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878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包括进料排气筒、左翻转滚筒组、右翻转滚筒组、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和加热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翻转滚筒组反向旋转的方式使精煤充分混合;扇环形挡料板有效减缓混合精煤的向出口运行进程,使混合精煤充分干燥;漏煤单元使加热器的燃料来源来自被干燥物本身,省去了定时添加燃料的环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
本技术属于煤炭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能源的溃泛,引发我们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煤炭开采的机械化快速发展,对当前能源局势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精煤的干燥问题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能实现对精煤的混合与烘干。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包括进料排气筒、左翻转滚筒组、右翻转滚筒组、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加热单元和尾气处理单元;所述进料排气筒为右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进料排气筒的左端面和圆柱面上分别连接排气管和进料装置,进料排气筒铰接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左翻转滚筒组与进料排气筒同轴心设置,左翻转滚筒组的左进料端与进料排气筒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漏煤单元与左翻转滚筒组同轴心设置,漏煤单元左进料端与左翻转滚筒组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右翻转滚筒组与漏煤单元同轴心设置,右翻转滚筒组左进料端与漏煤单元右出料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出料进气筒为左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料进气筒右端面和圆柱面下部分别连接出料装置和进气管,出料进气筒与右翻转滚筒组同轴心设置,出料进气筒左进料端与右翻转滚筒组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出料进气筒铰接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上;所述加热单元燃料入料口设置在漏煤单元中部正下方,加热单元的热气体出口与进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尾气处理单元的进气端与排气管的排气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排气筒、左翻转滚筒组、右翻转滚筒组、漏煤单元和出料进气筒的内壁直径相同,且共同构成的柱形结构的轴线与水平面成至度偏角,其整体向出料装置倾斜。进一步的,所述左翻转滚筒组包括第一翻转滚筒和第二翻转滚筒;所述第一翻转滚筒和第二翻转滚筒同轴心设置,第一翻转滚筒的右出料端与第二翻转滚筒的左进料端旋转联通连接,两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翻转滚筒正转和第二翻转滚筒反转。进一步的,所述右翻转滚筒组包括第三翻转滚筒和第四翻转滚筒;所述右翻转滚筒组和左翻转滚筒组结构相同,两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三翻转滚筒反转和第四翻转滚筒正转。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翻转滚筒组反向旋转的方式使精煤充分混合;(2)扇环形挡料板有效减缓混合精煤的向出口运行进程,使混合精煤充分干燥;(3)漏煤单元使加热器的燃料来源来自被干燥物本身,省去了定时添加燃料的环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爆炸结构图;附图3为第一翻转滚筒结构第一示意图;附图4为第二翻转滚筒结构第二示意图;附图5为集煤滚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包括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组39、右翻转滚筒组40、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7和加热单元13;所述进料排气筒10为右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进料排气筒10的左端面和圆柱面上分别连接排气管1和进料装置2,进料排气筒10铰接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为可水平移动支架;所述左翻转滚筒组39与进料排气筒10同轴心设置,左翻转滚筒组39的左进料端与进料排气筒10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漏煤单元与左翻转滚筒组39同轴心设置,漏煤单元左进料端与左翻转滚筒组39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右翻转滚筒组40与漏煤单元同轴心设置,右翻转滚筒组40左进料端与漏煤单元右出料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出料进气筒7为左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料进气筒7右端面和圆柱面下部分别连接出料装置9和进气管8,出料进气筒7与右翻转滚筒组40同轴心设置,出料进气筒7左进料端与右翻转滚筒组40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出料进气筒7铰接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101上;所述加热单元13燃料入料口设置在漏煤单元中部正下方,加热单元13的热气体出口与进气管8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尾气处理单元的进气端与排气管的排气端连接。如图1所示,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组39、右翻转滚筒组40、漏煤单元和出料进气筒7的内壁直径相同,且共同构成的柱形结构的轴线与水平面成4至8度偏角,其整体向出料装置9倾斜。如图1所示,左翻转滚筒组39包括第一翻转滚筒31和第二翻转滚筒11;所述第一翻转滚筒31和第二翻转滚筒11同轴心设置,第一翻转滚筒31的右出料端与第二翻转滚筒11的左进料端旋转联通连接,两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翻转滚筒31正转和第二翻转滚筒11反转。