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2817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格栅过滤池、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消毒池、污泥池、污泥输送机与污泥烘干机位于地下,格栅过滤池、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与消毒池依次连接,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与消毒池顶部与位于地表的投药器连接;污泥池两侧侧部分别与初沉池、二沉池底部连接,污泥池、污泥输送机与污泥烘干机依次连接;曝气池内部底侧设有若干层曝气板;曝气板与位于地表的鼓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大型固定设备埋于地下、投药器及鼓风机设在地表、投药器设有多个储药室、储药室设有搅拌装置或温度控制器、对消毒剂进行雾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污水排放中,仅10%的生活污水和60%的工业污水得到处理,且其中约有一半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余未处理的污水则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和破坏。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属4类、5类和超过5类标准的高达76.8%;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较大的淡水湖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来对污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固定设备埋于地下、投药器及鼓风机设在地表、投药器设有多个储药室、储药室设有搅拌装置或温度控制器、对消毒剂进行雾化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本技术是这样设计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过滤池、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消毒池、污泥池、污泥输送机、污泥烘干机与投药器;所述的格栅过滤池、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消毒池、污泥池、污泥输送机与污泥烘干机位于地下,格栅过滤池、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与消毒池通过导管依次连接,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与消毒池顶部通过输药导管与位于地表的投药器连接;所述的污泥池两侧侧部分别与初沉池、二沉池底部通过导管连接,污泥池、污泥输送机与污泥烘干机通过导管依次连接;所述的曝气池内部底侧设有若干层曝气板;所述的曝气板通过管道与位于地表的鼓风机连接;所述的中间水池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水质检测仪的检测孔,中间水池通过回流管与调节池连接;所述的回流管与地表平行设置;所述的消毒池内部设有若干个搅拌装置,消毒池与输药导管的连接处设有雾化发生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的桨叶为中空结构,搅拌装置的桨叶与雾化发生装置的出雾管连接;所述的投药器设有若干个储药室,其中1或2个储药室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其中1或2个储药室底部设有温度控制器。其中,所述的格栅过滤池设有2或3层格栅网。所述的曝气池的曝气板的数量为2、3或者4,曝气池的曝气板上的曝气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是全新设计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将大型固定的过滤池、调节池等埋在地下,节约用地空间,将经常需要更换药品的投药器、需要抽取外面空气的鼓风机设置在地表,方便操作。而且,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药器设有若干个个储药室,其中1或2个储药室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其中1或2个储药室底部设有温度控制器,方便对调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中间水池、消毒池进行投药,满足各种投药需求,且保证各种药品的效用。同时,本技术的消毒池对消毒剂进行雾化,然后通过桨叶一边搅拌一边喷雾,确保消毒剂与水体混合均匀,防止浪费和药品超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格栅过滤池、2为调节池、3为初沉池、4为曝气池、5为二沉池、6为中间水池、7为消毒池、8为污泥池、9为污泥输送机、10为污泥烘干机、11为导管、12为鼓风机、13为投药器、14为输药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消毒池7、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污泥烘干机10与投药器13;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消毒池7、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与污泥烘干机10位于地下,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与消毒池7通过导管11依次连接,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与消毒池7顶部通过输药导管14与位于地表的投药器13连接,格栅过滤池1设有2或3层格栅网;污泥池8两侧侧部分别与初沉池3、二沉池5底部通过导管11连接,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与污泥烘干机10通过导管11依次连接;曝气池4内部底侧设有若干层曝气板,曝气板的数量为2、3或者4,曝气板上的曝气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曝气板通过管道与位于地表的鼓风机12连接;中间水池6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水质检测仪的检测孔,中间水池6通过回流管与调节池2连接;回流管与地表平行设置;消毒池7内部设有若干个搅拌装置,消毒池7与输药导管14的连接处设有雾化发生装置;搅拌装置的桨叶为中空结构,搅拌装置的桨叶与雾化发生装置的出雾管连接;投药器13设有若干个储药室,其中1或2个储药室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其中1或2个储药室底部设有温度控制器。使用方法:使用时,污水进入格栅过滤池1进行格栅过滤;然后通过导管11进入调节池2进行酸碱度调节等,酸碱度等调节通过输药导管14将投药器13中的药品输送至调节池2;然后通过导管11进入初沉池3进行沉淀,通过输药导管14将投药器13中的絮凝剂等药品输送至初沉池3,沉淀后的固体杂质通过导管11进入污泥池8,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导管11进入曝气池4,进行曝气氧化;曝气氧化时,通过输药导管14将投药器13中的菌种等输送至曝气池4,通过地表的鼓风机12将空气输送至曝气池4;然后通过管道11进入二沉池5中进行再次沉淀,通过输药导管14将投药器13中的絮凝剂等药品输送至二沉池5,沉淀后的固体杂志通过导管11进入污泥池8,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导管11进入中间水池6;通过水质检测仪对中间水池6内的水体进行检测,合格后通过导管11进入消毒池7,不合格则通过回流管送回调节池2进行再次处理;进入消毒池7的水体通过输药导管14将投药器13中的消毒剂输送至消毒池7进行消毒,消毒剂通过雾化发生装置进行雾化,然后通过出雾管输送至中空结构的桨叶中,一边对水体进行搅拌一边喷出消毒剂雾气,使消毒剂与水体均匀混合,使用尽可能少量的消毒剂达到消毒目的,防止浪费与超标。投药器13设有若干个储药室,对放置菌种的储药室底部安装有温度控制器,以调节菌种生长的环境;对放置需要搅拌均匀后投药的储药室内部安装有搅拌器,方便投药操作。污泥池8中的污泥通过导管11输送到污泥输送机9,然后通过导管11输送到污泥烘干机10进行烘干后外运,防止进行二次污染。其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消毒池(7)、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污泥烘干机(10)与投药器(13);所述的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消毒池(7)、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与污泥烘干机(10)位于地下,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与消毒池(7)通过导管(11)依次连接,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与消毒池(7)顶部通过输药导管(14)与位于地表的投药器(13)连接;所述的污泥池(8)两侧侧部分别与初沉池(3)、二沉池(5)底部通过导管(11)连接,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与污泥烘干机(10)通过导管(11)依次连接;所述的曝气池(4)内部底侧设有若干层曝气板;所述的曝气板通过管道与位于地表的鼓风机(12)连接;所述的中间水池(6)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水质检测仪的检测孔,中间水池(6)通过回流管与调节池(2)连接;所述的回流管与地表平行设置;所述的消毒池(7)内部设有若干个搅拌装置,消毒池(7)与输药导管(14)的连接处设有雾化发生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的桨叶为中空结构,搅拌装置的桨叶与雾化发生装置的出雾管连接;所述的投药器(13)设有若干个储药室,其中1或2个储药室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其中1或2个储药室底部设有温度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消毒池(7)、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污泥烘干机(10)与投药器(13);所述的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消毒池(7)、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与污泥烘干机(10)位于地下,格栅过滤池(1)、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与消毒池(7)通过导管(11)依次连接,调节池(2)、初沉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与消毒池(7)顶部通过输药导管(14)与位于地表的投药器(13)连接;所述的污泥池(8)两侧侧部分别与初沉池(3)、二沉池(5)底部通过导管(11)连接,污泥池(8)、污泥输送机(9)与污泥烘干机(10)通过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朋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和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