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宗桂专利>正文

高度可调节的鞋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9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鞋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鞋跟(1)、套在下鞋跟(1)外与之滑动配合的上鞋跟(2)、固定在下鞋跟(1)中且上端带内螺纹(7)的下方管(3)、套在下方管(3)外与之滑动配合且固定在上鞋跟(2)中的上方管(4)、穿在上方管(4)及下方管(3)中与下方管内螺纹(7)配合用于调节下鞋跟(1)伸缩量的调节螺杆(5)、安装在调节螺杆(5)一端的旋钮(6),调节螺杆(5)远离旋钮(6)的一端有一限位帽(8)。(*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鞋跟
技术介绍
高跟鞋跟能给人以美感,因此人们通常在外出时穿高跟鞋,尤其是年青人和个子矮小的人。但高跟鞋穿久了会使人非常疲劳,脚发痛甚至影响行走,这个现象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也有一些关于可调鞋跟的报导,但一直未被人们采用,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可靠,高度易自行变化,调节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方便,使用可靠的高度可调节的鞋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下鞋跟、套在下鞋跟外与之滑动配合的上鞋跟、固定在下鞋跟中且上端带内螺纹的下方管、套在下方管外与之滑动配合且固定在上鞋跟中的上方管、穿在上方管及下方管中与下方管内螺纹配合用于调节下鞋跟伸缩量的调节螺杆、安装在调节螺杆一端的旋钮,调节螺杆远离旋钮的一端有一限位帽。调节螺杆位于旋钮下方装有一轴承,其轴承座固定在上鞋跟的上端面,下鞋跟下端安装了一鞋跟掌,该鞋跟掌有一用于隐放调节螺杆限位帽的下凹。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鞋跟高度的调节是非常方便的,只要旋转旋钮即可,由于本技术的上下鞋跟中设置了上下方管,因此两上下鞋跟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使得鞋跟高度不会自行变化,同时由于调节螺杆一端设置了限位帽,当鞋跟调至安全极限位置后,继续原方向调节将失去作用,保证了上下鞋跟始终相互配合不分离,因而本技术使用非常可靠,并且调节时在盲调的状况非常方便。由于本技术所有构件均是隐藏的,因此外观整体性强、非常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下鞋跟1、上鞋跟2、下方管3、上方管4、调节螺杆5、旋钮6,上鞋跟2套在下鞋跟1外与其滑动配合,上方管4套在下方管3外与其滑动配合,下方管3位于下鞋跟1中,靠其下端固定在下鞋跟1底端,上方管4位于上鞋跟2中靠其上端固定在上鞋跟2之上端,下方管3的上端有内螺纹7,调节螺杆5与该内螺纹7相配合,用以调节下鞋跟1相对上鞋跟2的伸缩量,调节螺杆5一端设有限位帽8,使下鞋跟1与上鞋跟2的吻合区限制在安全极限范围,旋钮6安装在调节螺杆5另一端,旋转旋钮6使调节螺杆5转动,为使其转动灵活,其位于旋钮6下方处最好装一轴承9,同时为了不直接磨损下鞋跟1及调节螺杆5上的限位帽8(在下鞋跟1完全缩至上鞋跟2中时,限位帽8位于下鞋跟1下端外)最好在下鞋跟1下端安装一鞋跟掌10,该鞋跟掌10中央应设置一下凹11,用于隐藏限位帽8,如图1所示,本技术上鞋跟2可直接做成鞋所需的各种式样,也可做成与下鞋跟1相匹配的形状,外部再按鞋所需的式样包以外层,如图所示。为便于安装,调节螺杆5上端的限位帽8上设有螺丝刀启口,本技术安装时,先把调节螺杆5穿入下鞋跟1中的下方管3中,转动调节螺杆5,使之与下方管3的内螺纹7相配合,再将上鞋跟2中的上方管4套至调节螺杆6上,使上下鞋跟1相套,当调节螺杆5穿出上鞋跟2的上端时将轴承9安装在其上,并将旋钮6套卡(也可用现有技术中其它安装方式)在调节螺杆5的端部,最后盖上鞋跟掌10。本技术使用时,可掀开鞋垫,旋转旋钮6进行调节,也可将鞋垫在旋钮6所对应的位置设置一活动遮盖,揭开该盖旋转旋钮6进行调节,由于旋钮隐在鞋垫下,因而不会破坏鞋跟的整体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鞋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鞋跟(1)、套在下鞋跟(1)外与之滑动配合的上鞋跟(2)、固定在下鞋跟(1)中且上端带内螺纹(7)的下方管(3)、套在下方管(3)外与之滑动配合且固定在上鞋跟(2)中的上方管(4)、穿在上方管(4)及下方管(3)中与下方管内螺纹(7)配合用于调节下鞋跟(1)伸缩量的调节螺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宗桂
申请(专利权)人:孙宗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