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奋宗专利>正文

抗台风装置及抗台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9196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上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台风装置及抗台风系统。抗台风装置,包括多个抗风单元,多个所述抗风单元首尾顺次连接;所述抗风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沉部和缓冲部,所述下沉部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缓冲部连接,所述下沉部位于海面以下,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海面以上,所述缓冲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沉部发生倾斜,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使所述缓冲部复位。抗台风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的抗台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固,能够破坏台风中心气旋,从而削弱台风的破坏力,增强抗台风效果。

Anti typhoon system and anti typho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arine safety facilities, in particular to a typhoon resistant device and an anti typhoon system. Anti typhoon devic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wind units, a plurality of wind units connected in sequence; the wind unit includes arranged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sinking and buffer, the sunk part connected through an elastic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buffer, the Department is located in the sea to sink under the buffer located in the sea, the buffer por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unk part tilts, the elastic connector for the buffer of reset. Anti typhoon system, including a number of anti typhoon equipm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table, which can destroy the central cyclone of typhoon, thus weaken the destructive force of typhoon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typho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台风装置及抗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上安全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台风装置及抗台风系统。
技术介绍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然而,在台风初起阶段,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在台风初起的位置,设置抗台风装置,及时破坏台风中心气旋的形成,能够取得较好的抗台风效果。然而,现有的抗台风装置结构不稳固,容易被海浪或台风拔起,抗台风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台风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抗台风装置存在的结构不稳固且抗冲击效果不明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抗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的抗台风系统存在的结构不稳固且抗冲击效果不明显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台风装置,包括多个抗风单元,多个所述抗风单元首尾顺次连接;所述抗风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沉部和缓冲部,所述下沉部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缓冲部连接,所述下沉部位于海面以下,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海面以上,所述缓冲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沉部发生倾斜,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使所述缓冲部复位。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框架和第一围挡;所述第一支撑部穿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中,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框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围挡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部,所述第一围挡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围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围挡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围挡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围挡的另一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下沉部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框架、第二围挡和配重块;所述第二支撑部穿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中,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二框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围挡围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部,所述第二围挡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二围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围挡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二围挡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围挡的另一逐渐减小;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呈环形,所述第二框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直径。进一步的,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第二围挡的上方,所述第二围挡的内部填充有吸水材料,所述吸水材料位于所述上盖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围挡的材质为柔韧性吸水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围挡的材质为帆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围挡呈圆锥状或棱锥状,所述第二围挡呈圆锥状或棱锥状。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台风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的抗台风装置,多个所述抗台风装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抗台风装置,包括多个抗风单元,多个所述抗风单元首尾顺次连接;所述抗风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沉部和缓冲部,所述下沉部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缓冲部连接,所述下沉部位于海面以下,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海面以上,所述缓冲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沉部发生倾斜,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使所述缓冲部复位。本技术提供的抗台风装置,通过将多个抗风单元首尾顺次连接,结构稳固,能够破坏台风中心气旋,从而削弱台风的破坏力,增强抗台风效果。在使用时,将抗台风装置放置在海上台风初起的位置,多个抗风单元首尾顺次连接,形成环形,当气旋或海浪冲击缓冲部时,缓冲部能够相对于下沉部发生倾斜,起到泄力缓冲的作用,从而破坏了台风中心气旋,减弱了风力,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缓冲部能够复位,即恢复竖直状态,从而能够持续抵抗台风和海浪的冲击力,增强了抗台风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抗台风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的抗台风装置,多个所述抗台风装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抗台风系统,由于使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抗台风装置,能够破坏台风中心气旋,削弱台风的破坏力,且能够持续抵抗台风和海浪的冲击力,增强了抗台风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抗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抗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抗风单元的一种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1-抗风单元;102-铁链;103-下沉部;104-缓冲部;105-弹性连接件;106-第一支撑部;107-第一框架;108-第一围挡;109-第一弹性件;110-边棱;111-第二支撑部;112-第二框架;113-第二围挡;114-配重块;115-第二弹性件;116-上盖;117-吸水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抗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抗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抗台风装置及抗台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抗风单元,多个所述抗风单元首尾顺次连接;所述抗风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沉部和缓冲部,所述下沉部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缓冲部连接,所述下沉部位于海面以下,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海面以上,所述缓冲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沉部发生倾斜,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使所述缓冲部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抗风单元,多个所述抗风单元首尾顺次连接;所述抗风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沉部和缓冲部,所述下沉部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缓冲部连接,所述下沉部位于海面以下,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海面以上,所述缓冲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沉部发生倾斜,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使所述缓冲部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框架和第一围挡;所述第一支撑部穿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中,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框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围挡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部,所述第一围挡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围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围挡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围挡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围挡的另一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部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框架、第二围挡和配重块;所述第二支撑部穿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中,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二框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围挡围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部,所述第二围挡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奋宗吴泉兴
申请(专利权)人:方奋宗吴泉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