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子奇专利>正文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33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三根彼此相切的中心控制线缆和三根对称设置的外控制导体;每根中心控制线缆均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云母带层、生料带层和硅橡胶绝缘层;每根线芯单元均包括中心导线和包裹在中心导线外的含氟聚合物护套层;每根外控制导体均包括导体、绕包在导体上的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绝缘层和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三根中心控制线缆外包裹的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外包裹有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第一绕包层采用聚酰亚胺薄膜无缝绕包而成,第二绕包层采用绕包带无缝绕包而成;三根中心控制线缆之间设置有加强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耐热,耐磨,重量轻,还具有很大的承载力。

An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 cab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le for aerospace, including three tangent to each other center control cable and thre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utside the control center conductor; each control cable include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are arranged in the mica tape layer, layer and raw materials with silicon rubber insulation layer of each wire core unit; including fluorine polymer sheath containing in the center of the outer conductor and the center conductor package; each outer conductor includes a polyimide control conductor, wrapped in the conductor on a fluorine 46 composite film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insulating layer of ethylene tetrafluoroethylene; three central control cable packag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is wrapped outside a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second insulating adhesive layer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layers; the first winding layer using polyimide film wrapped into a seamless, second wrapped layer by winding around the seamless The three central control cables are equipped with a reinforced core. The utility model is heat-resistant, wear-resistant, light in weight, and has great bear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耐高温电缆是指180℃及以上的温度下能正常工作的电线电缆,然而一般耐高温电线电缆的长期工作环境温度在65~200℃左右。然而,在航空航天的高温环境下使用的电线电缆,电缆抗干扰能力不强,易造成传输信号紊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另外,其重量不能满足航空航天的要求。目前,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传输电线电缆主要采用F46绝缘导线,这类电线电缆绝缘挤包厚、体积大、重量重且在经受外空高能电子辐射后绝缘容易裂解老化,安全可靠性能差。国内现有的聚酰亚胺绕包绝缘电线电缆为单一聚酰亚胺带而非复合带绕包,耐温仅为200℃,经弯曲或振动还会出现开裂,不能形成一个密实的绝缘整体,并且绕包重叠缝隙突出,竹节明显,绝缘表面不光滑,对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内高端领域是依赖进口,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在一些场合仍然大量采用氟塑料绝缘导线,这类导线绝缘挤包厚、体积大、重量大,且在经受外空辐射后绝缘易发生裂解老化,安全可靠性差。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对飞行器中电线电缆布线系统的安全性能、耐辐照及绝缘性能和体积重量等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的F46绝缘导线已难以满足航空航天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耐热、耐磨、重量轻的航空航天用电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三根彼此相切的中心控制线缆和三根对称设置的外控制导体,其中每根外控制导体均与两根中心控制线缆相外切;每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均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云母带层、生料带层和硅橡胶绝缘层,且云母带层内部内切的设置有三根两两相外切的线芯单元;每根所述线芯单元均包括中心导线和包裹在中心导线外的含氟聚合物护套层;每根所述外控制导体均包括导体、绕包在导体上的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绝缘层和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三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外包裹的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外包裹有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经热处理的第一绕包层,第一绕包层采用金属聚四氟乙烯复合带绕包而成,第二绝缘层为经热处理的第二绕包层,所述第二绕包层采用绕包带无缝绕包而成,第二绕包层与第一绕包层的绕包方向相反;三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之间设置有加强芯,且加强芯分别与三根中心控制线缆相外切。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加强芯由芳纶纤维丝制成。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中心导线和导体的材质均为镀镍软铜。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双面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带绕包而成,其中间为铝金属层,两侧为高分子材料薄膜层。