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41947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细长带状采样关键部件或样品收集袋中的应用。所述管织物是采用角度对称和有摩擦自锁作用的交叉编纱与经丝对称编织的方式,制得的结构稳定、轴向刚性、径向可缩胀的细管状织物。制备方法为:准备经丝和交叉编纱并上机;织造设备采用圆编织机;经丝平行排布于圆编织机上;交叉编纱的两组纱以相同但反向的螺旋角相互交叉、顺次地与经丝进行编织,得到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管织物结构精巧稳定、性能高韧高模、制备方便;具有高抽拔性及低拉伸伸长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设计及管织物织造
,具体涉及一种在拉伸作用下沿细长直圆管内外壁发生回折抽拔运动时的高抽拔顺滑性且低拉伸伸长率的管织物及其成形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管织物成形的技术及加工工艺多有报道,对制备方法及制备工具也有一定研究,管织物的应用范围也包括化学化工、能源输送、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众多领域,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机织、针织、编织成形的传统结构管织物,对具有变结构功能的管织物研究较少,尤其在拉伸作用下沿细长直圆管内外壁发生回折抽拔运动时的高抽拔顺滑性且低拉伸伸长率的管织物及其成形技术,由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产生径向缩胀的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就更无研究。有专利已经制备出具有径向弹力收缩的管状织物,该织物为一种机织管状织物,织物的经纱选用细旦芳纶长丝、PBO或芳纶和PBO的混纤纱作为经纱,并对经纱进行100~300捻/m的加捻,纬纱选用芳纶长丝或PBO长丝包覆氨纶弹力纱的复合纱,以平纹组织为基础组织设计,织造的管状织物的管壁厚度为0.2~0.3mm,自然内径范围可从14mm扩张到22.5mm。所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织物(1)是采用角度对称和有摩擦自锁作用的交叉编纱(11)与经丝(12)对称编织的方式,制得的结构稳定、轴向刚性、径向可缩胀的细管状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织物(1)是采用角度对称和有摩擦自锁作用的交叉编纱(11)与经丝(12)对称编织的方式,制得的结构稳定、轴向刚性、径向可缩胀的细管状织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编纱(11)的两组纱均采用有捻卷曲长丝纱或长/短复合纱,断裂伸长率不低于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编纱(11)的交叉角(θ)的取值范围为60°~90°;交叉角(θ)与交叉编纱(11)螺旋线的螺旋角(φ)的关系为:θ=180°-2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捻卷曲长丝纱中的卷曲长丝是指卷曲率不超过10%和卷曲弹性率大于80%的高性能长丝束;长/短复合纱是指用短纤与长丝经环锭复合纺成的复合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织物(1)的经丝(12)采用长丝经加捻而成的圆形复丝,断裂伸长率不超过1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采用无卷曲且断裂伸长率不超过7%的高性能长丝。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解锁转动与结构相转变耦合的径向缩胀管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织物(1)的抽拔过程中,经丝(12)发生线弹性收缩或伸直,最大弹性收缩量不超过4%,以保证管织物(1)在轴向的低伸长,最大伸长量不超过10%;交叉编纱(11)因卷曲和有捻可在低张力下自然伸直与弯曲而不伸长;同时,交叉编纱(11)间及其与经丝(12)间,因纱体圆截面而呈较低的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伟东刘洪玲丁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