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威专利>正文

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2784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1:32
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包括盥洗盆和下水集合元件,下水集合元件上设置有聚污管和至少一个排污下水装置,排污下水装置一端与盥洗盆连通,另一端通过下水集合元件与聚污管连通,其中聚污管位于下水集合元件的下部、且其上设置有下水道连接头与下水道连通;所述的下水集合元件和聚污管之间设置有聚污腔,聚污腔上设置有臭器开关盖,臭器开关盖摆动开闭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下水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拆装快捷、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安全可靠、排泄通畅且防臭效果显著等特点,实用性强。

The structure of a washba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2672258U于2013年1月16日公开一种盥洗盆的排污防臭结构,它包括岐管,该岐管为四通管道,其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污口以及排污主管,管道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污口,第二排污口与管壁相连接处往上倾斜设置有分支口,其特征在于岐管的下面还安装有聚污器;该聚污器呈碗状或半椭圆形球形状,并于内部形成空腔,其空腔内设置有间隔壁,并由其间隔壁使空腔隔开形成储污室以及排污室;所述的储污室底部设置有封密底板,排污室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据称,该结构利用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以及分支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各自的盥洗盆连接,用户在清洗完闭后污水集中于排污主管排入聚污器内的储污室,待储污室内的水灌满再延间隔壁溅射或滑泄至排污室,再从排污口流入出,最后经排污下水管快速排出。但是,该结构的管道为螺纹连接,其长度固定且不易调整,同时管道间出现堵塞后不易清理,导致安装及以后的使用维修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拆装快捷、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安全可靠、排泄通畅且防臭效果显著的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包括盥洗盆和下水集合元件,其特征在于:下水集合元件上设置有聚污管和至少一个排污下水装置,排污下水装置一端与盥洗盆连通,另一端通过下水集合元件与聚污管连通,其中聚污管位于下水集合元件的下部、且其上设置有下水道连接头与下水道连通;所述的下水集合元件和聚污管之间设置有聚污腔,聚污腔上设置有臭器开关盖,臭器开关盖摆动开闭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下水口上。所述聚污腔设置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一侧、且位于聚污管的上部;所述的臭器开关盖一端摆动开闭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下水口上,另一端设置有配重件,臭器开关盖在自然状态下通过配重件关闭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下水口上、且通过排污下水装置的污水作用打开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下水口上,盥洗盆的污水在臭器开关盖打开时经聚污管排出。所述聚污腔上设置有清洁盖,清洁盖上设置有卡扣部,聚污腔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清洁盖通过卡扣部可拆装式卡设在聚污腔的卡扣配合部上。所述排污下水装置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排污下水装置和第二排污下水装置,下水集合元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分别倾斜式设置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上部和一侧,下水集合元件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与第一、第二排污下水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分别与下水集合元件之间形成一定的倾斜夹角α,其倾斜夹角α的角度为5度-15度,第一排污下水装置和第二排污下水装置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倾斜式设置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上部和一侧。所述第一排污下水装置包括第一盥洗盆连接头和第一弯连接管,第一盥洗盆连接头一端与一盥洗盆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弯连接管一端连通,第一弯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二排污下水装置包括第二盥洗盆连接头、直连接管和第二弯连接管,其中,第二盥洗盆连接头一端与另一盥洗盆连通,另一端与直连接管一端连通,直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二弯连接管一端连通,第二弯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盥洗盆连接头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螺纹,第一盥洗盆连接头通过上端的螺纹与一盥洗盆连通,第一盥洗盆连接头通过下端的螺纹设置有第一螺纹件,第一弯连接管呈L形、且其L形开角大于90度,其一端设置有侧边,另一端设置有转动卡接部,第一连通管呈L形、且其L形开角大于90度,其一端设置有转动卡接配合部,另一端与下水集合元件的上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螺纹件,第一螺纹件一端卡设在第一弯连接管的侧边上,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盥洗盆连接头下端的螺纹配合连接,第一弯连接管插入式套接在第一连通管上、且通过转动卡接部转动式卡接在第一连通管的转动卡接配合部上,第一连通管通过第二螺纹件设置在下水集合元件的上部;所述的第一盥洗盆连接头与盥洗盆之间、第一盥洗盆连接头与第一弯连接管之间、第一弯连接管与第一连通管之间、以及第一连通管与下水集合元件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件,第一盥洗盆连接头与盥洗盆之间、第一盥洗盆连接头与第一弯连接管之间、第一弯连接管与第一连通管之间、以及第一连通管与下水集合元件之间分别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盥洗盆连接头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螺纹,第二盥洗盆连接头通过上端的螺纹与另一盥洗盆连通,第二盥洗盆连接头通过下端的螺纹设置有第三螺纹件,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侧翼,第三螺纹件一端卡设在直连接管的侧翼上,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二盥洗盆连接头下端的螺纹配合连接,第二弯连接管呈L形、且其L形开角大于90度,直连接管的下部插入式转动伸缩套接在第二弯连接管一端,第二弯连接管另一端插入式转动伸缩套接在第二连通管上;其中,第二弯连接管与直连接管、第二连通管之间分别设置有压扣件,压扣件内设置有压固密封圈,第二弯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直连接管、第二连通管插入式转动伸缩套接,并通过压扣件压缩抱紧压固密封圈相互密封固定;所述的第二盥洗盆连接头与盥洗盆之间、第二盥洗盆连接头与直连接管之间、下水集合元件与聚污管之间、以及下水道连接头与下水道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件,第二盥洗盆连接头与盥洗盆之间、第二盥洗盆连接头与直连接管之间、下水集合元件与聚污管之间、以及下水道连接头与下水道之间分别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盥洗盆连接头和第二盥洗盆连接头的上端还分别设置有延伸包裹部,延伸包裹部的内壁设置有渗漏导向口,第一、第二盥洗盆连接头分别通过延伸包裹部密封式包裹在盥洗盆上,并分别通过渗漏导向口防渗漏导向盥洗盆上的污水;第一盥洗盆连接头和第二盥洗盆连接头的侧壁还分别设置有防滑槽。