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包括整流模块、LED灯珠组及恒流控制器,LED灯珠组包括多个并联的LED灯珠,恒流控制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PNP三极管、NPN三极管、第一稳压管及第二稳压管,LED灯珠组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与第一电阻之间的线路上,第一稳压管的正极与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管和PNP三极管基极之间的线路连接,第二稳压管的负极与NPN三极管基极和PNP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线路连接,第二电阻两端分别与第二稳压管正极和NPN三极管发射极之间的线路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节省电压,且能避免电压变动时对LED灯珠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的智能控制系统,具体是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其用于汇集电源、升降电压和分配电能,担负着所在区域的高低压变换及供电任务,因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变电站可靠稳定运行,现有变电站普遍配备有水浸监测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其中,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普遍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水位监测。为了监测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人们常常为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配备有指示灯。因LED灯珠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因此人们常常将LED灯珠作为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的指示灯。由LED灯珠的电学特性可知,LED灯珠的平均正向电流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大呈现大幅度的线性增长,LED灯珠在正向导通后其正向电压的变动将引起LED灯珠上电流产生很大的变化,且电流对LED灯珠结温影响很大,过大的电流很容易导致LED灯珠因结温升高而损坏。LED灯珠会因电压的变动而损坏,这就影响到了LED灯珠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上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避免供电电压发生变动时LED因电压的变动而损坏,且能节省电压的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模块、LED灯珠组及恒流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整流模块的一个输出端与LED灯珠组连接,其另一个输出端接地;所述LED灯珠组包括多个并联的LED灯珠,所述恒流控制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PNP三极管、NPN三极管、第一稳压管及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负极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LED灯珠组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与第一电阻之间的线路上,第一稳压管的正极与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管和PNP三极管基极之间的线路连接,NPN三极管基极与PNP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负极与NPN三极管基极和PNP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两端分别与第二稳压管正极和NPN三极管发射极之间的线路连接,且第二电阻与第二稳压管之间的连线上连接有接地线。所述整流模块包括桥式整流电路及第一电容,所述桥式整流电路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桥式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入端上连接有热敏电阻,桥式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LED灯珠组连接,桥式整流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上连接有接地线,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桥式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上。本专利技术中桥式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输出端构成整流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端,桥式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接收供电电压的输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实现,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在应用时,恒流控制器中第一电阻、PNP三极管及第一稳压管构成一个恒流源,此恒流源给第二稳压管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NPN三极管、第二电阻及第二稳压管构成一个为第一稳压管提供稳定工作电流的恒流源,由于两个恒流源互相稳定对方的稳压管工作点,从而使流过恒流控制器上的总电流不再发生变化,LED灯珠组中工作电流恒定,如此LED灯珠组中每只LED灯珠的电流相同,得到均匀的亮度,LED灯珠不会因电压变化而损坏,便于LEDLED灯珠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上的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中LED灯珠组中的LED灯珠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节省电压。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桥式整流电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热敏电阻,C1—第一电容,Q1—PNP三极管,Q2—NPN三极管,LED1—第一LED灯珠,LED2—第二LED灯珠,LED3—第三LED灯珠,DW1—第一稳压管,DW2—第二稳压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模块、LED灯珠组及恒流控制器,其中,整流模块包括桥式整流电路1和第一电容C1,桥式整流电路1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桥式整流电路1的两个输入端接收供电电压的输入,桥式整流电路1的一个输入端上连接有热敏电阻R2。桥式整流电路1的一个输出端与LED灯珠组连接,桥式整流电路1的另一个输出端上连接有接地线,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桥式整流电路1的两个输出端上。LED灯珠组包括多个并联的LED灯珠,本实施例中优选设有三个LED灯珠,三个LED灯珠分别为第一LED灯珠LED1、第二LED灯珠LED2及第三LED灯珠LED3。恒流控制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PNP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第一稳压管DW1及第二稳压管DW2,其中,PNP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NPN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W1负极和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LED灯珠组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DW1与第一电阻R1之间的线路上。第一稳压管DW1的正极与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管DW1和PNP三极管Q1基极之间的线路连接。NPN三极管Q2基极与PNP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W2的负极与NPN三极管Q2基极和PNP三极管Q1集电极之间的线路连接。第二电阻R2两端分别与第二稳压管DW2正极和NPN三极管Q2发射极之间的线路连接,且第二电阻R2与第二稳压管DW2之间的连线上连接有接地线。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模块、LED灯珠组及恒流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整流模块的一个输出端与LED灯珠组连接,其另一个输出端接地;所述LED灯珠组包括多个并联的LED灯珠,所述恒流控制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PNP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第一稳压管(DW1)及第二稳压管(DW2),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W1)负极和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LED灯珠组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DW1)与第一电阻(R1)之间的线路上,第一稳压管(DW1)的正极与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管(DW1)和PNP三极管(Q1)基极之间的线路连接,NPN三极管(Q2)基极与PNP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第二稳压管(DW2)的负极与NPN三极管(Q2)基极和PNP三极管(Q1)集电极之间的线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两端分别与第二稳压管(DW2)正极和NPN三极管(Q2)发射极之间的线路连接,且第二电阻(R2)与第二稳压管(DW2)之间的连线上连接有接地线。...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驱动变电站水浸监测系统中指示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模块、LED灯珠组及恒流控制器,所述整流模块设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整流模块的一个输出端与LED灯珠组连接,其另一个输出端接地;所述LED灯珠组包括多个并联的LED灯珠,所述恒流控制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PNP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第一稳压管(DW1)及第二稳压管(DW2),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管(DW1)负极和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LED灯珠组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稳压管(DW1)与第一电阻(R1)之间的线路上,第一稳压管(DW1)的正极与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管(DW1)和PNP三极管(Q1)基极之间的线路连接,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生林,
申请(专利权)人:黄生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