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87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采用24G双面纬编针织机编织,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织针,且上针盘上的织针与下针筒上的织针交替排布,其每个花型循环由16路构成,每一路有12个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得到的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通过合理的编织机构,能确保面料表面的抗起球能力,同时利用抗起球剂成膜,能极大的提高其抗起球性能,另外其保暖性能和柔软性能均良好。

Super anti pilling acrylic blended knitted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oven fabric, especially a super anti pilling acrylic blended knitted fabrics, with 24G double weft knitting machine knitting, knitting needle and needle plate full row cylinder knitting machine, knitting needle and needle and needle tube plate on the alternate arrangement, each of its patternrepeat composed of 16, each with 12 coils, a super anti pilling acrylic blended knitted fabrics obtained by the utility model by weaving mechanism is reasonable, to ensure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fabric pilling ability, and the use of anti pilling agent film, can greatly improve its anti pill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o its warm performance and flexible performance are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编织
,尤其是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纬编针织织物主要由三种面料结构单元,即成圈、集圈和不编织,成圈表示吃全针,针织完成整个编织过程,形成线圈;集圈表示吃半针,针织只是吃纱没有脱圈、成圈,在旧线圈上型材圆弧;而不编织表示不吃针,在织物背面形成浮线。完成一组线圈编织的结构成为路。现有的纬编针织织物主要为单面布和双面布两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暖、柔软且具有较强抗起球能力的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采用24G双面纬编针织机编织,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织针,且上针盘上的织针与下针筒上的织针交替排布,其每个花型循环由16路构成,每一路有12个线圈,其中:第1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2路的第2、6、10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3路的第4、8、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4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5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6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7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8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9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0路的第2、6、10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1路的第4、8、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2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3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4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5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6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每个循环的16路喂纱均为40S的拜耳腈纶、粘胶、细绒棉的混纺纱。在面料表面复合一层抗起球剂膜。所述的抗起球膜经过后处理工艺复合,后整理过程中使用鲁道夫抗起球剂,A623(鲁道夫抗起球剂)的用量:35克/升,控制轧液率在75-85%,使用烘干温度118℃,26码/min,成膜温度150℃,30码/min,以确保助剂成膜,让面料具有保暖性好、柔软性好等特点,同时克服以上纤维的毛球差,毛羽多,洗后外观差的缺点。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通过合理的编织机构,能确保面料表面的抗起球能力,同时利用抗起球剂成膜,能极大的提高其抗起球性能,另外其保暖性能和柔软性能均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花型循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是:采用24G双面纬编针织机编织,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织针,且上针盘上的织针与下针筒上的织针交替排布,其每个花型循环由16路构成,每一路有12个线圈,其中:第1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2路的第2、6、10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3路的第4、8、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4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5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6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7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8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9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0路的第2、6、10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1路的第4、8、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2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3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4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5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6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每个循环的16路喂纱均为40S的拜耳腈纶、粘胶、细绒棉的混纺纱。在面料表面复合一层抗起球剂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是:采用24G双面纬编针织机编织,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织针,且上针盘上的织针与下针筒上的织针交替排布,其每个花型循环由16路构成,每一路有12个线圈,其中:第1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2路的第2、6、10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3路的第4、8、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4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5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6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7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8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9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0路的第2、6、10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1路的第4、8、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2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3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4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5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16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2、4、6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抗起球的腈纶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是:采用24G双面纬编针织机编织,针织机的上针盘和下针筒排满织针,且上针盘上的织针与下针筒上的织针交替排布,其每个花型循环由16路构成,每一路有12个线圈,其中:第1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2路的第2、6、10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3路的第4、8、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4路的第2、4、6、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5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6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7路的第1、5、9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8路的第3、7、11个线圈在上针盘的织针上成圈,第8、10、12个线圈在下针筒的织针上成圈,其余线圈不编织;第9路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炳荣莫荣明杨广权陈中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