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及其固定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139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有关一种固定装置及其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的套筒内部贯设有穿孔,并在套筒外侧形成有导斜面,再在穿孔内部收容有固定元件的头部,且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有杆身,而杆身下方处延伸有穿出穿孔外部的定位部,再在杆身上套设有位于套筒及固定元件间的弹性元件,当通过工具将固定元件的定位部锁固于第一板材的孔洞内后,即可将第二板材以通道二侧抵持部来推抵导斜面,以使杆身穿过通道并进入至通道一侧延伸的卡固槽内,同时,弹性元件复位使套筒定位于卡固槽内,且仅需直接将第二板材向外拆离,或再次利用工具先将定位部旋离于孔洞内,再将第二板材向外拆离,都可达成将第二板材快速拆离的效果,以达到确实定位及拆装快速的效用。

Fixtures and their fixe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装置及其固定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指利用固定组件的套筒外侧导斜面让第二板材通道二侧抵持部推抵移动,且杆身穿过通道进入卡固槽后,弹性元件复位让导斜面抵贴卡固槽的渐缩斜面呈定位,而仅需直接或先旋开固定元件,都可拆离第二板材,达到确实定位及拆装方便效果。
技术介绍
按,随着电子科技不断的进步,许多产品都会使用到螺丝或插梢来作定位,例如抽屉、键盘架、机板组等具活动伸缩构造的产品,并利用螺丝或插梢使滑轨、滑槽在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形成定位,让使用者便可在滑轨及滑槽不移动的状态下进行配线作业、设备移动或搬运等,例如电信局机柜、电脑伺服器、工作机台等利用复数装置、机构所组装构成的设备,而目前滑轨、滑槽在移动时的定位方式则会利用螺丝或插梢让板件与板件在层叠状态下产生滑移形成定位,以利工作人员作业。再者,一般电脑或工业用电脑的伺服器机箱内部通常设置有主机板、电源供应器、硬碟及风扇等电子装置,但因每家主机板制造厂商所制定的主机板规格大都不相同,使得机箱的底板上需要设置许多的铜柱,并将主机板平放于复数铜柱上后,再利用螺丝为分别由主机板上的通孔穿过后锁入于铜柱内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不过随着制造厂商的机壳出货量的成长,其底板上的铜柱设置的数量也将倍数增加,此种利用螺丝对位锁入于铜柱内将主机板与底板锁接固定方式,不但容易受到机壳内部有限空间的限制,让使用者在作业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及人力,也不利于快速组装,造成整体组装工序愈趋于繁琐与耗费工时及操作上十分不便的缺点,则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是以,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故,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固定装置及其固定组件的专利技术专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其中:该固定组件包括套筒及固定元件,其中该套筒内部贯设有穿孔,再在套筒外侧形成有导斜面,而该固定元件具有位于穿孔内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有杆身,而杆身下方处延伸有穿出穿孔外部的定位部,且杆身上套设有位于套筒及固定元件间的弹性元件;该第一板材设有供固定元件的定位部形成固定的孔洞;该第二板材平行于第一板材,并在第二板材一侧由外朝内剖设有供固定元件的杆身穿过的通道,且通道末端延伸有供套筒置入的卡固槽,再在卡固槽远离第一板材一侧壁面设有朝外渐扩状以供套筒退回的渐扩斜面,而第二板材位于通道二侧表面末端设有供抵推套筒的导斜面让杆身伸出套筒的穿孔外侧的抵持部。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的穿孔顶部设有扩大孔径且供弹性元件一端抵持的容置;该套筒的导斜面与套筒底面间的夹角介于60°~120°之间。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贯设的穿孔内壁面处由上往下形成有内径渐扩的接合面,且该固定元件的杆身下方周缘处环状凸设有供利用冲压加工的方式而外翻抵靠于接合面上的顶推面。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组件的套筒顶面处环状延伸凸设有握持部,并在握持部外侧表面上凸设有至少一个止滑条,且至少一个止滑条与导斜面之间形成有垂直于套筒顶面处的纵切面,而该第二板材的卡固槽内且相邻于渐扩斜面一侧处纵向剖设有供纵切面抵靠的抵持面;该固定组件的套筒位于穿孔周缘处朝外延伸有柱体。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的头部上设有可供预设手工具或预设电动工具对接于其上用以带动定位部进行锁转的作动部。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的定位部表面设有外螺纹,而该第一板材的孔洞内部设有供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二板材的卡固槽外径等于或大于杆身的外径,且该卡固槽的渐扩斜面具有相同于套筒的导斜面的斜度。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二板材的抵持部表面形成有朝外渐缩的抵持斜面。