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arcane harvester, adjustable cutting platform is in the front of the machine, the front feeding device is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inlet of the adjustable cutting table rear connecting part adjustable cutting and feed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cutting mechanism, a regulating oil cylind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ustable cutting and Taiwan feeding device, feed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a central vertical cutting tip device, feed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leaf stripping device, feeding device connecting to feeding device is between the feeding device and the leaf stripping device through a feeding device connected, feeding device, feeding device, cleaning devic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form an integrated cane rod feeding mechanism, a fastening welding for rail support telescopic aggregate device through the above wheel running mechanism, telescopic set feeding device by rail rack mount in the outlet of the rear leaf stripping device The purpose of it.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 structure, more flexible movement, stable operation, higher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stronger practic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甘蔗收获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甘蔗收获机。
技术介绍
本专利申请人于2015年5月21日有申请过名称为《一种新型甘蔗收获机》的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为:2015102612702,该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甘蔗收获机”具体为一种履带式的甘蔗收获机,这种履带式甘蔗收获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移动不灵活、易破坏甘蔗田的地垄的问题,这种履带式甘蔗收获机采用手动档进行控制移动;另外,这种履带式甘蔗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甘蔗杆的根部被切断后,甘蔗杆的根部会先从割台进入输送通道中,然后甘蔗杆再在进料输送通道中完成剥叶和断梢的工序,由于甘蔗杆的梢部是晚于甘蔗杆的根部进入进料输送通道中的,所以这种作业方式会影响甘蔗杆的断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以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作为具体技术方案的实施地点提供一种甘蔗收获机,它具有以下优点:1、它通过车轮来替换履带,使得整机的底盘更高,这样整机在移动的过程中显得更加地灵活,移动速度更快,作业效率更高,而且不会伤害到甘蔗田的地垄;2、它尤其适用于收割高度为3.2m以上的甘蔗,在收割时,当 ...
【技术保护点】
甘蔗收获机,它是由调节式割料台(A)、调节油缸(B)、立式削梢装置(C)、驾驶室(D)、进料装置(E)、喂入装置(F)、剥叶装置(G)、轨道架(H)、伸缩式集料装置(I)、轮式行走机构(J)、液压油箱(K1)、液压泵(K2)、散热器总成(K3)、发动机总成(K4)、变速箱总成、液压马达、电磁控制阀(K6)、多路阀(K7)组成,其特征在于,调节式割料台(A)位于整机的最前端,进料装置(E)的前端入料口活动连接于调节式割料台(A)的后方,调节式割料台(A)与进料装置(E)的连接部设置有切断机构(A2),调节式割料台(A)与进料装置(E)之间还安装有调节油缸(B),调节式割料台( ...
【技术特征摘要】
