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80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端设置有检修盖,所述罐体侧面设置有压力表和温度计,所述罐体底端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顶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出液管顶端设置有分流盖,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有加强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液管顶端设置有导流板,可避免液体直接流向出液管,而且使输入罐内的液氧与乙炔或其他碳氢化合物杂质浓度相对较高的剩余液氧充分混合后再由导流板两侧流向出液管而被排放出去,通过在出液管上设置分流盖,可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可避免排液时形成旋涡。

A storage tank of liquid oxyg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quid oxygen storage tank comprises a tank body, easy storage, the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maintenance cover, the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pressure gauge and thermometer, the tank is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the liquid inlet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end of the guide plate. The liquid out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a shunting cover, the outside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trengthening hoop. The utility model, the liquid in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plate, can avoid the direct flow of the liquid outlet pipe, and the residual liquid oxygen and liquid oxygen input acetylene tank or other hydrocarbons with relatively high impurity concentration after mixing by flow guide pl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liquid outlet pipe which is drained out through the liquid outlet.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hunt cover, can play the role of diversion, thereby avoiding the vortex formation when discharging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
本技术涉及液氧储槽
,具体是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
技术介绍
在利用深冷压力容器储存液氧时,将存在于深冷液氧中的固体颗粒杂质排尽是非常关键的。液氧中往往存在固体颗粒状碳氢化合物,如乙炔,空分产液氧时分离不尽会有部分乙炔进入液氧中,乙炔在液氧中的浓度超过溶解极限时,乙炔会呈白色固体颗粒状析出并悬浮于液氧中,悬浮于液氧中的乙炔固体颗粒相互碰撞,达到燃烧条件会产生爆炸。通常液氧容器的进液管线和排液管线是单独分开的,当将排液管线设置在容器最低位置时,排尽液氧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当出液管不在最低处时,排尽液氧却显得非常困难,对此种结构,一般的排尽液氧方法为:进液口和出液管之间无任何阻隔,必须通过保证进液和排液两管线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才能促进液氧的混合,待输出液氧时,积聚在底部液氧中固体颗粒会随着液氧一起排出。现有的液氧罐进液管与出液管之间的距离较小,不便于液氧的混合和存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端设置有检修盖,所述罐体侧面设置有压力表和温度计,所述罐体底端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顶端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出液管顶端设置有分流盖,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有加强箍。优选的,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侧面设置为弧形板,导流板顶端设置有圆形盖,圆形盖的直径大于进液管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分流盖设置为三叉杆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进液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可通过进液管进行注液,排液时,打开第二控制阀即可,存储较为方便;进液管顶端设置有导流板,可避免液体直接流向出液管,而且使输入罐内的液氧与乙炔或其他碳氢化合物杂质浓度相对较高的剩余液氧充分混合后再由导流板两侧流向出液管而被排放出去,通过在出液管上设置分流盖,可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可避免排液时形成旋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分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修盖;2-罐体;3-加强箍;4-压力表;5-进液管;6-第一控制阀;7-温度计;8-出液管;9-第二控制阀;10-导流板;11-分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包括罐体2,罐体2顶端设置有检修盖1,罐体2侧面设置有压力表4和温度计7,罐体2底端安装有进液管5和出液管8,进液管5顶端设置有导流板10,出液管8顶端设置有分流盖11,进液管5顶端设置有导流板10,可避免液体直接流向出液管8,而且使输入罐内的液氧与乙炔或其他碳氢化合物杂质浓度相对较高的剩余液氧充分混合后再由导流板10两侧流向出液管8而被排放出去,通过在出液管8上设置分流盖11,可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可避免排液时形成旋涡,罐体2外侧设置有加强箍3,罐体2外侧设置有保温层,进液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出液管8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进液时,打开第一控制阀6,可通过进液管5进行注液,排液时,打开第二控制阀9即可,导流板10侧面设置为弧形板,导流板10顶端设置有圆形盖,圆形盖的直径大于进液管5的直径,分流盖11设置为三叉杆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进液时,打开第一控制阀6,可通过进液管5进行注液,排液时,打开第二控制阀9即可,进液管5顶端设置有导流板10,可避免液体直接流向出液管8,而且使输入罐内的液氧与乙炔或其他碳氢化合物杂质浓度相对较高的剩余液氧充分混合后再由导流板10两侧流向出液管8而被排放出去,通过在出液管8上设置分流盖11,可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可避免排液时形成旋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包括罐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顶端设置有检修盖(1),所述罐体(2)侧面设置有压力表(4)和温度计(7),所述罐体(2)底端安装有进液管(5)和出液管(8),所述进液管(5)顶端设置有导流板(10),所述出液管(8)顶端设置有分流盖(11),所述罐体(2)外侧设置有加强箍(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包括罐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顶端设置有检修盖(1),所述罐体(2)侧面设置有压力表(4)和温度计(7),所述罐体(2)底端安装有进液管(5)和出液管(8),所述进液管(5)顶端设置有导流板(10),所述出液管(8)顶端设置有分流盖(11),所述罐体(2)外侧设置有加强箍(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存储的液氧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外侧设置有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刚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宏仁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