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二板材的抵持部表面形成有弧状的抵持弧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括套筒及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内部贯设有穿孔,而套筒外侧形成有导斜面;该固定元件具有位于穿孔内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有杆身,而杆身下方处延伸有穿出穿孔外部的定位部,且杆身上套设有位于套筒及固定元件间的弹性元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该固定组件为先通过预设手工具或预设电动工具将固定元件的定位部锁固于第一板材的孔洞后,再将第二板材通道二侧的抵持部接触固定组件套筒的导斜面并进行抵推,便会将固定元件的杆身伸出到套筒的穿孔外部,使头部底面抵压弹性元件产生弹性变形,其待杆身持续穿过通道并进入到第二板材的卡固槽内后,其弹性元件便会弹性复位,以使套筒定位于卡固槽内,则套筒的导斜面便会抵贴于卡固槽内的渐缩斜面,并受到卡固槽止挡,而当第二板材需要拆离第一板材时,仅需直接施力向外拆离第二板材,或者再次利用预设手工具或预设电动工具工具来将固定元件的定位部旋离于第一板材的孔洞内,以使定位部从孔洞内旋出,而使套筒的导斜面脱离卡固槽的渐扩斜面内的限制,再施力拆离第二板材,都可将第二板材向外拆离,由于固定组件的结构简单,仅需对位装入第二板材便会形成确实定位,且拆离第二板材快速,所以便可在具确实定位效果下同时达到拆装方便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该第二板材拆离于第一板材的过程中,可通过弹性元件来撑抵于固定组件的套筒及固定元件之间,并凭借所具的弹性紧固力来降低固定组件的各构件相互震动,进而避免固定组件的各构件相互磨损,以达到增加使用寿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固定组件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固定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固定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二板材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第二板材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固定组件的立体外观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固定组件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外观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固定组件的立体外观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固定组件的侧视剖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组件;11-套筒;111-穿孔;1111-容置槽;1112-接合面;112-导斜面;113-握持部;1131-止滑条;1132-纵切面;114-柱体;12-固定元件;121-头部;1211-底面;1212-顶面;1213-作动部;122-杆身;1221-顶推面;123-定位部;1231-外螺纹;124-弹性元件;2-第一板材;21-孔洞;211-内螺纹;3-第二板材;31-通道;32-卡固槽;321-渐扩斜面;322-抵持面;33-抵持部;331-抵持斜面;332-抵持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固定组件的立体外观图、固定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固定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组装前的立体外观图及第二板材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固定装置及其固定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其中:该固定组件包括套筒及固定元件,其中该套筒内部贯设有穿孔,再在套筒外侧形成有导斜面,而该固定元件具有位于穿孔内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有杆身,而杆身下方处延伸有穿出穿孔外部的定位部,且杆身上套设有位于套筒及固定元件间的弹性元件;该第一板材设有供固定元件的定位部形成固定的孔洞;该第二板材平行于第一板材,并在第二板材一侧由外朝内剖设有供固定元件的杆身穿过的通道,且通道末端延伸有供套筒置入的卡固槽,再在卡固槽远离第一板材一侧壁面设有朝外渐扩状以供套筒退回的渐扩斜面,而第二板材位于通道二侧表面末端设有供抵推套筒的导斜面让杆身伸出套筒的穿孔外侧的抵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其中:该固定组件包括套筒及固定元件,其中该套筒内部贯设有穿孔,再在套筒外侧形成有导斜面,而该固定元件具有位于穿孔内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有杆身,而杆身下方处延伸有穿出穿孔外部的定位部,且杆身上套设有位于套筒及固定元件间的弹性元件;该第一板材设有供固定元件的定位部形成固定的孔洞;该第二板材平行于第一板材,并在第二板材一侧由外朝内剖设有供固定元件的杆身穿过的通道,且通道末端延伸有供套筒置入的卡固槽,再在卡固槽远离第一板材一侧壁面设有朝外渐扩状以供套筒退回的渐扩斜面,而第二板材位于通道二侧表面末端设有供抵推套筒的导斜面让杆身伸出套筒的穿孔外侧的抵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穿孔顶部设有扩大孔径且供弹性元件一端抵持的容置;该套筒的导斜面与套筒底面间的夹角介于60°~12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贯设的穿孔内壁面处由上往下形成有内径渐扩的接合面,且该固定元件的杆身下方周缘处环状凸设有供利用冲压加工的方式而外翻抵靠于接合面上的顶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的套筒顶面处环状延伸凸设有握持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德
申请(专利权)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