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2146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3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深翻熟耕,使用三步灌溉法进行深度脱盐、压盐;步骤二、向灌溉脱盐后的盐碱地内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的同时拌撒砂土、电石渣和腐植酸钾,短期内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快速激活土壤活性,加速形成土壤团粒化;步骤三、施加发酵有机肥,发酵有机肥用量为800~1500Kg/亩,使生物改良的土壤内快速繁殖益生菌形成菌群优势;步骤四、选用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与土壤改良剂颗粒按照一定重量比混合,进行条播。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苜蓿作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大量收获牧草的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Improved planting method of Alfalfa in severe saline alkali ar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improved planting alfalfa in heavy saline reg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one, deep tillage crops, using the three step method, pressure irrigation desalting salt; step two, to irrigation after desalination of saline alkali land in the applicator composite biological modifier, modifying agent and applicator compound biological mix and sand, carbide slag and potassium humate, a large number of short-term reproduction of beneficial soil microbes, rapid activation of soil activity,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soil aggregate; step three, applying the fermented organic fertilizer, fermented organic fertilizer dosage of 800 ~ 1500Kg/ mu, make life improved soil in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probiotic flora form advantage; step four selection of salt tolerant alfalfa varieties and soil modifier particles according to certain weight ratios, drill.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falfa is used as a pioneer plan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 large amount of herbage is harvested and the soil structure is improved, with goo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盐碱化、植被覆盖率低是滨海地区环境建设的瓶颈所在。如何科学地开发滨海绿化植物资源,构建合理植物群落,探索绿化技术,是解决海岸绿化难题,实现景观提升的关键。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优良豆科牧草之一,素有“牧草之王”和“饲料皇后”的美称。全世界种植面积已达3330万公顷。在我国,苜蓿种植遍及北方14个省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苜蓿的种植面积达到全部栽培面积的80%左右,对当地农牧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苜蓿具有叶片排盐机制,在豆科中的耐盐性较强。重度盐碱地土壤黏性大,透气性差,一般植物会受高盐胁迫而难以存活,植物基本不能生长。因此选择适当的盐生植物进行人工种植,通过抑制地表蒸发,促进土壤盐分淋溶,是盐碱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迫在眉睫,而利用耐盐植物是改良盐碱地经济有效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苜蓿作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改善土壤结构的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深翻熟耕、蓄水压盐翻耕土壤深度20~30cm,平整地面后,使用三步灌溉法进行深度脱盐、压盐;步骤二、土壤生物改良向灌溉脱盐后的盐碱地内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复合生物改良剂用量为20~50Kg/亩;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的同时拌撒砂土、电石渣和腐植酸钾,短期内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快速激活土壤活性,加速形成土壤团粒化;步骤三、土壤环境养成施加发酵有机肥,发酵有机肥用量为800~1500Kg/亩,使生物改良的土壤内快速繁殖益生菌形成菌群优势;步骤四、苜蓿种植管理选用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与土壤改良剂颗粒按照重量比3:0.5~1混合,进行条播,播种深度为3~8c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所述三步灌溉法为分三次进行淡水灌溉脱盐,无降雨情况下,相邻两次灌溉间隔10~20天,每次灌溉需湿润3~8cm表层土壤。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二中,所述复合生物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土著菌10~30份;光合菌10~30份;麸皮20~40份;豆粕20~40份;腐植酸20~50份;砻糠灰10~70份;磷酸氢二钾5~10份;尿素5~10份;糖蜜15~25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生物改良剂、砂土、电石渣、腐植酸钾的重量配比为0.1~0.5:10~12:2~5:5~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土壤改良剂颗粒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粉煤灰30~40份;沸石15~20份;淀粉5~10份;硼砂5~10份;硫酸亚铁3~8份;磷酸二氢钾3~8份;硒酸钠3~8份;丙烯酸1~2份;稻壳20~35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苜蓿品种选自丰宝、四季旺、爱菲尼特、金皇后中的一种或几种。