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耕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894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1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耕播种机,包括齿轮箱、万向节、侧齿轮箱、后机框、播种地轮、中机框、梁架、种腿、排草排泥刀轴、固定翼Ⅰ、排草排泥刀、传动带、前机框、旋地轮、刮泥刀轴、固定翼Ⅱ、刮泥刀;所述排草排泥刀轴两端穿过中机框与侧齿轮箱另一端连接,固定翼Ⅰ均匀交叉设置在排草排泥刀轴表面,排草排泥刀可设置在固定翼Ⅰ上,刮泥刀轴两端均穿过前机框另一端与传动带另一端嵌套,固定翼Ⅱ均匀交叉设置在刮泥刀轴表面,刮泥刀可设置在固定翼Ⅱ上。其有益效果为:(1)适用于潮湿土壤环境作业,省略长时间土壤干燥周期,可保证播种地轮少泥干扰,播种均匀;(2)通过各刀轴协同作用,消除秸秆缠绕种腿的情况,保证播种作业长时间高效有序。

A rotary tillage 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tary tillage sow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gear box, universal joint, gear box, after the side frame and sowing wheel, machine frame, Liang Jia, legs, row grass row trowel shaft, fixed wing, 1 row grass row trowel, transmission belt, the machine frame, spinning wheel, scraper trowel shaft, wing II, scraper; the grass row trowel shaft ends through the machine frame and the side gear box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fixed wing, I set in uniform cross row grass row row row grass trowel shaft surface, trowel can be arranged on the fixed wing 1, scraping trowel shaft through the frame at both ends of the other end and the other end is inserted before the transmission belt machine, fixed wing II uniform crossover set in scraper shaft surface, scraper can be arranged on the fixed wing ii. The effect is: (1) suitable for wet soil environment, omit the long time soil drying cycle, can ensure the seeding wheel less mud interference, uniform seeding; (2) by synergistic effect of each axis, eliminating straw winding legs situation, ensure seeding long time efficient and order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耕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播种机,具体涉及一种旋耕播种机,属于农产农机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田的施肥播种工作大都已采取机械作业手段实现,因此通过旋耕施肥播种机或免耕施肥播种机等来完成农田旋耕施肥播种已成为常用方式。而由于农田土壤潮湿程度不同和秸秆还田后粉碎程度不同。市场上的播种机器在作业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1)因土壤潮湿,导致用来传动播种的地轮上沾满泥土而无法正常传动,会出现播种不均匀的情况,湿度太大时,甚至会出现施肥播种机械无法继续作业等问题,需等到土壤晾干后才能进行施肥播种作业;(2)会因还田后的秸秆缠住种腿,导致无法正常播种的情况发生。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旋耕播种机成为了当前的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自动折弯机。其技术方案:一种旋耕播种机,包括齿轮箱、万向节、侧齿轮箱、后机框、播种地轮、中机框、梁架、种腿、排草排泥刀轴、固定翼Ⅰ、排草排泥刀、传动带、前机框、旋地轮、刮泥刀轴、固定翼Ⅱ、刮泥刀;所述齿轮箱和万向节一端连接,万向节另一端穿过后机框与侧齿轮箱一端连接,播种地轮两端均嵌套在后机框上,中机框一侧与后机框连接,梁架两端均设置在中机框内侧上端,种腿一端均匀交叉设置在梁架上,另一端悬空位于排草排泥刀轴两侧,排草排泥刀轴两端穿过中机框与侧齿轮箱另一端连接,固定翼Ⅰ均匀交叉设置在排草排泥刀轴表面,排草排泥刀可设置在固定翼Ⅰ上,侧齿轮箱中间突出部和传动带一端嵌套,前机框和中机框另一侧连接,旋地轮两端均嵌套在前机框一端内侧,刮泥刀轴两端均穿过前机框另一端与传动带另一端嵌套,固定翼Ⅱ均匀交叉设置在刮泥刀轴表面,刮泥刀可设置在固定翼Ⅱ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万向节可作多级变速调节及顺逆时针转向调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草排泥刀和固定翼Ⅰ可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草排泥刀刀头为垂直曲面结构,曲面弧度为120~16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草排泥刀整刀为近直角弯曲结构,刀身面积往刀头向逐步递增,刀尾部上设置有螺栓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梁架和种腿可通过螺栓卡扣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刮泥刀和固定翼Ⅱ可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刮泥刀整刀为七字结构,刀头为平整面,刀尾部上设置有螺栓孔。