所述下水集合元件的上部和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下水集合元件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通管连接有第一排污下水装置和第二排污下水装置;其中,第一连通管上端还设置有溢流水管和备用溢水口,溢流水管直插式设置在第一连通管的上端、且位于备用溢水口的一侧,溢流水管的上端连接有接头,溢流水管与第一连通管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二者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的下水集合元件、聚污管、聚污腔、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一排污下水装置、第二排污下水装置、下水道连接头、溢流水管、备用溢水口和接头分别由透明塑料制成。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具有以下优点:1、下水快——在水流速度上做了专业测试,保证污水污垢在下排过程中不会停溜在任何一个点,下水集合元件与第一、第二连通管之间的连接高度做了精准的斜度流速测试处理,并且相互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度-15度,当污水污垢进入下水器时不会残留,避免污水污垢的停滞和堵塞。2、安装方便,结构人性化——本结构安装简易,除去螺母连接外,第一排污下水装置的第一弯连接管插入式套接在第一连通管后,再通过转动卡接部转动式卡接在第一连通管的转动卡接配合部上,第二排污下水装置的第二弯连接管、直连接管和第二连通管之间相互插入式转动伸缩套接后,再通过压扣件压缩抱紧压固密封圈的方式实现相互密封固定,溢流水管则采用直插式,用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一、第二盥洗盆连接头轻松拧紧在盥洗盆上即可。3、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包括盥洗盆和下水集合元件(1),其特征在于:下水集合元件(1)上设置有聚污管(2)和至少一个排污下水装置,排污下水装置一端与盥洗盆连通,另一端通过下水集合元件(1)与聚污管(2)连通,其中聚污管(2)位于下水集合元件(1)的下部、且其上设置有下水道连接头(34)与下水道连通;所述的下水集合元件(1)和聚污管(2)之间设置有聚污腔(3),聚污腔(3)上设置有臭器开关盖(4),臭器开关盖(4)摆动开闭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下水口(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包括盥洗盆和下水集合元件(1),其特征在于:下水集合元件(1)上设置有聚污管(2)和至少一个排污下水装置,排污下水装置一端与盥洗盆连通,另一端通过下水集合元件(1)与聚污管(2)连通,其中聚污管(2)位于下水集合元件(1)的下部、且其上设置有下水道连接头(34)与下水道连通;所述的下水集合元件(1)和聚污管(2)之间设置有聚污腔(3),聚污腔(3)上设置有臭器开关盖(4),臭器开关盖(4)摆动开闭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下水口(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污腔(3)设置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一侧、且位于聚污管(2)的上部;所述的臭器开关盖(4)一端摆动开闭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下水口(5)上,另一端设置有配重件(6),臭器开关盖(4)在自然状态下通过配重件(6)关闭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下水口(5)上、且通过排污下水装置的污水作用打开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下水口(5)上,盥洗盆的污水在臭器开关盖(4)打开时经聚污管(2)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污腔(3)上设置有清洁盖(7),清洁盖(7)上设置有卡扣部(8),聚污腔(3)上设置有卡扣配合部(9),清洁盖(7)通过卡扣部(8)可拆装式卡设在聚污腔(3)的卡扣配合部(9)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下水装置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排污下水装置(A)和第二排污下水装置(B),下水集合元件(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通管(25)和第二连通管(10),第一连通管(25)和第二连通管(10)分别倾斜式设置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上部和一侧,下水集合元件(1)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25)和第二连通管(10)与第一、第二排污下水装置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25)和第二连通管(10)分别与下水集合元件(1)之间形成一定的倾斜夹角α,其倾斜夹角α的角度为5度-15度,第一排污下水装置(A)和第二排污下水装置(B)分别通过第一连通管(25)和第二连通管(10)倾斜式设置在下水集合元件(1)的上部和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下水装置(A)包括第一盥洗盆连接头(26)和第一弯连接管(27),第一盥洗盆连接头(26)一端与一盥洗盆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弯连接管(27)一端连通,第一弯连接管(27)另一端与第一连通管(25)连通;第二排污下水装置(B)包括第二盥洗盆连接头(11)、直连接管(12)和第二弯连接管(13),其中,第二盥洗盆连接头(11)一端与另一盥洗盆连通,另一端与直连接管(12)一端连通,直连接管(12)另一端与第二弯连接管(13)一端连通,第二弯连接管(13)另一端与第二连通管(10)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盥洗盆的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盥洗盆连接头(26)上下端分别设置有螺纹,第一盥洗盆连接头(26)通过上端的螺纹与一盥洗盆连通,第一盥洗盆连接头(26)通过下端的螺纹设置有第一螺纹件(29),第一弯连接管(27)呈L形、且其L形开角大于90度,其一端设置有侧边(30),另一端设置有转动卡接部(31),第一连通管(25)呈L形、且其L形开角大于90度,其一端设置有转动卡接配合部(32),另一端与下水集合元件(1)的上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螺纹件(33),第一螺纹件(29)一端卡设在第一弯连接管(27)的侧边(30)上,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盥洗盆连接头(26)下端的螺纹配合连接,第一弯连接管(27)插入式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张则固娄恒
申请(专利权)人:刘威张则固娄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