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潜艇用前后双驱动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594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潜艇用前后双驱动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结构,包括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潜艇空泡维持外壳和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的前端安装有前置防海洋生物外壳,其后端安装有前置三元矢量整流喷口;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的前端安装有后置防海洋生物外壳,其后端安装有后置三元矢量整流喷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有效平衡潜艇前进过程中产生的前后方向压力差,显著降低潜艇在前进过程中因流体产生的负压阻力且为潜艇提供辅助动力来源,减少放热,降低噪音及功效损失,前后置三元矢量整流喷口,可有效降低推进器产生的湍流现象,显著提高航行速度,加强隐蔽性。

A dual drive all electric permanent magnet non axial vector propulsion structure for high speed submar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潜艇用前后双驱动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潜艇推进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潜艇用前后双驱动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结构。
技术介绍
潜艇在水下航行过程产生的阻力来自于流体(水)产生的复合阻力,这些复核阻力主要构成为:压差阻力、摩擦阻力、兴波阻力和突出体阻力。压差阻力也称为漩涡阻力,指的是潜艇在航行时,流体通过潜艇表面会形成一个梭子型流体,因流体流速、方向等不同原因,会在梭子型流体整体结构中产生压差。理想的梭子型流体除流向外是完全对称的,因其对称,理想梭子型流体各方向上不存在压差。但因潜艇的结构中存在指挥塔、水平翼、推进泵等突出体结构,使得潜艇外形不是理想的梭子型结构,流动形态主要有层流、湍流(紊流)等,其中湍流现象以及螺旋桨切割流体产生的大量气泡,是造成压差阻力的主要原因,且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在潜艇尾部,从而产生前后压力严重不对称;摩擦阻力指的是潜艇在航行时与海水产生的摩擦力,摩擦阻力的主要原因是流体与在其中运动的物体产生粘性力造成,摩擦阻力主要与流体的表面张力以及运动物体的表面张力有关;突出体阻力指的是潜艇指挥塔与推进器等凸起部分在流体环境中造成的阻力;兴波阻力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速潜艇用前后双驱动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潜艇用前后双驱动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潜艇头部且与潜艇空泡维持外壳(3)前端连接的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和设置在潜艇尾部且与潜艇空泡维持外壳(3)后端连接的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2),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的前端安装有前置防海洋生物外壳(4),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的后端安装有前置三元矢量整流喷口,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2)的前端安装有后置防海洋生物外壳(10),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2)的后端安装有后置三元矢量整流喷口,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包括与前置防海洋生物外壳(4)固定连接的前置保护壳(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潜艇用前后双驱动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潜艇头部且与潜艇空泡维持外壳(3)前端连接的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和设置在潜艇尾部且与潜艇空泡维持外壳(3)后端连接的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2),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的前端安装有前置防海洋生物外壳(4),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的后端安装有前置三元矢量整流喷口,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2)的前端安装有后置防海洋生物外壳(10),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2)的后端安装有后置三元矢量整流喷口,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1)包括与前置防海洋生物外壳(4)固定连接的前置保护壳(1-4)、设置在前置保护壳(1-4)内的前置连接架(1-3)和安装在前置连接架(1-3)上的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机构,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器(2)包括与后置防海洋生物外壳(10)固定连接的后置保护壳(2-4)、设置在后置保护壳(2-4)内的后置连接架(2-3)和安装在后置连接架(2-3)上的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机构,所述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机构和所述后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机构结构相同;所述前置全电永磁无轴矢量推进机构包括同心安装的前置顺时针推进叶轮装置(1-1)和前置逆时针推进叶轮装置(1-2),所述前置顺时针推进叶轮装置(1-1)包括前置第一轮缘(1-1-1)、与前置第一轮缘(1-1-1)滑动配合且固定在前置连接架(1-3)上的前置第一轮缘轨道(1-1-4)和至少十五片沿前置第一轮缘(1-1-1)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在前置第一轮缘(1-1-1)内壁上的前置顺时针永磁无轴叶片(1-1-2),前置第一轮缘轨道(1-1-4)内沿前置第一轮缘轨道(1-1-4)的圆周方向无间隙依次安装有多个前置第一三相定子(1-1-5),前置顺时针永磁无轴叶片(1-1-2)靠近前置第一轮缘(1-1-1)的一端安装有与前置第一三相定子(1-1-5)配合的前置第一永磁转子(1-1-3);所述前置逆时针推进叶轮装置(1-2)包括前置第二轮缘(1-2-1)、与前置第二轮缘(1-2-1)滑动配合且固定在前置连接架(1-3)上的前置第二轮缘轨道(1-2-4)和至少十五片沿前置第二轮缘(1-2-1)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在前置第二轮缘(1-2-1)内壁上的前置逆时针永磁无轴叶片(1-2-2),前置第二轮缘轨道(1-2-4)内沿前置第二轮缘轨道(1-2-4)的圆周方向无间隙依次安装有多个前置第二三相定子(1-2-5),前置逆时针永磁无轴叶片(1-2-2)靠近前置第二轮缘(1-2-1)的一端安装有与前置第二三相定子(1-2-5)配合的前置第二永磁转子(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泊宁彭凯嘉周军文惠民吴方奇李帆安逸超李维敏赵欣田航谢梦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