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先经过三步降盐、压盐,再依靠复合生物改良剂改良,复合生物改良剂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微生物群活动产生多糖和胶体,与有机质和盐碱土促成团粒结构,土壤通透后阻止盐碱上返,使耕层盐碱度下降;同时拌撒砂土、电石渣和腐植酸钾,砂土和电石渣一方面为生物菌群创造活力温床,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消除板结;腐植酸钾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减少钾的损失和固定,增加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率。(2)施入发酵有机肥后,土壤内能够快速繁殖益生菌,从而形成菌群优势,所有有机物质都会分解出营养,复苏土壤,便于耐盐植物健康生长并减少病害。(3)土壤改良剂颗粒可显著降低土壤水分的流失,同时向上层的土壤中缓慢释放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水分,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肥料以及微量元素。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实施例1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深翻熟耕、蓄水压盐翻耕土壤深度20~30cm,平整地面后,分三次进行淡水灌溉脱盐,无降雨情况下,相邻两次灌溉间隔10~20天,每次灌溉需湿润3~8cm表层土壤,进行深度脱盐、压盐;步骤二、土壤生物改良向灌溉脱盐后的盐碱地内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复合生物改良剂用量为20~50Kg/亩;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的同时拌撒砂土、电石渣和腐植酸钾,所述复合生物改良剂、砂土、电石渣、腐植酸钾的重量配比为0.1:10:3:8;短期内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快速激活土壤活性,加速形成土壤团粒化;所述复合生物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乳酸菌12份;酵母菌10份;光合菌17份;麸皮26份;豆粕20份;腐植酸20份;砻糠灰40份;磷酸氢二钾6份;尿素6份;糖蜜20份;步骤三、土壤环境养成施加发酵有机肥,发酵有机肥用量为1000Kg/亩,使生物改良的土壤内快速繁殖益生菌形成菌群优势;步骤四、苜蓿种植管理选用耐盐性强的优质金皇后种子与土壤改良剂颗粒按照重量比3:1混合,进行条播,播种深度为3~8cm,后期正常育苗管理即可。所述土壤改良剂颗粒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粉煤灰33份;沸石17份;淀粉5份;硼砂6份;硫酸亚铁4份;磷酸二氢钾3份;硒酸钠4份;丙烯酸1份;稻壳23份;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后造粒即可制得土壤改良剂颗粒。实施例2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深翻熟耕、蓄水压盐翻耕土壤深度20~30cm,平整地面后,分三次进行淡水灌溉脱盐,无降雨情况下,相邻两次灌溉间隔10~20天,每次灌溉需湿润3~8cm表层土壤,进行深度脱盐、压盐;步骤二、土壤生物改良向灌溉脱盐后的盐碱地内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复合生物改良剂用量为20~50Kg/亩;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的同时拌撒砂土、电石渣和腐植酸钾,所述复合生物改良剂、砂土、电石渣、腐植酸钾的重量配比为0.2:10:2:5;短期内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快速激活土壤活性,加速形成土壤团粒化;所述复合生物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乳酸菌10份;光合菌12份;麸皮23份;豆粕25份;腐植酸30份;砻糠灰20份;磷酸氢二钾6份;尿素6份;糖蜜15份;步骤三、土壤环境养成施加发酵有机肥,发酵有机肥用量为800Kg/亩,使生物改良的土壤内快速繁殖益生菌形成菌群优势;步骤四、苜蓿种植管理选用耐盐性强的优质丰宝种子与土壤改良剂颗粒按照重量比3:0.5混合,进行条播,播种深度为3~8cm,后期正常育苗管理即可。所述土壤改良剂颗粒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粉煤灰30份;沸石15份;淀粉5份;硼砂5份;硫酸亚铁3份;磷酸二氢钾3份;硒酸钠3份;丙烯酸1份;稻壳20份;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后造粒即可制得土壤改良剂颗粒。经过上述种植方法改良,苜蓿草收割后可带走土壤中的大量盐分,不仅牧草收获量好,同时盐碱地可得到有效改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深翻熟耕、蓄水压盐翻耕土壤深度20~30cm,平整地面后,使用三步灌溉法进行深度脱盐、压盐;步骤二、土壤生物改良向灌溉脱盐后的盐碱地内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复合生物改良剂用量为20~50Kg/亩;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的同时拌撒砂土、电石渣和腐植酸钾,短期内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快速激活土壤活性,加速形成土壤团粒化;步骤三、土壤环境养成施加发酵有机肥,发酵有机肥用量为800~1500Kg/亩,使生物改良的土壤内快速繁殖益生菌形成菌群优势;步骤四、苜蓿种植管理选用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与土壤改良剂颗粒按照重量比3:0.5~1混合,进行条播,播种深度为3~8cm。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深翻熟耕、蓄水压盐翻耕土壤深度20~30cm,平整地面后,使用三步灌溉法进行深度脱盐、压盐;步骤二、土壤生物改良向灌溉脱盐后的盐碱地内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复合生物改良剂用量为20~50Kg/亩;撒施复合生物改良剂的同时拌撒砂土、电石渣和腐植酸钾,短期内大量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快速激活土壤活性,加速形成土壤团粒化;步骤三、土壤环境养成施加发酵有机肥,发酵有机肥用量为800~1500Kg/亩,使生物改良的土壤内快速繁殖益生菌形成菌群优势;步骤四、苜蓿种植管理选用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与土壤改良剂颗粒按照重量比3:0.5~1混合,进行条播,播种深度为3~8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度盐碱地域苜蓿改良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三步灌溉法为分三次进行淡水灌溉脱盐,无降雨情况下,相邻两次灌溉间隔10~20天,每次灌溉需湿润3~8cm表层土壤。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