如图1所示,右翻转滚筒组40包括第三翻转滚筒30和第四翻转滚筒32;所述右翻转滚筒组40和左翻转滚筒组39结构相同,两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三翻转滚筒30反转和第四翻转滚筒32正转。如图2、3和4所示,第一翻转滚筒31内壁中部设有两扇环形挡料板16,两扇环形挡料板16在第一翻转滚筒31内壁沿轴心对称设置;第一翻转滚筒31内壁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翻料板15,两所述矩形翻料板15对称设置在两扇环形挡料板16之间,矩形翻料板15两端延伸至第一翻转滚筒31两端面,矩形翻料板15沿圆心方向高于扇环形挡料板16;所述第一翻转滚筒31内壁还设有矩形储料板17,两所述矩形储料板17分别与两矩形翻料板15垂直并交叉连接,矩形储料板17设置在扇环形挡料板16和第一翻转滚筒31右出料端之间;所述第二翻转滚筒11、第三翻转滚筒30和第四翻转滚筒32的内部结构与第一翻转滚筒31相同。如图1和2所示,漏煤单元包括集煤滚筒12、漏煤滚筒3、散煤滚筒5和漏煤转圈4;所述集煤滚筒12、漏煤滚筒3和散煤滚筒5同轴心设置并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联通连接;所述漏煤滚筒3中部设有第一漏煤孔24;所述漏煤转圈4为环柱形结构,漏煤转圈4中部设有第二漏煤孔25,漏煤转圈4套设在漏煤滚筒3外壁;两驱动器分别驱动漏煤转圈4和漏煤滚筒3正转,第一漏煤孔24和第二漏煤孔25运行至同轴心时,精煤从漏煤滚筒3漏出。如图2和5所示,集煤滚筒12内壁中部设有缺口圆环档圈19,缺口圆环档圈19与集煤滚筒12同轴心设置;所述集煤滚筒12内壁中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集料板18,所述矩形集料板18穿过缺口圆环档圈19的缺口,矩形集料板18两端延伸至集煤滚筒12两端面,矩形集料板18所在面与第一漏煤孔24方向垂直;集煤滚筒12内壁还设有矩形蓄料板38,矩形蓄料板38与矩形集料板18垂直并交叉设置,矩形蓄料板38设置在集煤滚筒12右出料端处。如图2所示,漏煤滚筒3内壁垂直设有匀料片22,所述匀料片所在面与漏煤滚筒3轴线平行,若干匀料片22在漏煤滚筒3内壁跳过第一漏煤孔24成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漏煤滚筒3内壁还设有集煤凸台23,所述集煤凸台23半围合在第一漏煤孔外侧,其半围合开口设置在漏煤滚筒3左进料端。如图2所示,散煤滚筒5内壁中部设有三个扇环形缓冲板33,三个扇环形缓冲板33在散煤滚筒5内壁沿轴心成圆周阵列分布;散煤滚筒5内壁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散料板34,三所述矩形散料板34分别设置在三个扇环形缓冲板33的圆周阵列间隙之间,矩形散料板34两端延伸至散煤滚筒5两端面。如图1、2、3、4和5所示,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精煤烘干搅拌搅拌过程如下:步骤1,启动加热器,热气通过进气管8连续进入出料进气筒7中,并依次通过出料进气筒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组(39)、右翻转滚筒组(40)、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7)、加热单元(13)和尾气处理单元;所述进料排气筒(10)为右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进料排气筒(10)的左端面和圆柱面上分别连接排气管(1)和进料装置(2),进料排气筒(10)铰接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上;所述左翻转滚筒组(39)与进料排气筒(10)同轴心设置,左翻转滚筒组(39)的左进料端与进料排气筒(10)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漏煤单元与左翻转滚筒组(39)同轴心设置,漏煤单元左进料端与左翻转滚筒组(39)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右翻转滚筒组(40)与漏煤单元同轴心设置,右翻转滚筒组(40)左进料端与漏煤单元右出料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出料进气筒(7)为左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料进气筒(7)右端面和圆柱面下部分别连接出料装置(9)和进气管(8),出料进气筒(7)与右翻转滚筒组(40)同轴心设置,出料进气筒(7)左进料端与右翻转滚筒组(40)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出料进气筒(7)铰接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101)上;所述加热单元(13)燃料入料口设置在漏煤单元中部正下方,加热单元(13)的热气体出口与进气管(8)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尾气处理单元的进气端与排气管(1)的排气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煤烘干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组(39)、右翻转滚筒组(40)、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7)、加热单元(13)和尾气处理单元;所述进料排气筒(10)为右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进料排气筒(10)的左端面和圆柱面上分别连接排气管(1)和进料装置(2),进料排气筒(10)铰接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上;所述左翻转滚筒组(39)与进料排气筒(10)同轴心设置,左翻转滚筒组(39)的左进料端与进料排气筒(10)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漏煤单元与左翻转滚筒组(39)同轴心设置,漏煤单元左进料端与左翻转滚筒组(39)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右翻转滚筒组(40)与漏煤单元同轴心设置,右翻转滚筒组(40)左进料端与漏煤单元右出料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出料进气筒(7)为左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料进气筒(7)右端面和圆柱面下部分别连接出料装置(9)和进气管(8),出料进气筒(7)与右翻转滚筒组(40)同轴心设置,出料进气筒(7)左进料端与右翻转滚筒组(40)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出料进气筒(7)铰接设置在第二升降支架(101)上;所述加热单元(13)燃料入料口设置在漏煤单元中部正下方,加热单元(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敏方利飞权峰军
申请(专利权)人:神木市三江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