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696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6:2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该方法提供一物理探测器并根据检测对象的长度建立一虚拟探测器;根据虚拟探测器的虚拟探测环的厚度分别建立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与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的对应关系;控制检测对象连续通过物理探测器,基于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的扫描数据发送至对应的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分别将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的扫描数据进行合并。本公开为连续扫描模式提供了一种与步进式多床位扫描模式的数据组织方法相同的数据组织方法,进而使得连续扫描模式后续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与步进式多床位扫描模式后续的数据处理的方法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为重大疾病的诊断、愈后观测及新药物的研发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在临床应用和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通过PET对检测对象扫描时,在检测对象的长度大于PET设备的轴向长度时,常采用步进式多床位扫描模式对检测对象进行扫描。在步进式多床位扫描模式中,为了获取好的轴向均匀性,相邻床位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以弥补端面探测效率的不足。但是由于各床位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叠,实际扫描的长度要远远大于检测对象的长度;另外在起始床位和终止床位的端面上,探测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样存在,这将影响所成图像沿着轴向方向的信噪比的均匀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而扫描床连续运动成像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步进式多床位扫描模式中的问题。然而,由于扫描床连续运动成像模式与步进式多床位扫描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扫描床连续运动成像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物理探测器并根据检测对象的长度建立一虚拟探测器;根据所述虚拟探测器的虚拟探测环的厚度分别建立所述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与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的对应关系;控制所述检测对象连续通过所述物理探测器,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的扫描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分别将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的扫描数据进行合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物理探测器并根据检测对象的长度建立一虚拟探测器;根据所述虚拟探测器的虚拟探测环的厚度分别建立所述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与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的对应关系;控制所述检测对象连续通过所述物理探测器,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的扫描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分别将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中的扫描数据进行合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虚拟探测器的虚拟探测环的厚度分别建立所述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与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的对应关系包括:根据所述物理探测器的物理探测环的数量确定所述物理探测器的环差以及各环差下的数据层的数量;根据所述虚拟探测环的厚度和所述物理探测器的环差确定所述虚拟探测器的环差以及各环差下的数据层的数量;分别建立对应环差下的所述物理探测器的各数据层与所述虚拟探测器的各数据层的对应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虚拟探测环的厚度和所述物理探测器的环差确定所述虚拟探测器的环差以及各环差下的数据层的数量包括:根据所述物理探测环的厚度与所述虚拟探测环的厚度的比值并结合所述物理探测器的环差确定所述虚拟探测器的环差;根据所述虚拟探测环的厚度确定所述虚拟探测器的虚拟探测环的数量,并根据所述虚拟探测环的数量并结合所述虚拟探测器的环差确定所述虚拟探测器各环差下的数据层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探测器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检测对象连续通过所述物理探测器包括:根据所述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贠明凯高娟魏存峰李道武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