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253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应用于上层为软土层、下层为硬土层的地质条件,包括:水泥土搅拌体,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下端位于硬土层,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竖直向上伸入软土层;劲性桩,其为竖向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劲性桩包裹在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内部,所述劲性桩的上端与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平齐,所述劲性桩的下端穿越软土层和硬土层的分界面位于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下部;圆形钢板,其紧贴所述劲形桩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竖向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成本、稳固性高、成桩质量高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桩基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

Cement soil cast-in-place composite p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ement cast-in-situ composite pile used in soft soil, the upper layer of hard soil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cement mixing, the lower the soil cement mixing body is positioned in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hard soil, soil cement mixing body extends upward into the soft soil; strength pile, the vertically arranged large small round shape, the stiffening pile wrapped in the cement soil mixing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level and the strength of soil cement mixing pile body, the lower boundary surface stiffening pile through soft soil and hard soil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cement soil mixing; circular plate, which clings to the strength of the pile shaped end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bar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ost saving, high stability and high quality of pile forming,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il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泥土现浇复合桩
本技术涉及桩基及地基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土现浇复合桩。
技术介绍
现有
,在进行现浇桩成孔成桩时,需要进行预装孔及护壁处理。而且,现浇桩通常要浇筑得很长,成本较高而且工艺复杂、耗时较长,单桩承载力偏低,没有充分利用桩周土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成本、稳固性高、成桩质量高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应用于上层为软土层、下层为硬土层的地质条件,包括:水泥土搅拌体,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下端位于硬土层,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竖直向上伸入软土层;劲性桩,其为竖向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劲性桩包裹在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内部,所述劲性桩的上端与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平齐,所述劲性桩的下端穿越软土层和硬土层的分界面位于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下部;圆形钢板,其紧贴所述劲形桩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竖向钢筋,其上端穿过所述圆形钢板深入所述劲性桩内部,其下端竖直向下插入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下部;所述多个竖向钢筋以所述圆形钢板的中心轴为轴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还包括钢筒,所述钢筒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钢筒上下敞口且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劲性桩紧贴套设在所述钢筒的中空结构中,所述钢筒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圆形钢板的边缘焊接。优选地,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还包括多个方形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圆形钢板的上表面贴合焊接,与所述侧板的一个侧面相邻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竖向钢筋贴合焊接,所述侧板的数目与所述竖向钢筋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外侧为圆柱体形,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与所述劲性桩同轴。优选地,所述竖向钢筋倾斜设置,所述竖向钢筋的下端朝外。优选地,所述竖向钢筋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为45°-60°。优选地,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还包括多个爪状钢筋,所述爪状钢筋为包括主筋及三个侧筋,所述三个侧筋的一端以所述主筋为轴心均匀固定的所述主筋一圈,所述三个侧筋的另一端远离所述主筋且与所述主筋所夹锐角为45-60°;多个所述爪状钢筋的主筋均匀固定在所述钢筒上端,且所述三个侧筋位于所述钢筒上端面以下。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一、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充分利用地质条件的特点,混合软土层和硬土层的原状土层与水泥浆液形成水泥土搅拌体,节省了成本,而且本技术用模具压孔、省去了桩芯浇筑前的钻孔步骤,故本技术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二、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通过水泥土搅拌体,在劲性桩与原状土层之间形成一个过渡,避免了劲性桩直接与原状土层接触时结合力不强的问题。而且设计了劲性桩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及竖向钢筋,增强了抗抜力。