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旋耕播种机可适用于潮湿土壤环境作业,省略长时间土壤干燥周期,可保证播种地轮少泥干扰,播种均匀。(2)本技术的旋耕播种机可通过各刀轴协同作用,消除秸秆缠绕种腿的情况,保证播种作业长时间高效有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排草排泥刀轴、固定翼Ⅰ和排草排泥刀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刮泥刀轴、固定翼Ⅱ和刮泥刀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排草排泥刀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排草排泥刀立体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刮泥刀立体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其中,1-齿轮箱、2-万向节、3-侧齿轮箱、4-后机框、5-播种地轮、6-中机框、7-梁架、8-种腿、9-排草排泥刀轴、901-固定翼Ⅰ、902-排草排泥刀、10-传动带、11-前机框、12-旋地轮、13-刮泥刀轴、1301-固定翼Ⅱ、1302-刮泥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实施例的一种旋耕播种机,包括齿轮箱1、万向节2、侧齿轮箱3、后机框4、播种地轮5、中机框6、梁架7、种腿8、排草排泥刀轴9、固定翼Ⅰ901、排草排泥刀902、传动带10、前机框11、旋地轮12、刮泥刀轴13、固定翼Ⅱ1301、刮泥刀1302;所述齿轮箱1和万向节2一端连接,万向节2另一端穿过后机框4与侧齿轮箱3一端连接,播种地轮5两端均嵌套在后机框4上,中机框6一侧与后机框4连接,梁架7两端均设置在中机框6内侧上端,种腿8一端均匀交叉设置在梁架7上,另一端悬空位于排草排泥刀轴9两侧,排草排泥刀轴9两端穿过中机框6与侧齿轮箱3另一端连接,固定翼Ⅰ901均匀交叉设置在排草排泥刀轴9表面,排草排泥刀902可设置在固定翼Ⅰ901上,侧齿轮箱3中间突出部和传动带10一端嵌套,前机框11和中机框6另一侧连接,旋地轮12两端均嵌套在前机框11一端内侧,刮泥刀轴13两端均穿过前机框11另一端与传动带10另一端嵌套,固定翼Ⅱ1301均匀交叉设置在刮泥刀轴13表面,刮泥刀1302可设置在固定翼Ⅱ1301上。所述万向节2可作多级变速调节及顺逆时针转向调节。所述排草排泥刀902和固定翼Ⅰ901可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所述排草排泥刀902刀头为垂直曲面结构,曲面弧度为120~160°。所述排草排泥刀902整刀为近直角弯曲结构,刀身面积往刀头向逐步递增,刀尾部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梁架7和种腿8可通过螺栓卡扣连接。所述刮泥刀1302和固定翼Ⅱ1301可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所述刮泥刀1302整刀为七字结构,刀头为平整面,刀尾部上设置有螺栓孔。本技术工作时:通过万向节2将齿轮箱1原本产生动力分化传送一部分至侧齿轮箱3内,侧齿轮箱3带动排草排泥刀轴9变速变向转动,使得排草排泥刀902起到除草除泥作用。同时传动带10亦从侧齿轮箱3上分化传送一部分动力至刮泥刀轴13上,使得刮泥刀1302起到刮泥平整作用。在动力前进机械的带动下,旋耕播种机前进,旋地轮12进一步匀质化已完成刮泥的土地,种腿8在排草排泥刀902的保护下对地面进行挖渠作业,播种地轮5将种子均匀投放在渠内,完成播种过程。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旋耕播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1)、万向节(2)、侧齿轮箱(3)、后机框(4)、播种地轮(5)、中机框(6)、梁架(7)、种腿(8)、排草排泥刀轴(9)、固定翼Ⅰ(901)、排草排泥刀(902)、传动带(10)、前机框(11)、旋地轮(12)、刮泥刀轴(13)、固定翼Ⅱ(1301)、刮泥刀(1302);所述齿轮箱(1)和万向节(2)一端连接,万向节(2)另一端穿过后机框(4)与侧齿轮箱(3)一端连接,播种地轮(5)两端均嵌套在后机框(4)上,中机框(6)一侧与后机框(4)连接,梁架(7)两端均设置在中机框(6)内侧上端,种腿(8)一端均匀交叉设置在梁架(7)上,另一端悬空位于排草排泥刀轴(9)两侧,排草排泥刀轴(9)两端穿过中机框(6)与侧齿轮箱(3)另一端连接,固定翼Ⅰ(901)均匀交叉设置在排草排泥刀轴(9)表面,排草排泥刀(902)可设置在固定翼Ⅰ(901)上,侧齿轮箱(3)中间突出部和传动带(10)一端嵌套,前机框(11)和中机框(6)另一侧连接,旋地轮(12)两端均嵌套在前机框(11)一端内侧,刮泥刀轴(13)两端均穿过前机框(11)另一端与传动带(10)另一端嵌套,固定翼Ⅱ(1301)均匀交叉设置在刮泥刀轴(13)表面,刮泥刀(1302)可设置在固定翼Ⅱ(130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1)、万向节(2)、侧齿轮箱(3)、后机框(4)、播种地轮(5)、中机框(6)、梁架(7)、种腿(8)、排草排泥刀轴(9)、固定翼Ⅰ(901)、排草排泥刀(902)、传动带(10)、前机框(11)、旋地轮(12)、刮泥刀轴(13)、固定翼Ⅱ(1301)、刮泥刀(1302);所述齿轮箱(1)和万向节(2)一端连接,万向节(2)另一端穿过后机框(4)与侧齿轮箱(3)一端连接,播种地轮(5)两端均嵌套在后机框(4)上,中机框(6)一侧与后机框(4)连接,梁架(7)两端均设置在中机框(6)内侧上端,种腿(8)一端均匀交叉设置在梁架(7)上,另一端悬空位于排草排泥刀轴(9)两侧,排草排泥刀轴(9)两端穿过中机框(6)与侧齿轮箱(3)另一端连接,固定翼Ⅰ(901)均匀交叉设置在排草排泥刀轴(9)表面,排草排泥刀(902)可设置在固定翼Ⅰ(901)上,侧齿轮箱(3)中间突出部和传动带(10)一端嵌套,前机框(11)和中机框(6)另一侧连接,旋地轮(12)两端均嵌套在前机框(11)一端内侧,刮泥刀轴(13)两端均穿过前机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峰
申请(专利权)人:蒙城县戴峰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