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42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转换器,包括总线接口、电容可调开关、电阻可调开关、总线接口芯片以及信号处理芯片;通过调节电阻可调开关以及电容可调开关的阻抗以及容抗数值,从而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与各种设备相连并工作,并可防止因阻抗以及容抗不匹配导致所述输入/输出信号失真,降低了实验数据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转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转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转换器。
技术介绍
在如今市面上的光电转换器中,普遍都是单纯通过光电转换芯片来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输出,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光电转换器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会对输入/输出信号有不同的阻抗要求,比如光电转换器在连接CAN总线工作时,CAN总线对输入/输出信号普遍都存在60Ω的阻抗要求,而在连接其他器件工作时对输入/输出信号也有不同的匹配阻抗要求;而且在另一种情况中,当光电转换器连接汽车进行工作时,根据所述汽车对输入/输出信号还会有不同的容抗要求,比如大众汽车对输入/输出信号的容抗需求为220PF,而福特汽车则为470PF;在这种情况下,测试人员有两种测试方式:1、不设任何阻抗值进行测试;2、设定一个固定阻抗值进行测试,但是这两种测试方法都无法获取到正确的测试信号数据,因为如果在工作时所述输入/输出信号无法于所述阻抗以及容抗匹配的话,所述输入/输出信号容易产生失真,严重影响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光电转换器,通过设置电阻可调开关以及电容可调开关来调节输入/输出信号的阻抗以及容抗,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与各种设备相连并工作,可防止因阻抗以及容抗不匹配导致所述输入/输出信号失真。一种光电转换器,包括总线接口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光纤接口模块以及以及电容调节模块;所述总线接口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一端相连,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光纤接口模块相连,所述电容调节模块与总线接口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的第一端相连。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总线接口模块包括总线接口(P1)、所述光纤接口模块包括光纤接口(P2)、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总线接口芯片(U1)、信号处理芯片(U2)、信号处理芯片(U3)、电容(C1)、电容(C2)、电阻(R1)以及电阻(R2);总线接口(P1)的第二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七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七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六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其余引端悬空;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五端以及第八端接地,总线接口(P1)的第一端与信号号处理芯片(U3)的第十二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二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11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三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十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三端还与总线接口(P1)的第四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十三端以及第十四端接供电,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四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三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五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七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八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六端以及第九端接地;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四端接供电,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二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九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一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八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二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二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三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三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四端相连并与光纤接口(P2)的第四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五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七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六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五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八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七端接地;光纤接口(P2)的第一端以及第九端接地,光纤接口(P2)的第五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光纤接口(P2)的第六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总线接口芯片(U1)用于获取总线接口(P1)传输的电信号并发送到信号处理芯片(U3);信号处理芯片(U3)用于获取获取总线接口(P1)传输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光纤信号并发送到信号处理芯片(U2);信号处理芯片(U2)用于预设延时信号,并在获取所述光纤信号后根据所述延时信号延时发送所述光纤信号到光纤接口(P2)。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容调节模块包括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以及电容可调开关(S1);电容(C3)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一端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二端相连,电容(C5)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三端相连,电容(C6)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四端相连,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五端相连,电容(C8)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六端相连,电容(C9)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七端相连,电容(C10)的一端与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八端相连,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1端、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3端、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5端以及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7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七端相连,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2端、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4端、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6端以及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18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六端相连;电容可调开关(S1)的第九脚以及第十脚悬空;电容可调开关(S1)用于根据所输入的容抗信号调节所述信号的容抗。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光电转换器还包括电阻调节模块,所述电阻调节模块与所述电容调节模块、所述总线接口模块及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电阻调节模块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1)以及电阻可调开关(S2);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可调开关(S2)的第六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一端与电阻可调开关(S2)的第七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一端与电阻可调开关(S2)的第八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一端与电阻可调开关(S2)的第八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电容(C11)的的另一端接地;电阻可调开关(S2)的第十端以及第十二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七端相连,电阻可调开关(S2)的第十一端以及第十三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六端相连;电阻可调开关(S2)用于根据所输入的阻抗信号调节所述信号的阻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电转换器,能通过设置电阻可调开关以及电容可调开关来调节输入/输出信号的阻抗以及容抗,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与各种设备相连并工作,可防止因阻抗以及容抗不匹配导致所述输入/输出信号失真,降低了实验数据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光电转换器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光电转换器的系统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光电转换器的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电转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线接口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光纤接口模块以及以及电容调节模块;所述总线接口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一端相连,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光纤接口模块相连,所述电容调节模块与总线接口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的第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线接口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光纤接口模块以及以及电容调节模块;所述总线接口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一端相连,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光纤接口模块相连,所述电容调节模块与总线接口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的第一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接口模块包括总线接口(P1)、所述光纤接口模块包括光纤接口(P2)、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总线接口芯片(U1)、信号处理芯片(U2)、信号处理芯片(U3)、电容(C1)、电容(C2)、电阻(R1)以及电阻(R2);总线接口(P1)的第二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七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七端与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六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其余引端悬空;总线接口芯片(U1)的第五端以及第八端接地,总线接口(P1)的第一端与信号号处理芯片(U3)的第十二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二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11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三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十端相连,总线接口(P1)的第三端还与总线接口(P1)的第四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十三端以及第十四端接供电,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四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三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五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七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八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3)的第六端以及第九端接地;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四端接供电,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二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九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十一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八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二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二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三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三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四端相连并与光纤接口(P2)的第四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五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七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六端与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五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光纤接口(P2)的第八端相连,信号处理芯片(U2)的第七端接地;光纤接口(P2)的第一端以及第九端接地,光纤接口(P2)的第五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光纤接口(P2)的第六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总线接口芯片(U1)用于获取总线接口(P1)传输的电信号并发送到信号处理芯片(U3);信号处理芯片(U3)用于获取获取总线接口(P1)传输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换为光纤信号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