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99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包括外壳、第一导电极耳、第二导电极耳和色环电阻,所述外壳设置有极耳槽位和电阻槽位,所述第一导电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安装于所述极耳槽位,所述色环电阻设置于所述电阻槽位,且所述色环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连接,所述色环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极耳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全自动卷绕机上配置的绝缘测试功能及输出进行了检验,有效地防止出现误测,漏测等现象造成的裸电芯隐患及风险。

A calibration block for insulation testing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ttery testing equipment,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calibration block insulation tes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first conductive tab, second conductive lug and color ring resistanc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lug slot and resistance slot, the first conductive lug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pole the ear is arranged on the lug slot, the color ring resistance is arranged on the resistance slot, and one end of the color ring resistance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lug is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lor ring resistan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ductive lug.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tests the insulation test function and output configured on the 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 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hidden danger and risk of the naked core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erroneous measurement and leakage measur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
本技术属于电池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
技术介绍
目前,方形全自动卷绕机上对裸电芯进行绝缘(简称Hi-Pot)测试使用的是多工序通用的校准块,通用的校准块只能核对仪表的测试值是否正确,无法对全自动卷绕机在冷/热压后的实际测量情况及测量输出进行准确分辨,容易引起误测,漏测等现象,造成隐患风险。具体的缺陷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无法模拟实际电芯在进入测试工位时的实际情况;2)无法检验绝缘测试时测试压块(或探头)的接触失效情况;3)无法测试绝缘不良剔除机构的剔除动作是否有效;4)存在较大的失效风险。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以确认方形全自动卷绕机上绝缘测试仪对的裸电芯测试功能有无失效,以及不良品剔除机构是否能准确剔除不良电芯,从而降低设备问题引起的不良电芯转至下工序或客户端的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包括外壳、第一导电极耳、第二导电极耳和色环电阻,所述外壳设置有极耳槽位和电阻槽位,所述第一导电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安装于所述极耳槽位,所述色环电阻设置于所述电阻槽位,且所述色环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连接,所述色环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极耳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胶布。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极耳槽位。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的一种改进,所述极耳槽位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极耳槽位均设置为“T”字形。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的一种改进,所述电阻槽位设置为方形。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设置为长方体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包括外壳、第一导电极耳、第二导电极耳和色环电阻,所述外壳设置有极耳槽位和电阻槽位,所述第一导电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安装于所述极耳槽位,所述色环电阻设置于所述电阻槽位,且所述色环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连接,所述色环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极耳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对全自动卷绕机上配置的绝缘测试功能及输出进行了检验,有效地防止出现误测,漏测等现象造成的裸电芯隐患及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2-第一导电极耳,3-第二导电极耳,4-色环电阻,5-极耳槽位,6-电阻槽位,7-绝缘胶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包括外壳1、第一导电极耳2、第二导电极耳3和色环电阻4,外壳设置有极耳槽位5和电阻槽位6,第一导电极耳2和第二导电极耳3安装于极耳槽位5,色环电阻4设置于电阻槽位6,且色环电阻4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极耳2连接,色环电阻4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极耳3连接。外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胶布7。第一导电极耳2和第二导电极耳3通过胶水固定于极耳槽位5。极耳槽位5设置有两个,两个极耳槽位5均设置为“T”字形。电阻槽位6设置为方形。外壳1设置为长方体型。使用时,将全自动卷绕机开至测试状态,使测试压板压在本技术的表面上,安装在压板上的两个弹性测试头分别与第一导电极耳2和第二导电极耳3完全接触,测试仪表输出检测信号经过第一导电极耳2(或第二导电极耳3)后,再通过色环电阻4形成电流与电压回路,反馈回第二导电极耳3(或第一导电极耳2)后测试仪表再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然后根据输出信号的不同,全自动卷绕机也输出与产品相应的动作;最后按测试要求,制成良品与不良品的校准样品各一个进行Hi-Pot的功能测试。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导电极耳、第二导电极耳和色环电阻,所述外壳设置有极耳槽位和电阻槽位,所述第一导电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安装于所述极耳槽位,所述色环电阻设置于所述电阻槽位,且所述色环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连接,所述色环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极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导电极耳、第二导电极耳和色环电阻,所述外壳设置有极耳槽位和电阻槽位,所述第一导电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安装于所述极耳槽位,所述色环电阻设置于所述电阻槽位,且所述色环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连接,所述色环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极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绝缘测试的校准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胶布。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海军王威李载波杨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