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风道及玻纤棉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39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细玻纤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散风道及玻纤棉生产设备,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风道本体的截面从风道入口到风道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大;风道本体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上侧板与风道本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倾角为1°-3°,下侧板与上侧板对称;左侧板与风道本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倾角为2°-5°,右侧板与左侧板对称。该扩散风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充分考虑了超细玻纤的特点以及后续收集工艺,能够为超细玻纤棉的生产提供良好的吹细工艺生产设备要素,符合高厚度超细玻纤棉的制备条件需求,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超细棉絮。

Diffusion duct and glass fiber cotton produc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uperfine glass fiber cotton,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diffusion duct and glass fiber cotton produ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air duct body, the body has air entrance and exit, the body section duct increases from the duct entrance to the air duct outlet direction; duct body consists of an upper side and lower side plate, the left plate and the right side in enclosed, angle between axis and side plate of the body duct is 1 DEG to 3 DEG, the side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angle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symmetry; the left side plate and the air duct ontology is 2 degrees to 5 degrees, right side plate and left side plate symmetry. The design of the air diffusion is reasonable, simple structure,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fine glass fiber and subsequent collec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fine production equipment for ultrafine glass blowing elements of good cotton production, with high thickness cotton superfine glass fiber preparation conditions, can produce superfine cotton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散风道及玻纤棉生产设备
本技术涉及超细玻纤棉
,尤其是涉及一种扩散风道及玻纤棉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抗拉强度很大,在标准状态下可以达到6.9g/d,在湿润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5.8g/d,这样优良的性质,使得玻璃纤维经常可以作为增强材料来普遍使用。它的密度为2.54。玻璃纤维也十分耐热,在300℃时它仍旧能够保持正常的性质。玻璃纤维有时还可以作为绝热材料和屏蔽材料来广泛使用,这都归功于它的电绝缘性,而且不能轻易被腐蚀。玻璃纤维棉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高厚度超细玻纤棉主要用于深冷绝热领域,要求厚度高,且疏松,目前无专门生产此类产品的设备和工艺。扩散风道是生产高厚度超细多层玻纤棉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超细玻纤棉在进入风道前,需要将玻璃,通过高温熔融、拉丝,然后通过风道将拉丝进一步吹细,进而形成超细棉絮。在具体风道设计中,既要考虑超细玻纤的特点,也要考虑后续工艺的匹配,为此专门风道的设计就很重要。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散风道及玻纤棉生产设备,结合考虑超细玻纤的特点和后续工艺的匹配,解决了如何让将超细玻纤拉丝进一步吹细进而形成超细棉絮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扩散风道,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本体的截面从所述风道入口到所述风道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风道本体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所述上侧板与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倾角为1°-3°,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上侧板对称;所述左侧板与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倾角为2°-5°,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对称。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入口设置有漏斗形入口部,所述入口部用于与上游设备相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与所述风道出口所在平面倾斜相交,且所述风道出口所在平面与所述上侧板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风道出口所在平面与所述下侧板的夹角为锐角。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本体由若干个子风道依次连接构成,且所述风道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子风道和尾端子风道;所述首端子风道设置有所述风道入口,所述尾端子风道设置有所述风道出口。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风道上分别设置有主风道法兰和连接风道法兰,所述主风道法兰与所述连接风道法兰之间配合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风道法兰与所述连接风道法兰通过一对卡箍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首端子风道的长度为1000mm,所述尾端子风道的长度为500mm;位于所述首端子风道与所述尾端子风道之间的任一个所述子风道的长度为1000mm。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入口的高度为290mm,宽度为780mm。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出口的高度为500mm,宽度为1800mm。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纤棉生产设备,包括玻璃拉丝机、玻纤棉收集装置和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扩散风道,所述扩散风道的风道入口与所述玻璃拉丝机连通,所述扩散风道的风道出口与所述玻纤棉收集装置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扩散风道及玻纤棉生产设备,包括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的风道本体,右侧板与左侧板对称。高厚度的超细玻纤棉具有厚度高、疏松度高的特点,超细玻纤棉的生产工艺包括玻璃熔融、拉丝等工艺,具体地,将玻璃高温熔融后,玻璃拉丝得到玻璃丝,需要通过扩散风道将玻璃丝进一步吹细,进而形成超细棉絮,以备后续生产工艺需要。本技术提供的扩散风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充分考虑了超细玻纤的特点以及后续收集工艺,该扩散风道能够为超细玻纤棉的生产提供良好的吹细工艺生产设备要素,符合高厚度超细玻纤棉的制备条件需求,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超细棉絮。安装有该扩散风道的超细玻纤棉生产设备,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高厚度超细玻纤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扩散风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扩散风道结构的俯视图。图标:1-入口部;2-首端子风道;3-尾端子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一参照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扩散风道,包括风道本体,风道本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风道本体的截面以风道入口指向风道出口的方向逐渐增大;风道本体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上侧板与风道本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倾角为1°-3°,下侧板与上侧板对称;左侧板与风道本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倾角为2°-5°,右侧板与左侧板对称。扩散风道的风道本体为空心筒状,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形成用于超细纤维棉通过的通道。风道本体的筒状结构的轴线方向垂直于任一处风道本体的截面,且穿过风道本体任一截面的中心。风道本体的风道入口大小小于风道出口的大小,则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相对风道本体的轴线方向倾斜,且以风道入口指向风道出口为方向,四个侧板以远离风道本体轴线方向的散射趋势设置。即以风道入口指向风道出口的方向,风道本体的径向截面逐渐增大,且风道本体的轴线穿过每个风道本体径向截面的几何中心。并且,上侧板与下侧板对称,左侧板与右侧板对称。具体地,上侧板与风道本体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倾角为1°-3°,下侧板与上侧板对称,则下侧板与风道本体的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扩散风道及玻纤棉生产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散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本体的截面从所述风道入口到所述风道出口逐渐增大;所述风道本体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所述上侧板与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倾角为1°-3°,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上侧板对称;所述左侧板与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倾角为2°-5°,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具有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本体的截面从所述风道入口到所述风道出口逐渐增大;所述风道本体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所述上侧板与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倾角为1°-3°,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上侧板对称;所述左侧板与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之间的倾角为2°-5°,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入口设置有漏斗形入口部,所述入口部用于与上游设备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轴线与所述风道出口所在平面倾斜相交,且所述风道出口所在平面与所述上侧板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风道出口所在平面与所述下侧板的夹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由若干个子风道依次连接构成,且所述风道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子风道和尾端子风道;所述首端子风道设置有所述风道入口,所述尾端子风道设置有所述风道出口。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隆瑞绝热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