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通信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57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单管通信塔,属于通信领域。目的是一种能有效抗风的单管通信塔。包括多段管体,在下段管体的上端设置有承接口;在上段管体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承接口的内表面呈球形面,插接头的外表面呈球形面;插接头插接于承接口内;在下段管体与上段管体的插接处设置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包括上套筒、下套筒和弹性圈;弹性圈一端与上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筒固定连接;上套筒套装于上段管体外周并与上段管体相连接,下套筒套装与下段管体外周并与下段管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球形面的插接头插入球形面的承接口,使在强风的作用下两者可以自由转动,避免因强风作用造成管体折断,并通过弹性圈的作用使上段管体恢复原来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管通信塔
本技术属于通信领域,具体的是单管通信塔。
技术介绍
在通信领域,单管通信塔常用于支撑天线,以实线通信信号的有效覆盖。目前,为了便于生产与安装,单管通信塔通常由多段管体构成,相邻两段管体通过螺纹或者焊接连接。但是,在遭遇强风等作用下,相邻两段管体的连接处易发生折断,从而影响通信信号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抗风的单管通信塔。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管通信塔,包括多段管体,由下至上,相邻两段管体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下段管体和位于上方的上段管体;在下段管体的上端设置有承接口;在上段管体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承接口的内表面呈球形面,所述插接头的外表面呈球形面;所述插接头插接于承接口内;在下段管体与上段管体的插接处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包括上套筒、下套筒和弹性圈;所述弹性圈一端与上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筒固定连接;所述上套筒套装于上段管体外周并与上段管体相连接,所述下套筒套装与下段管体外周并与下段管体相连接。进一步,所述上段管体的外径小于下段管体的外径。进一步,所述弹性圈呈向外凸起的弧形。进一步,所述上套筒与上段管体焊接连接;所述下套筒与下段管体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段管体与承接口为一体件,所述上段管体与插接头为一体件。进一步的,在承接口的内表面涂覆有润滑脂。进一步的,在插接头与承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于上段管体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下段管体的上端设置有承接口,承接口的内表面为球形面,所述插接头的外表面为球形面,当插接头插接于承接口内时,两者可以自由转动。故,在强风的作用下,上段管体和下段管体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互转动,不会因为扭力过大而造成管体损坏;在强风的作用下上段管体还可绕下段管体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使上段管体顺应强风的方向以下段管体为基准做适应性弯曲,以躲避强风的作用,避免因强风作用造成管体折断。通过在下段管体与上段管体的插接处设置有连接套筒;通过连接套筒对上段管体与下段管体的插接起到加强作用;所述连接套筒包括上套筒、下套筒和弹性圈,从而使得强风过后,在弹性圈的作用下上段管体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中,下段管体1、承接口11、上段管体2、插接头21、连接套筒3、上套筒31、下套筒32、弹性圈33、耐磨层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单管通信塔,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段管体,由下至上,相邻两段管体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下段管体1和位于上方的上段管体2;在下段管体1的上端设置有承接口11;在上段管体2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21;所述承接口11的内表面为球形面,所述插接头21的外表面为球形面;所述插接头21插接于承接口11内;在下段管体1与上段管体2的插接处设置有连接套筒3;所述连接套筒3包括上套筒31、下套筒32和弹性圈33;所述弹性圈33一端与上套筒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筒32固定连接;所述上套筒31套装于上段管体2外周并与上段管体2相连接,所述下套筒32套装与下段管体1外周并与下段管体1相连接。本技术,上段管体2与下段管体1插接连接,由于上段管体2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21,下段管体1的上端设置有承接口11,承接口11的内表面为球形面,所述插接头21的外表面为球形面,当插接头21插接于承接口11内时,两者可以自由转动。故,在强风的作用下,上段管体2和下段管体1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互转动,不会因为扭力过大而造成管体损坏;在强风的作用下上段管体2还可绕下段管体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使上段管体2顺应强风的方向以下段管体1为基准做适应性弯曲,以躲避强风的作用,避免因强风作用造成管体折断。为了在强风过后,使上段管体2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故,在下段管体1与上段管体2的插接处设置有连接套筒3;所述连接套筒3包括上套筒31、下套筒32和弹性圈33。连接套筒3对上段管体2与下段管体1的插接起到加强作用,弹性圈33具有弹性,在正常风压等的作用下,弹性圈33处于自然伸缩状态,在强风作用下,弹性圈33的迎风侧受拉伸出,背风侧受压收缩,当强风作用消失后,弹性圈33的迎风侧收缩且背风侧伸出以恢复自然伸缩状态。为了减少上段管体2的受风面积,优选的,所述上段管体2的外径小于下段管体1的外径。由于上套筒31的内径小于小套筒32的内径,为了便于与上套筒31和下套筒32平滑过渡,优选的,所述弹性圈33呈向外凸起的弧形。上套筒31与上段管体2之间,下套筒32与下段管体1之间可采用铆钉等连接,但是,为了提高连接的牢固性,优选的,所述上套筒31与上段管体2焊接连接;所述下套筒32与下段管体1焊接连接。为了便于制作,优选的,所述下段管体1与承接口11为一体件,所述上段管体2与插接头21为一体件。承接口11和插接头21均可采用胀管工艺直接胀管而成,还可以通过对接焊将承接口11与下段管体1连接成一体,以及将上段管体2与插接头21连接成一体。为了减小承接口11与插接头21之间的摩擦力,缓解磨损,同时起到防锈蚀作用,优选的,在承接口11的内表面涂覆有润滑脂。由于在更换维修时,上段管体2更换的工作量比下段管体1少,为了减小承接口11的磨损,延长承接口11的使用寿命,降低下段管体1的更换率。优选的,所述承接口11与插接头21配合的内表面包覆有耐磨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单管通信塔

【技术保护点】
单管通信塔,包括多段管体,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相邻两段管体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下段管体(1)和位于上方的上段管体(2);在下段管体(1)的上端设置有承接口(11);在上段管体(2)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21);所述承接口(11)的内表面呈球形面,所述插接头(21)的外表面呈球形面;所述插接头(21)插接于承接口(11)内;在下段管体(1)与上段管体(2)的插接处设置有连接套筒(3);所述连接套筒(3)包括上套筒(31)、下套筒(32)和弹性圈(33);所述弹性圈(33)一端与上套筒(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筒(32)固定连接;所述上套筒(31)套装于上段管体(2)外周并与上段管体(2)相连接,所述下套筒(32)套装与下段管体(1)外周并与下段管体(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单管通信塔,包括多段管体,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相邻两段管体分别为位于下方的下段管体(1)和位于上方的上段管体(2);在下段管体(1)的上端设置有承接口(11);在上段管体(2)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21);所述承接口(11)的内表面呈球形面,所述插接头(21)的外表面呈球形面;所述插接头(21)插接于承接口(11)内;在下段管体(1)与上段管体(2)的插接处设置有连接套筒(3);所述连接套筒(3)包括上套筒(31)、下套筒(32)和弹性圈(33);所述弹性圈(33)一端与上套筒(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套筒(32)固定连接;所述上套筒(31)套装于上段管体(2)外周并与上段管体(2)相连接,所述下套筒(32)套装与下段管体(1)外周并与下段管体(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平艾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共同进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