1.甘蔗收获机,它是由调节式割料台(A)、调节油缸(B)、立式削梢装置(C)、驾驶室(D)、进料装置(E)、喂入装置(F)、剥叶装置(G)、轨道架(H)、伸缩式集料装置(I)、轮式行走机构(J)、液压油箱(K1)、液压泵(K2)、散热器总成(K3)、发动机总成(K4)、变速箱总成、液压马达、电磁控制阀(K6)、多路阀(K7)组成,其特征在于,调节式割料台(A)位于整机的最前端,进料装置(E)的前端入料口活动连接于调节式割料台(A)的后方,调节式割料台(A)与进料装置(E)的连接部设置有切断机构(A2),调节式割料台(A)与进料装置(E)之间还安装有调节油缸(B),调节式割料台(A)的抬升高度通过调节油缸(B)的控制来实现灵活调节,进料装置(E)的中部架设有立式削梢装置(C),进料装置(E)作10º~20º角倾斜,喂入装置(F)设置于剥叶装置(G)的前端,剥叶装置(G)作5º~10º角倾斜,喂入装置(F)续接于进料装置(E)的后端,进料装置(E)与剥叶装置(G)之间通过喂入装置(F)实现连接,进料装置(E)、喂入装置(F)、剥叶装置(G)三者组合形成一体式蔗杆走料机构,进料装置(E)的过料通道、喂入装置(F)的过料通道、剥叶装置(G)的过料通道三者组合形成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一体式蔗杆走料机构架设于轮式行走机构(J)之上,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还安装有驾驶室(D),驾驶室(D)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轮式行走机构(J)以四轮驱动方式实现行走目的;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还安装有液压油箱(K1)、液压泵(K2)、散热器总成(K3)、发动机总成(K4)、第一变速箱总成(K5),发动机总成(K4)的一端连接并驱动第一变速箱总成(K5),发动机总成(K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并控制液压泵(K2)的运行,在液压泵(K2)与发动机总成(K4)之间设置有散热器总成(K3),液压泵(K2)与液压油箱(K1)相连通,液压油箱(K1)供油给液压泵(K2);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还安装有电磁控制阀(K6)和多路阀(K7);轮式行走机构(J)的上方通过焊接紧固有一个用于支撑伸缩式集料装置(I)的轨道架(H),该轨道架(H)立置于剥叶装置(G)后侧的上方,伸缩式集料装置(I)的左右两根钢质龙骨(I1)能对应插入轨道架(H)的大口径口字型钢板中,伸缩式集料装置(I)通过轨道架(H)实现悬置于剥叶装置(G)出料口后方的目的;整机在作业时,伸缩式集料装置(I)通过轨道架(H)向后伸展而出并进入集料状态,整机在转场时,为了不妨碍整机的移动,伸缩式集料装置(I)通过轨道架(H)向前回缩,从而缩短整机的长度,更有利于整机转场时的灵活移动;以驾驶室(D)作为坐标,调节式割料台(A)在驾驶室(D)的前方,伸缩式集料装置(I)在驾驶室(D)的后方,轮式行走机构(J)在驾驶室(D)的下方;甘蔗杆的走料方向与整机的行进方向相反;其中,调节式割料台(A)包括两个扶直滚筒(A1)、液压马达、一对进料侧挡板、一对切断机构(A2)、一对侧防护架(A3)、一对斜向升降油缸(A4),左右两块进料侧挡板之间间隔有入料空间,左右两块进料侧挡板之间串接有两根平行的带轴承的滚轴一,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一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一,6~10片方形橡胶板一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一的侧壁上;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的一轴端均套接有一个齿轮一,前后两个齿轮一之间通过链条一实现传动连接,位于前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另一轴端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一液压马达,该第一液压马达能驱动位于前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通过链条一带动位于后侧的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形橡胶板一随着带轴承的滚轴一的转动而转动;前后两根带轴承的滚轴一、方形橡胶板一作为一体式蔗杆走料通道的入料口机构;位于左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左侧面以及位于右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右侧面均焊接有一个侧防护架(A3),侧防护架(A3)是通过多根口字型钢板通过焊接而成的三角型架体,左右两个侧防护架(A3)的底部后侧通过一根口字钢板实现紧固连接;每个侧防护架(A3)的前端倾斜面均焊接有两个杆套,上下两个杆套作为一对,每对杆套均活动串接有一根钢质滑杆(A11),每个侧防护架(A3)的前端倾斜面均安装有一个斜向升降油缸(A4),每个斜向升降油缸(A4)的缸座活动连接于对应的侧防护架(A3)的前端倾斜面的上端,每个斜向升降油缸(A4)的活塞杆均斜向朝下并且活塞杆的头端通过销套与对应的钢质滑杆(A11)活动连接;每根钢质滑杆(A11)的上杆端通过焊接均紧固有一根钢质顶杆,钢质顶杆与钢质滑杆(A11)之间的倾角为90º,每根钢