土壤的二次污染,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稀缺度越来越严重,我国污泥处置方式亟待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能够提高污泥干化和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效率及质量,降低污染,绿化环保。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处理装置,其包括上述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包括热解气化炉、空气预热器、污泥处理器、冷凝器及尾气处理装置。热解气化炉包括炉体及与炉体相连的加料槽,炉体中的气化室设有第一气体出口及第二气体出口,第一气体出口与空气预热器连通,第二气体出口与冷凝器连通,且冷凝器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空气预热器设有第三气体出口,第三气体出口与炉体的气化室连通。污泥处理器连接有第一污泥管道,污泥处理器通过第一污泥管道与加料槽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污泥处理器设有第四气体出口,第四气体出口与空气预热器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还包括污泥给料装置,污泥给料装置连接有第二污泥管道,污泥给料装置通过第二污泥管道与污泥处理器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污泥给料装置设有第五气体出口,该第五气体出口与空气预热器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还包括第一油水分离器,该第一油水分离器与冷凝器连通且设有焦油出口,焦油出口与上述加料槽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焦油出口连接有第一焦油管道,该焦油出口通过第一焦油管道与加料槽连通,第一焦油管道上设有焦油循环泵。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两级水洗塔、焦油储存箱以及尾气净化塔,该两级水洗塔与冷凝器连通,此外,两级水洗塔、焦油储存箱以及尾气净化塔之间均通过烟气管道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焦油储存箱设有第二油水分离器,该第二油水分离器连接有第二焦油管道,第二油水分离器通过第二焦油管道与加料槽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尾气净化塔设有循环水箱,循环水箱连接有水管道,循环水箱通过水管道分别与两级水洗塔及尾气净化塔连通。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包括热解气化炉、空气预热器、污泥处理器、冷凝器及尾气处理装置。热解气化炉包括炉体及与炉体相连的加料槽,炉体中的气化室设有第一气体出口及第二气体出口,第一气体出口与空气预热器连通,第二气体出口与冷凝器连通,且冷凝器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空气预热器设有第三气体出口,第三气体出口与炉体的气化室连通。污泥处理器连接有第一污泥管道,污泥处理器通过第一污泥管道与加料槽连通。湿污泥在污泥处理器中干燥后输送至热解汽化炉的加料槽中,与生活垃圾在热解气化炉中进行共热解气化处置。同时,污泥干化时产生的废气和共热解产生的热解气化气经空气预热器输送至热解气化炉助燃烧以及再分解,热解气化炉产生的烟气通过尾气处理装置净化后实现达标排放,实现污泥干化及污泥与生活垃圾协同处置,提高热解气、污泥和焦油热能利用率及垃圾与污泥的热解气化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的热解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中热解气化炉、空气预热器及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中冷凝器与尾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10-热解气化炉;101-加料槽;103-炉体;105-干燥室;107-气化室;109-燃烧室;110-第一气体出口;120-第二气体出口;130-第二气体入口;20-空气预热器;210-第一气体入口;220-第三气体出口;30-污泥处理器;301-第一污泥管道;303-第四气体出口;310-污泥给料装置;311-第二污泥管道;313-第五气体出口;40-冷凝器;410-第一油水分离器;411-焦油出口;413-第一焦油管道;415-焦油循环泵;420-冷却塔;50-尾气处理装置;510-两级水洗塔;520-焦油储存箱;530-尾气净化塔;540-循环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以及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解气化炉、空气预热器、污泥处理器、冷凝器及尾气处理装置;热解气化炉包括炉体及与所述炉体相连的加料槽,所述炉体中的气化室设有第一气体出口及第二气体出口,所述第一气体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且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设有第三气体出口,所述第三气体出口与所述炉体的气化室连通;所述污泥处理器连接有第一污泥管道,所述污泥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污泥管道与所述加料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解气化炉、空气预热器、污泥处理器、冷凝器及尾气处理装置;热解气化炉包括炉体及与所述炉体相连的加料槽,所述炉体中的气化室设有第一气体出口及第二气体出口,所述第一气体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且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设有第三气体出口,所述第三气体出口与所述炉体的气化室连通;所述污泥处理器连接有第一污泥管道,所述污泥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污泥管道与所述加料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器设有第四气体出口,所述第四气体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给料装置,所述污泥给料装置连接有第二污泥管道,所述污泥给料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处理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给料装置设有第五气体出口,所述第五气体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与污泥热解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二平胡晴余志元陈浩云蔡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