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47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电路板;一对接头,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内电源端子与多个信号端子;至少二外电源端子,每一所述外电源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及一尾部,所述尾部固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接部位于所述对接头的旁侧;一线缆,具有至少二外电源线、多个内电源线及多个信号线,所述外电源线对应连接于所述尾部,所述内电源线与所述内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信号端子电性连接。及与所述插头连接器配合的一种插座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插头连接器与其配合的所述插座连接器可传输大电流。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ug connector comprises a circuit board; a connec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an insulation body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ircuit board,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power terminals and a plurality of signal terminals; at least two power terminals, each of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terminal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and a tail, the tail is fixed on the circuit board, the guide connecting part is positioned in the side of the joint; a cable having at least second power line, a power line and a plurality of signal lines, the corresponding power line is connected to the tail of the power line and the power supply terminal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ignal line and the signal termi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nd a socket connector with the plug connecto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plug connector and the socket connector which is matched with the connector can transmit large curr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传输大电流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各自的导电端子中设置弹片式端子结构用以传输信号以及电流,随着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以及电子装置之间的辅助功能增加等,因此电子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与电流传输的要求提高,例如,移动设备的快速充电等,但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限制,不能实现大电流传输,导致连接器组合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能传输大电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电路板;一对接头,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内电源端子与多个信号端子;至少二外电源端子,每一所述外电源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及一尾部,所述尾部固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接部位于所述对接头的旁侧;一线缆,具有至少二外电源线、多个内电源线及多个信号线,所述外电源线对应连接于所述尾部,所述内电源线与所述内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信号端子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外电源端子传输的功率大于所述内电源端子传输的功率。进一步,于所述对接头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外电源端子,所述对接头两侧的所述导接部对称设置。进一步,所述外电源端子通过在所述尾部处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于其前端设有多个第一焊垫与至少二第二焊垫,所述导电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一焊垫,所述尾部焊接于所述第二焊垫,所述电路板还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焊垫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三焊垫,所述内电源线、所述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焊垫焊接。进一步,所述第二焊垫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焊垫的前方。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于所述第一焊垫与所述第二焊垫之间开设一缺口,所述缺口让位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设于所述对接头的后端与所述尾部,所述绝缘固定件具有一前端面,所述对接头的前端与所述导接部分别凸伸出所述前端面。进一步,所述导接部相对所述前端面可前后移动。进一步,所述绝缘固定件具有自所述前端面向前凸设形成的至少一突部,所述突部形成于所述导接部的周围,且所述导接部的前端向前凸伸出所述突部。进一步,所述绝缘固定件的后端向前凹设形成一卡槽用以卡持所述电路板,所述尾部具有一焊接平面显露于所述卡槽,用以贴合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向后凹设形成的一对接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第一接触部,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呈两排设置于所述对接槽的上下两侧,所述导接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后方。一种与上述所述插头连接器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塑胶本体;多个对接端子,设于所述塑胶本体;一金属壳体,设于所述塑胶本体外,且形成一对接框口,所述对接端子具有设于所述对接框口的一第二接触部;一绝缘座,设于所述金属壳体外,所述绝缘座具有一对接面,所述对接框口显露于所述对接面;至少二对接电源端子,固于所述绝缘座,所述对接电源端子位于所述对接框口外,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头插接于所述对接框口,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对接电源端子与所述导接部接触形成电性连接。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外的一金属固定件,所述金属固定件具有一顶板及自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一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壳体上下隔开设置,所述金属固定件具有自所述顶板向下弯折形成的至少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金属壳体通过点焊或镭射方式相互固定,所述侧板具有至少一固定脚用以与一主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所述插头连接器增设所述外电源端子及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中增设所述对接电源端子,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外电源端子与所述对接电源端子接触,且包括所述内电源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导电端子同时与所述对接端子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如此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通过内部与外部同时传输电流,实现额外的电流传输;另外所述外电源端子固设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内部的所述电路板上,而所述线缆中的所述外电源线连接于所述外电源端子的所述尾部,如此可使所述外电源端子相对所述电路板得以稳定地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及安装于主板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中对接头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中外电源端子、对接头、线缆与电路板焊接的立体图;图5为图2中外电源端子、对接头与电路板焊接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组合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图7中标号a的放大图;图9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主板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图9中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座后的立体图;图11为图9中端子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13为图12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插头连接器1电路板11第一焊垫111第二焊垫112缺口113第三焊垫114对接头12绝缘本体121对接槽1211限位块1212导电端子122内电源端子122a信号端子122b第一接触部1221第一焊接部1222锁扣件123屏蔽主体1231锁扣臂1232锁扣部1233屏蔽壳体124接地弹片125接地触点1251外电源端子13导接部131尾部132焊接平面1321焊脚1322线缆14外电源线141内电源线142信号线143绝缘固定件15前端面151通孔152收容孔153卡槽154突部155绝缘外壳16插座连接器2端子模块20塑胶本体21基部211舌板212台阶部213对接端子22内部电源端子22a讯号端子22b第二接触部221第二焊接部222中间屏蔽板23锁扣缺口231接地件24金属壳体25对接框口251绝缘座26对接面261收容槽262容纳槽263挡止部2631对接电源端子27固定部271延伸部272对接部273接脚274金属固定件28顶板281侧板282连接片283固定脚284主板3安装缺口31【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10,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1及与其配合的插座连接器2,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在前后方向上可正向或反向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2为沉板式结构,且安装于一主板3,所述主板3的一端具有一安装缺口31,所述插座连接器2的底部收容于所述安装缺口31。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插头连接器1包括一电路板11、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1一端的一对接头12、固设于所述电路板11的多个外电源端子13、设于所述对接头12后端与所述外电源端子13后端的一绝缘固定件15、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1另一端的一线缆14及包覆所述线缆14前端与所述电路板11的一绝缘外壳16。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电路板11于其前端设有多个第一焊垫111与多个第二焊垫11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路板;一对接头,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内电源端子与多个信号端子;至少二外电源端子,每一所述外电源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及一尾部,所述尾部固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接部位于所述对接头的旁侧;一线缆,具有至少二外电源线、多个内电源线及多个信号线,所述外电源线对应连接于所述尾部,所述内电源线与所述内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信号端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路板;一对接头,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内电源端子与多个信号端子;至少二外电源端子,每一所述外电源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及一尾部,所述尾部固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导接部位于所述对接头的旁侧;一线缆,具有至少二外电源线、多个内电源线及多个信号线,所述外电源线对应连接于所述尾部,所述内电源线与所述内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信号端子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源端子传输的功率大于所述内电源端子传输的功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对接头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外电源端子,所述对接头两侧的所述导接部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源端子通过在所述尾部处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于其前端设有多个第一焊垫与至少二第二焊垫,所述导电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一焊垫,所述尾部焊接于所述第二焊垫,所述电路板还具有与多个所述第一焊垫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三焊垫,所述内电源线、所述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焊垫焊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垫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焊垫的前方。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于所述第一焊垫与所述第二焊垫之间开设一缺口,所述缺口让位所述绝缘本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设于所述对接头的后端与所述尾部,所述绝缘固定件具有一前端面,所述对接头的前端与所述导接部分别凸伸出所述前端面。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拥军刘军钱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