质顶杆的外杆端均焊接有一个带轴承的机座块,每根钢质滑杆(A11)的下杆端通过焊接均紧固有一根斜向钢质脚杆,每根斜向钢质脚杆的下杆端均焊接有一个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A14);每根扶直滚筒(A1)的两端边均安装有一个轴杆;带轴承的机座块与正下方的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A14)之间活动串接有一根扶直滚筒(A1),扶直滚筒(A1)以上下两个轴承作为转动的支点,每根扶直滚筒(A1)的倾角为30º~60º,每根扶直滚筒(A1)的侧壁均以螺旋缠绕方式焊接有一条钢藤条(A13),每根扶直滚筒(A1)的侧壁上方均通过环形金属片箍置两根橡胶棒,同一根扶直滚筒(A1)侧壁上的两根橡胶棒之间以错位不同向的方式分布;每个带轴承的机座块的上方均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二液压马达(A12),第二液压马达(A12)的轴端斜向朝下并且与对应的扶直滚筒(A1)的上端轴杆紧固连接,第二液压马达(A12)能驱动扶直滚筒(A1)转动;位于左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右侧面向右作弧形凸出并且作为左溜面,位于右侧的进料侧挡板的左侧面向左作弧形凸出并且作为右溜面,左溜面与右溜面之间对向设置并且间隔有入料空间;第二液压马达(A12)、扶直滚筒(A1)、钢藤条(A13)、橡胶棒、钢质顶杆、带轴承的机座块、斜向钢质脚杆、带轴承的锥形导料足(A14)、钢质滑杆(A11)组合形成扶料升降调节机构,斜向升降油缸(A4)活塞杆的伸缩通过牵引钢质滑杆(A11)的升/降能实现扶料升降调节机构沿着侧防护架(A3)前端的倾斜面作升降移动的目的;每个侧防护架(A3)的内部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切断机构(A2),左右两个切断机构(A2)对称设置,左右两个切断机构(A2)设置于;切断机构(A2)包括第三液压马达(A21)、竖向转轴(A24)、轴套(A23)、法兰、刀盘(A22)、刀片,轴套(A23)的中部通过法兰悬置于侧防护架(A3)中,轴套(A23)套接有一根竖向转轴(A24),轴套(A23)的顶部紧固连接有一个第三液压马达(A21),第三液压马达(A21)的轴端朝下并且与转轴的顶端紧固连接,转轴的底端套接有一个圆形刀盘(A22),圆形刀盘(A22)的外沿通过螺丝紧固有两块弧形刀片,两块弧形刀片之间呈径向分布,第三液压马达(A21)能驱动转轴的转动,转轴的转动再带动刀盘(A22)转动,弧形刀片随之转动,处于转动状态中的弧形刀片能将甘蔗杆的根部切断;其中,立式削梢装置(C)包括削剪机构、支撑机构,削剪机构通过支撑机构架设于进料装置(E)的中部之上;左右两根直立杆(C2)的顶杆端分别紧固于削剪机构的左右侧部的斜上端,左右两根斜立杆(C1)的顶杆端分别紧固于削剪机构的左右侧部的斜下端,左右两根直立杆(C2)的底杆端通过螺丝紧固于进料装置(E)的左右两侧,左右两根斜立杆(C1)的底杆端通过焊接紧固于进料装置(E)的左右两侧,斜立杆(C1)设置于直立杆(C2)的前方,直立杆(C2)与斜立杆(C1)组合形成支撑机构;削剪机构包括后挡板、钢框架(C5)、一对锯条(C3)、两根托杆、两根撑杆、两块导料板、两块卡位片、驱动传动系统,后挡板的下板沿焊接有带槽的锯片座,两条锯条(C3)上下平行设置于带槽的锯片座中,每条锯条(C3)的后侧边沿均设置有凸出的拨拉点,该拨拉点连接有复位弹簧,锯片座的底部焊接有左右两根托杆,每根托杆的前端均向前延伸并且向上作弧形弯曲;每根托杆的前杆端各自与平衡杆的前端焊接,每根平衡杆的前杆端均对应一块导料板的前端底面通过焊接实现紧固连接,每块导料板的前板端均焊接有一个卡位片;每根托杆的下杆端通过焊接均立置有一根撑杆,每根撑杆的顶部均通过焊接与对应的平衡杆的后杆端紧固连接,每块导料板的后板端均通过连条与后挡板的顶端紧固连接;后挡板通过钢框架(C5)实现支撑,钢框架(C5)是由口字型钢板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架,在钢框架(C5)的背部安装有驱动传动系统,驱动传动系统包括第四液压马达(C4)和带拨条的转轮,第四液压马达(C4)的轴端朝下并且套接有带拨条的转轮,第四液压马达(C4)能驱动带拨条的转轮转动,处于转动状态中的拨条能与锯条(C3)上的拨拉点相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下两条锯条(C3)之间相互错位移动并完成对甘蔗杆梢头的削剪;其中,进料装置(E)包括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四根带轴承的滚轴二,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左右平行拉开,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之间间隔有过料空间,左右两块进料侧围板(E1)之间串接有四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二,每根带轴承的滚轴二通过螺丝均紧固有6~10片方形橡胶板二,6~10片方形橡胶板二之间以等份排列方式分布在带轴承的滚轴二的侧壁上;四根前后平行排列的带轴承的滚轴二由前至后依次为第一滚轴二、第二滚轴二、第三滚轴二、第四滚轴二;第一滚轴二的右轴端安装有一个第五液压马达,第一滚轴二的左轴端、第二滚轴二的左右两轴端、第三滚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