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高分子材料薄膜层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简单,线缆排布清晰,分布均匀,硅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寒性、介电性、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等性能,而且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仍为绝缘体;硅橡胶燃烧后生成不燃的二氧化硅灰烬而自熄,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其灰烬物仍为骨格结构的绝缘体,持久包覆在导线上,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这对航空航天用电缆是非常有利的;导体外面绕包有云母带,云母带外面包覆有生料带,生料带能保护云母带受到外力时不受脱落;采用含氟聚合物护套层,解决对飞机电线提供出更安全和更好绝缘性能的要求,适用于高温、高压、爆炸、磁场等恶劣的环境下;导体采用第5种镀镍铜导体,同时导体绞合时采用较小的节径比,提高电缆的弯曲性能和柔软性能,镍的熔点大约是铜的2倍,能对被镀铜体进行有效的高温保护。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绝缘层和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组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以提高绝缘层的综合性能,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耐开裂、耐磨、化学性能稳定,可在-65~200℃范围内可靠稳定地运行,且具有外径小、重量轻等特点。第一绝缘层包覆在导体外部,其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后经热处理而成,第二绝缘层包覆在第一绝缘层外部,第二绝缘层采用金属聚四氟乙烯复合带绕包后经热处理而成,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绕包方向相反且二者之间设有粘合层。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无缝绕包绝缘电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温度性能好,高阻燃,采用双层绕包结构,电缆表面光滑平整,具有优异的耐磨、耐切割性能,并且机械强度大,具有很好的抗环境应力开裂,对纵向切入与磨擦有很强的耐抵抗力;加强芯能充分满足承载力大、重量轻、体积小的要求,起到抗拉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云母带层,2-生料带层,3-硅橡胶绝缘层,4-中心导线,5-含氟聚合物护套层,6-导体,7-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绝缘层,8-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9-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11-粘合层,12-加强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应当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三根彼此相切的中心控制线缆和三根对称设置的外控制导体,其中每根外控制导体均与两根中心控制线缆相外切;每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均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云母带层1、生料带层2和硅橡胶绝缘层3,且云母带层1内部内切的设置有三根两两相外切的线芯单元;每根所述线芯单元均包括中心导线4和包裹在中心导线4外的含氟聚合物护套层5;每根所述外控制导体均包括导体6、绕包在导体6上的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绝缘层7和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8;三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外包裹的设置有第一绝缘层9,第一绝缘层9外包裹有第二绝缘层10,第一绝缘层9和第二绝缘层10之间设置有粘合层11;所述第一绝缘层9为经热处理的第一绕包层,第一绕包层采用金属聚四氟乙烯复合带绕包而成,第二绝缘层10为经热处理的第二绕包层,所述第二绕包层采用绕包带无缝绕包而成,第二绕包层与第一绕包层的绕包方向相反;三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之间设置有加强芯12,且加强芯12分别与三根中心控制线缆相外切。具体的,所述加强芯由芳纶纤维丝制成。具体的,所述中心导线和导体的材质均为镀镍软铜。具体的,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双面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带绕包而成,其中间为铝金属层,两侧为高分子材料薄膜层。具体的,所述高分子材料薄膜层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整体结构简单,线缆排布清晰,分布均匀,硅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寒性、介电性、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等性能,而且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仍为绝缘体;硅橡胶燃烧后生成不燃的二氧化硅灰烬而自熄,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其灰烬物仍为骨格结构的绝缘体,持久包覆在导线上,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这对航空航天用电缆是非常有利的;导体外面绕包有云母带,云母带外面包覆有生料带,生料带能保护云母带受到外力时不受脱落;采用含氟聚合物护套层,解决对飞机电线提供出更安全和更好绝缘性能的要求,适用于高温、高压、爆炸、磁场等恶劣的环境下;导体采用第5种镀镍铜导体,同时导体绞合时采用较小的节径比,提高电缆的弯曲性能和柔软性能,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彼此相切的中心控制线缆和三根对称设置的外控制导体,其中每根外控制导体均与两根中心控制线缆相外切;每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均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云母带层、生料带层和硅橡胶绝缘层,且云母带层内部内切的设置有三根两两相外切的线芯单元;每根所述线芯单元均包括中心导线和包裹在中心导线外的含氟聚合物护套层;每根所述外控制导体均包括导体、绕包在导体上的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绝缘层和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三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外包裹的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外包裹有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经热处理的第一绕包层,第一绕包层采用金属聚四氟乙烯复合带绕包而成,第二绝缘层为经热处理的第二绕包层,所述第二绕包层采用绕包带无缝绕包而成,第二绕包层与第一绕包层的绕包方向相反;三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之间设置有加强芯,且加强芯分别与三根中心控制线缆相外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彼此相切的中心控制线缆和三根对称设置的外控制导体,其中每根外控制导体均与两根中心控制线缆相外切;每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均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云母带层、生料带层和硅橡胶绝缘层,且云母带层内部内切的设置有三根两两相外切的线芯单元;每根所述线芯单元均包括中心导线和包裹在中心导线外的含氟聚合物护套层;每根所述外控制导体均包括导体、绕包在导体上的聚酰亚胺一氟46复合薄膜绝缘层和乙烯四氟乙烯绝缘层;三根所述中心控制线缆外包裹的设置有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外包裹有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经热处理的第一绕包层,第一绕包层采用金属聚四氟乙烯复合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奇
申请(专利权)人:吴子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