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669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2:06
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包括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电梯搭乘箱体包括搭乘箱底板、搭乘箱顶板、搭乘箱背板、第一搭乘箱侧板及第二搭乘箱侧板,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搭乘箱顶板连接,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紧急开关组件安装于开关安装槽内;安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第二顶板气囊门、第一底板气囊门、第二底板气囊门、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上述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通过设置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电梯搭乘箱体同时搭载工作人员及建筑材料,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Airbag mechanism for elevator

A kind of airbag mechanism for elevator includes elevator riding box, air bag component and emergency switch module. Take the elevator ride, a box body comprises a bottom box, a roof box back, the first on the plate and the two lateral plate of the box on the box, a box of second back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x on the roof, the first box on the side plates is provided with a switch mounting groove, an emergency switch assembly installed in the switch mounting groove; the airbag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the roof airbag door, second doors, the first floor roof airbag airbag door, second floor, roof and floor door airbag airbag airbag. The airbag mechanism of elevator by setting the elevator ride box, the airbag module and an emergency switch assembly for the elevator, a box is also equipped with staff and building materials, the airbag module and an emergency switch assembly on the elevator to protect the life safety of the staff in the event of emergenc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研制出新型“多重电梯”可水平垂直运转。然而,在建筑工地上经常会发生突发时间,而设置在工地上用于搬运材料的电梯也是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威胁着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安全性能高,适用于工地上的电梯,来搬运建筑材料的同时,又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包括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所述电梯搭乘箱体包括搭乘箱底板、搭乘箱顶板、搭乘箱背板、第一搭乘箱侧板及第二搭乘箱侧板,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所述紧急开关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槽内;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第二顶板气囊门、第一底板气囊门、第二底板气囊门、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所述顶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所述底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乘箱底板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乘箱顶板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乘箱背板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为长方体结构。上述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通过设置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电梯搭乘箱体同时搭载工作人员及建筑材料,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包括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所述电梯搭乘箱体包括搭乘箱底板、搭乘箱顶板、搭乘箱背板、第一搭乘箱侧板及第二搭乘箱侧板,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第二顶板气囊门、第一底板气囊门、第二底板气囊门、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所述顶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所述底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这样,可以运输建筑材料及工作人员的同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上述的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通过设置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电梯搭乘箱体同时搭载工作人员及建筑材料,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保护搭乘电梯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对上述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的构思,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10包括电梯搭乘箱体100、安全气囊组件200及紧急开关组件300。请参阅图1,所述电梯搭乘箱体100包括搭乘箱底板110、搭乘箱顶板120、搭乘箱背板130、第一搭乘箱侧板140及第二搭乘箱侧板150,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241,所述紧急开关组件300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槽内;请参阅图1,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0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210、第二顶板气囊门220、第一底板气囊门230、第二底板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所述电梯搭乘箱体包括搭乘箱底板、搭乘箱顶板、搭乘箱背板、第一搭乘箱侧板及第二搭乘箱侧板,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所述紧急开关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槽内;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第二顶板气囊门、第一底板气囊门、第二底板气囊门、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所述顶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所述底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气囊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搭乘箱体、安全气囊组件及紧急开关组件;所述电梯搭乘箱体包括搭乘箱底板、搭乘箱顶板、搭乘箱背板、第一搭乘箱侧板及第二搭乘箱侧板,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底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搭乘箱背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搭乘箱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上开设有开关安装槽,所述紧急开关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槽内;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包括第一顶板气囊门、第二顶板气囊门、第一底板气囊门、第二底板气囊门、顶板气囊及底板气囊,所述顶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搭乘箱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板气囊门的第二端相抵接。所述底板气囊设置于所述搭乘箱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气囊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搭乘箱侧板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快科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