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防服的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64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消防服的布料,由外至内包括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所述防水阻燃外层上设置有第一透气孔隙,在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之间由外至内分别设置隔热透气层、阻燃保护层,各层之间通过界面连接层连接,在舒适内层涂设有抗菌层;在所述隔热透气层的上表层、下表层设置有凹凸点,在隔热透气层上设有贯穿所述上表层、下表层的第二透气孔隙。所述防水阻燃外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舒适内层为涤纶纺织层或棉纤维纺织层,所述阻燃保护层为芳纶纤维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或活性炭纤维编织层,所述抗菌层为纳米银涂层,所述涂层的厚度为0.5‑2.0μm,所述隔热透气层采用聚酰亚胺层。

A cloth used for firecloth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re suit fabric, from outside to inside including waterproof and flame retardant outer layer, the inner layer is comfortable, waterproof and flame retardant out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pore, between the outer and inner layer of waterproof and flame retardant comfort from outside to insid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breathable layer, flame retardant insulation protection layer, each layer between the interface layer connection a layer in the inner layer of comfort, antibacterial coating; in the insulation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air permeability and low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convex points, in the heat insulation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vent through the upper surface and low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ventilating pores. The waterproof and flame retardant outer layer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film, the inner layer of polyester textile comfort or cotton textile fiber layer, the flame retardant protective layer of aramid fiber woven layer, carbon fiber braided carbon fiber layer or active braid layer, the layer of antibacterial nano silver co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is 0.5 2 mu m, the insulation layer is made of breathable polyimid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防服的布料
本技术属于消防材料
,涉及消防防护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防服的布料。
技术介绍
消防服是保护战斗在消防第一线的消防队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之一,它不仅是火宅救助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队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火用具,因此,适应火灾现场救助活动的消防服就显得尤为重要。消防服作为消防员保护身体的重要工具,必须具备耐火性、耐热性和隔热性,还要有强韧性,防止锐利物体的冲击、碰撞等,同时阻止化学物质对皮肤的伤害。传动的消防服布料一般由阻燃保护层、防水透气层、保护层、纺织层等多层织物复合而成,其中,主要在外层上涂抹一层阻燃材料或在织物上加上阻燃材料纺纱织成布料达到阻燃的目的。但是,上述消防布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阻燃的目的,但是由于其材料本身不阻燃,因此,阻燃效果有限,耐火温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提供一种具有优异隔热、透气及防护功能的消防服用布料。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用于消防服的布料由外至内包括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其特在于:所述防水阻燃外层上设置有第一透气孔隙,在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之间由外至内分别设置隔热透气层、阻燃保护层,各层之间通过界面连接层连为一体,在舒适内层与人体接触的表层上涂设有抗菌层;在隔热透气层上设有贯穿隔热透气层的上表层、下表层的第二透气孔隙,所述第二透气孔隙与防水阻燃外层上的第一透气孔隙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气孔隙、第二透气孔隙的尺寸范围均为0.01~10μm。所述第二透气孔隙与防水阻燃外层上的第一透气孔隙连通,第一透气孔隙、第二透气孔隙属于纳米孔隙,使得消防服内部的气体可以向外透气。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阻燃外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平方克重为60-80g/m2。进一步地,所述舒适内层为涤纶纺织层或棉纤维纺织层,所述舒适内层的平方克重为70-90g/m2。进一步地,所述阻燃保护层为芳纶纤维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或活性炭纤维编织层,该阻燃保护层的平方克重为75-85g/m2。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层为纳米银涂层,所述涂层的厚度为0.5-2.0μm。进一步地,在所述隔热透气层的上表层、下表层设置有凹凸点。所述隔热透气层采用平方克重为70-90g/m2的聚酰亚胺层,所述凹凸点设置在所述聚酰亚胺层上,包括向聚酰亚胺层外表层突出的凸点,以及向聚酰亚胺层内表层凹进的凹点。进一步地,所述凸点、凹点的形状为半球体、圆锥体或凌锥体。进一步地,所述凸点、凹点形状为半球体,直径大小为1-5mm。