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991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生产厂家完成承船厢各零部件的制造;步骤2:在水电站库区内设置承船厢拼装场,搭设组装平台,其规模应能满足船厢结构组装的要求,且下水平台靠近水路,或易达到水路;步骤3:将承船厢各零部件从厂家运输至水电站库区内的组装平台进行组装;步骤4:拼接好的承船厢采用气囊下水方式整体浮运至船厢室,其中下水浮运时,控制水库水位>第一级升船机上闸首高程+承船厢整体浮运时的吃水深度之和;与在船厢室拼接组装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使水位保持高水位运行,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属于水轮发电机承船厢安装

技术介绍
用于建造水电站大坝的升船机承船厢为一种超大型钢质构件,由沿纵向两侧设置的主纵梁和联接两侧主纵梁的底板等构件构成。由于力学与平衡性能的要求,这类构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在工厂制造成型完毕,但成型后的超大型构件用现有的交通工具和条件几乎无法运输,即使运到施工现场也难以起吊安装,因此只能分散拆零,到施工现场再进行拼接成型,受限于施工现场的设施条件,在水库正常运行条件下,当第一级升船机不具备排干船厢室在船厢室内制造时,此时现场拼接安装也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以解决目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在船厢室内拼接制造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生产厂家完成承船厢各零部件的制造;步骤2:在水电站库区内设置承船厢拼装场,搭设组装平台,其规模应能满足船厢结构组装的要求,且下水平台靠近水路,或易达到水路;步骤3:将承船厢各零部件从厂家运输至水电站库区内的组装平台进行组装;步骤4:拼接好的承船厢采用气囊下水方式整体浮运至船厢室,其中下水浮运时,控制水库水位>第一级升船机上闸首高程+承船厢整体浮运时的吃水深度之和。在承船厢底部设置有与承船厢首尾底部平齐的钢结构浮箱作为浮运托架。承船厢尾部设置有眼板,眼板通过滑轮组与卷扬机和地锚连接,作为承船厢入水时的牵引系统。在所述承船厢下水侧厢头两侧下部各绑定一个侧气囊,在厢头前部下侧绑定两个头气囊,在厢尾两侧下部各绑定一个侧气囊。所述承船厢底部的气囊布置方式为:从厢头至厢底中部的顶升气囊布置间距小于从厢底中部至厢尾的顶升气囊布置间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库区岸边搭设组装平台以组装承船厢的方法,与在船厢室拼接组装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使水位保持高水位运行,增加经济效益,另外,也能够实现准确就位,提高拼装精度和焊接质量,保证承船厢后续的可靠运行。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承船厢采用气囊下水方式,与自浮方式相比,对场地要求较低,成本相对低廉,而自浮方式需修建近挡水围堰,工程量大,工程投资也较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承船厢头部示意图;图3是牵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浮运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2015年皮滩水电站水位图;图中:1、承船厢,2、顶升气囊,3、浮运托架,4、头气囊,5、侧气囊,6、眼板,7、滑轮组,8、地锚,9、卷扬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生产厂家完成承船厢1各零部件的制造;步骤2:在水电站库区内设置承船厢1拼装场,搭设组装平台,其规模应能满足船厢结构组装的要求,且下水平台靠近水路,或易达到水路;步骤3:将承船厢1各零部件从厂家运输至水电站库区内的组装平台进行组装;步骤4:拼接好的承船厢1采用气囊下水方式整体浮运至船厢室,其中下水浮运时,控制水库水位>第一级升船机上闸首高程+承船厢1整体浮运时的吃水深度之和,最好再留有安全高度。为防止在船厢下水过程中船厢首部吃水不够而产生跌落,以及防止气囊钻到船底中间凹槽而无法取出的问题的发生,在承船厢1底部设置有与承船厢1首尾底部平齐的钢结构浮箱作为浮运托架3。为了使承船厢1安全下水,在承船厢1尾部设置有眼板6,眼板6通过滑轮组7与卷扬机9和地锚8连接,作为承船厢1入水时的牵引系统。在下水侧厢头两侧下部各绑定一个侧气囊5,以及在厢头前部下侧绑定的两个头气囊4,以解决厢头刚入水时浮力不足的工况。同时,为了平衡船厢前部气囊的浮力,在厢尾两侧下部各绑定一个侧气囊5。为了保证厢头入水时气囊能够提供足够的顶升力,同时也兼顾气囊的成本,承船厢1底部的气囊布置方式为:从厢头至厢底中部的顶升气囊2布置间距小于从厢底中部至厢尾的顶升气囊2布置间距,并且总的气囊顶升力大于承船厢1的重力。贵州乌江构皮滩水电站水位如图5所示,在采用上述方案后,经分析,具有以下经济效益:1、增发电量2015年初调度计划构皮滩库水位控制及发电计划见下表,若采用分段浮运进入船厢室后再进行拼装焊接,库水位需要控制在610米以下,且整个拼装焊接工期需要10个月,为保证此水位下机组发电耗水率为2.4m3/kWh,机组最大出力为540MW。采用整体浮运进入船厢室,库水位控制在627.5米,在623米水位以上机组发电耗水率为2.1m3/kWh,机组最大出力可达设计最大出力600MW。按日均电量3000万kWh计算,采用整体拼装后浮运进入船厢室的方案构皮滩水库一直可保持高水位运行。可节水约21.6亿m3,增发电量10.3亿kWh,按上网电价0.23元/kWh,增加经济效益2.37亿元。构皮滩2015年逐月水位控制及发电计划表构皮滩2015年逐月水位控制及发电实际情况统计表2、节约投资若采用分段浮运进入船厢室后再进行拼装焊接,从运输单元发运至现场到船厢室内完成整体拼装焊接,总工期需要10个月左右。而采用场地拼装后整体浮运,从运输单元发运至拼装场到整体浮运进入船厢室总工期用了6个月。总制作周期减少4个月,节约人工成本投入约20万元。3、质量控制若采用船厢室内拼装,由于船厢室内空间狭窄,无法安装大型机械设备,对于大件的准确就位和拼装精度、焊接质量均难以保障,对承船箱后期设备的安装和运行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场地拼装均不受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能很好的保证拼装和焊接质量,同时安全性更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生产厂家完成承船厢(1)各零部件的制造;步骤2:在水电站库区内设置承船厢(1)拼装场,搭设组装平台,其规模应能满足船厢结构组装的要求,且下水平台靠近水路,或易达到水路;步骤3:将承船厢(1)各零部件从厂家运输至水电站库区内的组装平台进行组装;步骤4:拼接好的承船厢(1)采用气囊下水方式整体浮运至船厢室,其中下水浮运时,控制水库水位>第一级升船机上闸首高程+承船厢(1)整体浮运时的吃水深度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生产厂家完成承船厢(1)各零部件的制造;步骤2:在水电站库区内设置承船厢(1)拼装场,搭设组装平台,其规模应能满足船厢结构组装的要求,且下水平台靠近水路,或易达到水路;步骤3:将承船厢(1)各零部件从厂家运输至水电站库区内的组装平台进行组装;步骤4:拼接好的承船厢(1)采用气囊下水方式整体浮运至船厢室,其中下水浮运时,控制水库水位>第一级升船机上闸首高程+承船厢(1)整体浮运时的吃水深度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拼接入水浮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承船厢(1)底部设置有与承船厢(1)首尾底部平齐的钢结构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焱王贵来宋金育易吉林吴让林马要坡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构皮滩发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