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8493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属于尾矿脱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分选筒、溢流装置、进料口、出料口和进水口,所述分选筒内设有内隔筒;所述溢流装置设于分选筒内,并位于内隔筒上方;所述进料口和进水口设于分选筒的筒壁上;所述出料口设于分选筒底部;所述内隔筒与分选筒同心。所述内隔筒的筒壁上均布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在矿料分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尾矿,提供了一种对尾矿进行废料回收利用的脱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脱泥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进一步提高尾矿中有价金属的品位,为尾矿回收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 high efficient deliming device for Tai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属于尾矿脱泥处理

技术介绍
虽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基于目前矿料分选技术的制约,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尾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尾矿中的金属成分难以再作进一步分选,无法实现对尾矿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造成矿产资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矿产资源日益贫化的背景下,针对尾矿回收利用的研究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脱泥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的尾矿脱泥装置,进一步提高尾矿中有价金属的品位,为尾矿回收利用创造有利条件。本技术所述的尾矿脱泥装置,包括分选筒、溢流装置、进料口、出料口和进水口,所述分选筒内设有内隔筒;所述溢流装置设于分选筒内,并位于内隔筒上方;所述进料口和进水口设于分选筒的筒壁上;所述出料口设于分选筒底部;所述内隔筒与分选筒同心。所述内隔筒的筒壁上均布设置有通孔。优选的,所述溢流装置与分选筒同心,所述溢流装置顶面低于分选筒顶面。所述溢流装置包括主管、支管和隔板;所述支管均布于主管下部管壁四周,并向下倾斜;所述隔板为锥面。优选的,所述进料口沿分选筒外壁四周呈切向均布。所述进水口沿分选筒外壁四周呈切向均布,且设于两个进料口之间,并与进料口处于同一平面。在分选筒内设置有水平阻尼网。在分选筒与内隔筒之间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竖直阻尼网。所述分选筒的上部为圆筒或锥筒,下部为倒锥形锥筒;所述内隔筒为直管、锥管或直管与锥管的组合。本技术针对在矿料分选过程中生产的大量废弃尾矿,提供了一种对尾矿进行废料回收利用的脱泥技术,处理效率高,脱泥效果好,有效提高了尾矿中有价金属的品位。同时通过对该技术的实施,可有效实现对尾矿的回收处理,进一步挖掘资源利用潜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尾矿堆放用地,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料口和进水口布置示意图;图3是溢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选筒,2-内隔筒,3-溢流装置,4-进料口,5-出料口,6-进水口,7-水平阻尼网,8-支管,9-主管,10-隔板,11-阀门,12-竖直阻尼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分选筒1、溢流装置3、进料口4、出料口5和进水口6,所述分选筒1内设有内隔筒2;所述溢流装置3设于分选筒1内,并位于内隔筒2上方;所述进料口4和进水口6设于分选筒1的筒壁上;所述出料口5设于分选筒1底部;所述内隔筒2与分选筒1同心。优选的,所述内隔筒2采用直管与锥管的组合的结构,内隔筒2的筒壁上均布设置有圆形通孔。既避免了脱泥过程中在内隔筒2内形成涡流,又能通过内隔筒2上的圆孔内外相通,保证矿浆与水充分混合及扩散,便于金属矿物质颗粒与泥土、杂质的分离。内隔筒2也可以采用独立的直管或是大口朝上的锥管。优选的,所述溢流装置3与分选筒1同心,所述溢流装置3顶面低于分选筒1顶面,保证脱出的泥水能从四周均匀向中心位置的溢流装置3溢出。溢流装置3包括主管9、支管8和隔板10;所述支管8为4-8根,均布设置于主管9下部管壁四周,并向下倾斜;所述隔板10为锥面,便于泥水流出,避免管道堵塞。优选的,所述进料口4和进水口6沿分选筒1外壁四周呈切向均布,使注入的矿浆和水沿分选筒1内壁形成旋转湍流,获得分选所需的离心力。进水口6设于两个进料口4之间,并与进料口4处于同一平面,既可使注入的矿浆能充分扩散和稀释,又避免破坏矿浆湍流的形成。优选的,所述出料口5下端设有阀门11,在矿浆注入前,可通过关闭阀门,实现向分选筒1内注水和储水。优选的,在分选筒1内沿垂直方向设置有2层水平阻尼网7,在脱泥过程中实现对少部分上浮金属颗粒的阻挡;在分选筒1与内隔筒2之间沿圆周方向设置3层竖直阻尼网12,防止矿浆湍流过急而产生紊流现象,同时使碰撞到阻尼网的金属矿物质颗粒快速下沉。优选的,所述分选筒1的上部为圆筒或锥筒,下部为倒锥形锥筒,确保切向进入分选筒1的矿浆在沉降过程中能持续形成旋转湍流。本实施方式的工作流程为:首先关闭阀门12,通过3个进水口6向分选筒1内注水,待水位达到溢流口高度时,开启3个进料口4,以设定压力向分选筒1内注入矿浆,同时打开阀门12。矿浆在分选筒1内沿内壁向下形成持续旋转湍流,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在重力作用下,随旋转湍流沉降到分选筒1底部,从出料口5排除,同时在持续进水的情况下,密度较轻的泥水上浮,从溢流装置3上端的溢流口排除。少部分随泥水上浮的金属矿物质颗粒在阻尼网7的阻挡碰撞下,向下沉降到分选筒1底部,从出料口5排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包括分选筒(1)、溢流装置(3)、进料口(4)、出料口(5)和进水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筒(1)内设有内隔筒(2);所述溢流装置(3)设于分选筒(1)内,并位于内隔筒(2)上方;所述进料口(4)和进水口(6)设于分选筒(1)的筒壁上;所述出料口(5)设于分选筒(1)底部;所述内隔筒(2)与分选筒(1)同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包括分选筒(1)、溢流装置(3)、进料口(4)、出料口(5)和进水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筒(1)内设有内隔筒(2);所述溢流装置(3)设于分选筒(1)内,并位于内隔筒(2)上方;所述进料口(4)和进水口(6)设于分选筒(1)的筒壁上;所述出料口(5)设于分选筒(1)底部;所述内隔筒(2)与分选筒(1)同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筒(2)的筒壁上均布设置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装置(3)与分选筒(1)同心,所述溢流装置(3)顶面低于分选筒(1)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装置(3)包括主管(9)、支管(8)和隔板(10);所述支管(8)均布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果张元张金明胡忠华潘砚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正承融创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