设置了圆形钢板及钢筒,增强了抗压能力,故本技术是一种稳固性高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二、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通过模具压孔,避免了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沉渣现象,故本技术是一种成桩质量高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所述钢筒连接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应用于上层为软土层5、下层为硬土层6的地质条件,包括:水泥土搅拌体1,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的下端位于硬土层6,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的上端竖直向上伸入软土层5;劲性桩2,其为竖向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劲性桩2包裹在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的内部,所述劲性桩2的上端与水泥土搅拌体1的上端平齐,所述劲性桩2的下端穿越软土层5和硬土层6的分界面位于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下部;圆形钢板3,其紧贴所述劲形桩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竖向钢筋4,其上端穿过所述圆形钢板3深入所述劲性桩2内部,其下端竖直向下插入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下部;所述多个竖向钢筋4以所述圆形钢板3的中心轴为轴均匀分布。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由水泥浆液与软土层5和硬土层6的原状土层混合搅拌后凝固而成。本技术,先形成水泥土搅拌体1,然后用模具压孔,所述模具为上下敞口且上大下小的中空圆台形,所述模具的下底面边缘与所述圆形钢板3可拆卸的固定形成模具装置。待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初凝时,将所述圆形钢板3与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的上表面相贴,并竖直向下按压,直至所述模具装置的上表面与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上表面平齐。待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凝固后,将所述模具与圆形钢板3拆开并取出,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孔洞,并进行劲性桩2的浇筑,完成水泥土现浇复合桩的浇筑。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还包括钢筒7,所述钢筒7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钢筒7上下敞口且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劲性桩2紧贴套设在所述钢筒7的中空结构中,所述钢筒7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圆形钢板3的边缘焊接。所述钢筒7作为所述模具,在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凝固后,不取出所述钢筒7,以增强水泥土现浇复合桩的抗压能力。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还包括多个方形的侧板8,所述侧板8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圆形钢板3的上表面贴合焊接,与所述侧板8的一个侧面相邻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竖向钢筋4贴合焊接,所述侧板8的数目与所述竖向钢筋4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侧板8,加强了所述竖向钢筋4与圆形钢板3的连接,并且所述侧板8的一部分插入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一部分插入劲性桩2,加强了水泥土搅拌体1与劲性桩2的连接关系,增强水泥土现浇复合桩的稳定性。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的外侧为圆柱体形,所述水泥土搅拌体1与所述劲性桩2同轴。设置本技术的外侧为圆柱体是本技术的一个有优选方案,桩芯5与所述圆柱体同轴,有利于受力的均匀分配,有利于本技术的稳固。所述竖向钢筋4倾斜设置,所述竖向钢筋4的下端朝外。将所述竖向钢筋4倾斜设置,本技术的抗抜能力增强。所述竖向钢筋4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为45°-60°。设置竖向钢筋4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为45°-60°,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还包括多个爪状钢筋,所述爪状钢筋为包括主筋及三个侧筋,所述三个侧筋的一端以所述主筋为轴心均匀固定的所述主筋一圈,所述三个侧筋的另一端远离所述主筋且与所述主筋所夹锐角为45-60°;多个所述爪状钢筋的主筋均匀固定在所述钢筒上端,且所述三个侧筋位于所述钢筒上端面以下。爪状钢筋可以增强本技术的抗抜能力。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泥土现浇复合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应用于上层为软土层、下层为硬土层的地质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土搅拌体,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下端位于硬土层,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竖直向上伸入软土层;劲性桩,其为竖向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劲性桩包裹在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内部,所述劲性桩的上端与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平齐,所述劲性桩的下端穿越软土层和硬土层的分界面位于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下部;圆形钢板,其紧贴所述劲性桩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竖向钢筋,其上端穿过所述圆形钢板深入所述劲性桩内部,其下端竖直向下插入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下部;所述多个竖向钢筋以所述圆形钢板的中心轴为轴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应用于上层为软土层、下层为硬土层的地质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土搅拌体,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下端位于硬土层,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竖直向上伸入软土层;劲性桩,其为竖向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劲性桩包裹在所述水泥土搅拌体的内部,所述劲性桩的上端与水泥土搅拌体的上端平齐,所述劲性桩的下端穿越软土层和硬土层的分界面位于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下部;圆形钢板,其紧贴所述劲性桩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竖向钢筋,其上端穿过所述圆形钢板深入所述劲性桩内部,其下端竖直向下插入所述水泥土搅拌体下部;所述多个竖向钢筋以所述圆形钢板的中心轴为轴均匀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筒,所述钢筒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钢筒上下敞口且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劲性桩紧贴套设在所述钢筒的中空结构中,所述钢筒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圆形钢板的边缘焊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土现浇复合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高徐森郭崧韩帅徐维苹李伟同王旭丰朱洲万元杰徐维玉李超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