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240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摄像驱动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包括金属磁轭、上盖端子、下盖端子、上弹簧、下弹簧以及镜头座,镜头座的周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抖线圈,每一个防抖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防抖磁铁,防抖磁铁靠近防抖线圈的一面同时存在N极和S极;镜头座的周缘上还绕置有对焦线圈,对焦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若干对焦磁铁,对焦磁铁靠近对焦线圈的一面为N极或S极;上、下弹簧分别设置在上、下盖端子上,上盖端子扣盖在下盖端子上,镜头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下弹簧连接,防抖磁铁和对焦磁铁均固定在上、下盖端子之间。该马达通过全新的磁路实现马达的对焦和光学防抖功能,不仅体积小、成本低,而且不会产生磁干扰。

A three axis optical anti - chattering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camera driver equipment field, provides a three axis optical anti shake voice coil motor, including magnetic yoke, metal cover and a lower cover terminal terminal, the upper spring and the lower spring seat and the lens, the lens seat circumferenc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stabilization coils, each anti shake outside the coil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anti shake magnets, anti shake shake coil magnet near side of both N and S poles; the lens seat circumferenc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focus coil, lateral focusing coi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rresponding focusing magnets, focusing magnet near focusing coils side of N pole or S pole; the upper and lower spring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cover terminals, terminal cover cover on the lower cover terminal, the lens holder at the top and botto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spring connection, anti shake magnet and focus magnet are fix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cover between terminals. . The motor realizes the focus and optical anti shake of the motor through a new magnetic circuit. It is not only small in volume and low in cost, but also does not produce magnetic inter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本技术属于摄像驱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技术介绍
手机摄像头像素一直在升级,现已达到2000万像素,功能要求更加多样化。目前,高端手机已经具备了光学防抖的功能,其中市场上以TDK、MITSUMI和ALPS已经生产出带OIS功能的音圈马达。然而,目前的闭环光学防抖马达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结构复杂且零部件比较多,生产难度较大。而且,马达内运动部分有磁铁,非常容易受外磁场干扰,所以在双摄上,无论是一颗OIS马达匹配一颗AF马达或者是两颗OIS马达,装配的距离很近的情况下,OIS马达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不能实现光学防抖的功能,而且运动部件重量较重,使得马达的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旨在实现对镜头的对焦和防抖功能,并解决目前双摄像光学防抖马达的磁干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包括金属磁轭、上盖端子、下盖端子、上弹簧、下弹簧以及用于装载镜头的镜头座,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抖线圈,每一个防抖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防抖磁铁,且所述防抖磁铁靠近所述防抖线圈的一面同时存在平行于所述镜头座轴线方向分布的N极和S极;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还绕置有对焦线圈,且所述对焦线圈的线圈绕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防抖线圈的线圈绕线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对焦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若干对焦磁铁,所述对焦磁铁靠近所述对焦线圈的一面为N极或S极;所述上弹簧设置在所述上盖端子上,所述下弹簧设置在所述下盖端子上,所述上盖端子扣盖在所述下盖端子上,所述金属磁轭罩设在所述上盖端子外侧,所述镜头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连接,并通过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悬挂在所述金属磁轭内,且所述防抖磁铁和对焦磁铁均固定在所述上盖端子与下盖端子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每一个第一凸起上均沿所述镜头座的周向方向开设有一个槽口,且每一个槽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对焦线圈沿所述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绕置在所述槽口内,所述防抖线圈沿与所述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绕置在两个所述的第二凸起上。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座包括防抖镜头座和对焦镜头座,且所述防抖镜头座的轴线与所述对焦镜头座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对焦线圈沿所述对焦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绕置在所述对焦镜头座的周缘,所述防抖镜头座上具有至少两个凸台,所述防抖线圈沿与所述防抖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绕置在所述防抖镜头座的凸台上,所述防抖镜头座和对焦镜头座分别与所述上、下弹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端子与下盖端子均为方形框架,所述防抖磁铁、对焦磁铁以及防抖线圈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四个防抖磁铁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端子的四角,所述四个对焦磁铁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端子的四个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四个防抖线圈对角的两个线圈相互串联或相互并联,所述四个防抖线圈与所述对焦线圈共同形成至少三个线圈组。进一步地,所述上、下端子的四角分别具有用于固定所述防抖磁铁的限位台,所述上、下端子的四棱边上分别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对焦磁铁的限位板。