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但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耐化学稳定性,同时通过在阻燃的外层与舒适内层之间设置隔热透气层、阻燃保护层,隔热透气层使得本技术具有增加防水阻燃外层与阻燃保护层之间的阻隔空间,该空间阻隔并形成隔热层,同时,该凸点、凹点增加了热辐射的屏障面积,进一步减少或阻断外部热源对阻燃保护层甚至人体的热辐射,此外,在隔热透气层上设有的第二透气孔隙提高消防服的透气性与穿着的舒适性,阻燃保护层保护外部火灾现场的高温气流向人体渗透,保护舒适内层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消防服的安全性,此外,本技术具有的抗菌性,进一步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消防服的布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隔热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分布在隔热透气层上的第二透气孔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防水阻燃外层,2是界面连接层,3是隔热透气层,4是阻燃保护层,5是舒适内层,6是抗菌层,7是凸点,8是凹点,9是第二透气孔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附图对其作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消防服的布料由外至内包括防水阻燃外层1、舒适内层5,所述防水阻燃外层1上设置有第一透气孔隙,在防水阻燃外层1、舒适内层5之间由外至内分别设置隔热透气层3、阻燃保护层4,在与人体接触的舒适内层5的表层上涂设有抗菌层6,界面连接层2将隔热透气层3、防水阻燃外层1、舒适内层5与阻燃保护层4连为一体。其中,界面连接层2可采用粘结层或热合层。在隔热透气层3上设有贯穿隔热透气层的上表层、下表层的第二透气孔隙,所述第一透气孔隙、第二透气孔隙的尺寸范围均为0.01~10μm,属于纳米孔隙,因此,所述第二透气孔隙与防水阻燃外层上的第一透气孔隙向外单向连通,使得消防服内部的气体可以向外透气,同时可避免外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消防服内部。实施例2本实施例对第二透气孔隙提供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透气孔隙包括规则的圆形孔隙或锥形透气孔隙,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孔隙。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隔热透气层3的上表层、下表层设置有凹凸点,如凸点7,凹点8,在隔热透气层3上设有贯穿所述上表层、下表层的第二透气孔隙9。所述凸点7、凹点8形状优选为半球体,直径大小为1-5mm。但这并不是对所述凸点7、凹点8的形状的限制,除半球体外,还可选择如圆锥体或凌锥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对用于消防服的布料的各结构层提供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水阻燃外层1选用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抗菌层6选用纳米银涂层,所述隔热透气层3选用聚酰亚胺层,各结构层材料之间的界面连接层2采用粘合层,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进行粘合连接。前述的各结构层材料均为现有技术材料,所述隔热透气层3通过改性环氧树脂界面连接层2分别与防水阻燃外层1与阻燃保护层4连接。所述第二透气孔隙与防水阻燃外层上的第一透气孔隙连通,使得消防服内部的气体可以向外透气,但阻止外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消防服内部。总所周知,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软化点为327℃,因此,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抗老化性能及耐高温性能、阻燃性能,将聚四氟乙烯作为消防服的外层材料,在聚四氟乙烯膜层设置透气孔隙,能有效提高消防服的透气性,使得消防服穿着舒适,该透气孔隙可让消防服内的小分子物质如水蒸气可以透出,但消防服外的水分子却难以进入,所述透气孔隙的尺寸大小0.01~10μm。所述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平方克重为60-80g/m2。此外,由于聚四氟乙烯的表面能与分子极性低,其很难对胶黏剂产生黏贴作用,因此,本技术中采用的聚四氟乙烯膜是界面粘结面经过了表面化学刻蚀处理的聚四氟乙烯膜现有材料。因此,聚四氟乙烯膜层适合作为所述防水阻燃外层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芳纶、碳纤维及活性炭纤维均具有密度低、模量高的特点,且不会产生蠕变以及热膨胀系数低,同时均具有不燃或阻燃的特性,同时,活性炭纤维还具有吸附渗入消防服内部微环境内的有毒气体或人体产生的汗臭味等异味,配合抗菌纳米银使用,给消防战士更安全、更健康及更舒适的穿着体验。所述阻燃保护层4选用芳纶纤维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或活性炭纤维编织层,前述编织层之间存有孔隙,使得所述阻燃保护层4良好的透气性,此外,该阻燃保护层4具有不燃、阻燃的特性,在烈火中具有不熔化、不软化剂不熔滴的特性,将其与具有良好透气性的舒适内层5贴合,保护外部火灾现场的高温气流向人体渗透,保护舒适内层5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消防服的安全性。该阻燃保护层4的平方克重为75-85g/m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聚酰亚胺具有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耐高温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消防服的布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消防服的布料,由外至内包括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其特在于:所述防水阻燃外层上设置有第一透气孔隙,在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之间由外至内分别设置隔热透气层、阻燃保护层,各层之间通过界面连接层连为一体,在舒适内层与人体接触的表层上涂设有抗菌层;在隔热透气层上设有贯穿隔热透气层的上表层、下表层的第二透气孔隙,所述第二透气孔隙与防水阻燃外层上的第一透气孔隙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防服的布料,由外至内包括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其特在于:所述防水阻燃外层上设置有第一透气孔隙,在防水阻燃外层、舒适内层之间由外至内分别设置隔热透气层、阻燃保护层,各层之间通过界面连接层连为一体,在舒适内层与人体接触的表层上涂设有抗菌层;在隔热透气层上设有贯穿隔热透气层的上表层、下表层的第二透气孔隙,所述第二透气孔隙与防水阻燃外层上的第一透气孔隙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防服的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阻燃外层为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平方克重为60-80g/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防服的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内层为涤纶纺织层或棉纤维纺织层,所述舒适内层的平方克重为70-90g/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防服的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保护层为芳纶纤维编织层、碳纤维编织层或活性炭纤维编织层,该阻燃保护层的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榕王代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