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帐篷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帐篷。
技术介绍
帐篷的结构形式多样,用于户外遮阳使用的帐篷通常为折叠式帐篷。传统折叠帐篷遮阳面积较小,为了加大帐篷张开后的遮阳面积,于是出现有带屋檐结构的屋檐式帐篷,帐篷的顶角处设有伸出的挑檐杆,通过设在挑檐杆上的围边达到增大这样面积的目的。其主要通过在蓬顶支架的顶杆上枢接挑檐杆或插接挑檐杆,该挑檐杆的外端活动伸置于各立柱之外。然而,目前的折叠帐篷中,挑檐杆相对帐篷主体支架呈独立设置,在展开或者收折时均需要分两步骤来操作。即展开时,要先展开帐篷主体支架,之后再一一掰开或拉出各挑檐杆,由于挑檐杆处于较高位置,不便于实现操作,收折则反之,存在相同的问题。由此现有折叠帐篷存在结构复杂,收展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帐篷,其遮阳面积较大而且挑檐杆可和第一顶杆一起展开和收折,操作方便;在展开后传动件对第二顶杆具有加强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帐篷,包括至少三个立柱组件、与所述立柱组件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顶杆组件,相邻两个立柱组件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侧杆组件,各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帐篷,包括至少三个立柱组件、与所述立柱组件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顶杆组件,相邻两个立柱组件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侧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顶杆组件分别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分别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以及挑檐杆;各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顶杆的内端部相对转动地连接;每个所述顶杆组件中,所述第一顶杆的外端部和所述第二顶杆的内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外端部、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对应的立柱组件的上端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帐篷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每个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顶杆、第二顶杆以及挑檐杆分别相对展开且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帐篷,包括至少三个立柱组件、与所述立柱组件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顶杆组件,相邻两个立柱组件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侧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顶杆组件分别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分别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的第一顶杆、第二顶杆以及挑檐杆;各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顶杆的内端部相对转动地连接;每个所述顶杆组件中,所述第一顶杆的外端部和所述第二顶杆的内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外端部、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对应的立柱组件的上端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帐篷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每个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顶杆、第二顶杆以及挑檐杆分别相对展开且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伸至对应立柱组件的外侧;当所述帐篷在折叠状态时,每个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顶杆、第二顶杆以及挑檐杆分别相互靠拢;每个所述顶杆组件还分别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挑檐杆之间的用于使所述挑檐杆和所述第一顶杆展开或折叠的传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挑檐杆之间的传动杆,所述第一顶杆、第二顶杆、挑檐杆以及传动杆之间构成四连杆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具有和所述第一顶杆可转动地连接的内端部以及和所述挑檐杆可转动地连接的外端部,所述传动杆和所述第一顶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顶杆和所述第一顶杆的连接处的外侧,所述传动杆和所述挑檐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顶杆和所述挑檐杆的连接处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每个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第二顶杆和所述传动杆二者的中心线平行或构成小于10°的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每个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第一顶杆、所述第二顶杆、所述传动杆和所述挑檐杆四者的中心线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顶杆组件中,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通过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分别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亮,杨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蔚孜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