进一步地,所述上弹簧包括四个上弹簧独立单元,所述上弹簧独立单元包括上弹簧内臂以及上弹簧外臂,所述上弹簧内臂与所述上弹簧外臂之间连接有弹簧臂,所述四个独立单元的上弹簧内臂和上弹簧外臂分别围设成上弹簧内圈和上弹簧外圈,所述上弹簧内圈贴合固定在所述镜头座的上端,所述上弹簧外圈贴合固定在所述上盖端子与所述防抖磁铁的顶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弹簧包括四个下弹簧独立单元,所述下弹簧独立单元包括下弹簧内臂以及下弹簧外臂,所述下弹簧内臂与所述下弹簧外臂之间连接有弹簧丝,所述四个下弹簧独立单元的下弹簧内臂和下弹簧外臂分别围设成下弹簧内圈和下弹簧外圈,所述下弹簧内圈贴合固定在所述镜头座的下端,所述下弹簧外圈贴合固定在所述下盖端子与所述防抖磁铁的底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防抖磁铁为一块平面两极注磁磁铁;或者由两块磁铁组成的磁铁组,且两块磁铁同侧的极性相反。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端子的底部具有若干插脚,所述下盖端子的顶部与所述插脚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上盖端子扣合在所述下盖端子上,且所述若干插脚分别穿过所述若干通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其防抖线圈和对焦线圈分别绕置在镜头座上,使得防抖线圈的绕线所在平面与对焦线圈的绕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同时,在每一个防抖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防抖磁铁,使得防抖磁铁靠近防抖线圈的一面同时具有N极和S极,并在所述对焦线圈的周围设置若干个对焦磁铁,使得每一个对焦磁铁靠近对焦线圈的一面为N极或S极,所述防抖磁铁与对焦磁铁均固定在所述马达的上、下端子之间,所有线圈均通过上弹簧和下弹簧与上、下端子导通。这样,当所述对焦线圈通电时,所述对焦磁铁对所述对焦线圈产生平行于镜头座轴线的作用力,使得镜头座和对焦线圈沿着所述镜头座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当所述防抖线圈通电时,所述防抖磁铁对所述镜头座和防抖线圈产生垂直于所述镜头座轴线但是大小和方向可控的作用力,使得镜头座在垂直于所述镜头座轴线所在的平面内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光学防抖功能。此外,由于该马达中,所述对焦磁铁和防抖磁铁均固定在上、下端子之间,因此,马达的运动部分仅为镜头座和线圈,不会将运动传递到磁铁上,防止了双摄像头模组中其他马达对本颗马达的磁干扰,并利用所述金属磁轭罩设在上盖端子外侧,用于防止外界的磁干扰,从而使得该马达不仅实现对镜头的对焦和防抖功能,同时解决了目前双摄像光学防抖马达的磁干扰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防抖线圈与防抖磁铁的磁路示意图;图4是图3中防抖线圈与防抖磁铁另一视角的磁路示意图;图5是图2中防抖线圈与防抖磁铁俯视的磁路示意图;图6是图2中对焦线圈与对焦磁铁的磁路示意图;图7是图2中镜头座、防抖线圈以及对焦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镜头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中上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中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2中下盖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100,其包括金属磁轭1、上盖端子2、上弹簧3、镜头座4、下弹簧5以及下盖端子6。继续参照图3至图5,所述镜头座4的周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抖线圈41,每一个防抖线圈41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防抖磁铁7,且所述防抖磁铁7靠近所述防抖线圈41的一面同时存在N极和S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防抖磁铁7可以是两块磁铁组成的磁铁组;也可以为一块平面两极注磁磁铁,通过平面两极注磁工艺在一块磁铁上实现。图3中所述防抖线圈41上的箭头指向即为线圈的绕向,当所述防抖线圈41通电时,所述防抖磁铁7对所述镜头座4和防抖线圈41产生垂直于所述镜头座4轴线但是大小和方向可控的作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磁轭、上盖端子、下盖端子、上弹簧、下弹簧以及用于装载镜头的镜头座,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抖线圈,每一个防抖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防抖磁铁,且所述防抖磁铁靠近所述防抖线圈的一面同时存在平行于所述镜头座轴线方向分布的N极和S极;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还绕置有对焦线圈,且所述对焦线圈的线圈绕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防抖线圈的线圈绕线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对焦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若干对焦磁铁,所述对焦磁铁靠近所述对焦线圈的一面为N极或S极;所述上弹簧设置在所述上盖端子上,所述下弹簧设置在所述下盖端子上,所述上盖端子扣盖在所述下盖端子上,所述金属磁轭罩设在所述上盖端子外侧,所述镜头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连接,并通过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悬挂在所述金属磁轭内,且所述防抖磁铁和对焦磁铁均固定在所述上盖端子与下盖端子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磁轭、上盖端子、下盖端子、上弹簧、下弹簧以及用于装载镜头的镜头座,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防抖线圈,每一个防抖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防抖磁铁,且所述防抖磁铁靠近所述防抖线圈的一面同时存在平行于所述镜头座轴线方向分布的N极和S极;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还绕置有对焦线圈,且所述对焦线圈的线圈绕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防抖线圈的线圈绕线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对焦线圈的外侧对应设置有若干对焦磁铁,所述对焦磁铁靠近所述对焦线圈的一面为N极或S极;所述上弹簧设置在所述上盖端子上,所述下弹簧设置在所述下盖端子上,所述上盖端子扣盖在所述下盖端子上,所述金属磁轭罩设在所述上盖端子外侧,所述镜头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连接,并通过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悬挂在所述金属磁轭内,且所述防抖磁铁和对焦磁铁均固定在所述上盖端子与下盖端子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的周缘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每一个第一凸起上均沿所述镜头座的周向方向开设有一个槽口,且每一个槽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对焦线圈沿所述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绕置在所述槽口内,所述防抖线圈沿与所述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绕置在两个所述的第二凸起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包括防抖镜头座和对焦镜头座,且所述防抖镜头座的轴线与所述对焦镜头座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对焦线圈沿所述对焦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绕置在所述对焦镜头座的周缘,所述防抖镜头座上具有至少两个凸台,所述防抖线圈沿与所述防抖镜头座的周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绕置在所述防抖镜头座的凸台上,所述防抖镜头座和对焦镜头座分别与所述上、下弹簧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端子与下盖端子均为方形框架,所述防抖磁铁、对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远洪航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佩斯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