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立强专利>正文

组合鞋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6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组合鞋跟。它包括鞋跟和后跟掌,后跟掌上表面有T型连接凸块,鞋跟上有与凸块相对应的凹槽,固定在鞋跟底面的金属连接板上有供凸块探入的通孔和与通孔相连的卡槽,后跟掌上的凸块被连接板的卡槽卡住而使后跟掌与鞋跟连为一体。本组合鞋跟在后跟掌磨损后,易更换,且更换时省时、省力,不损坏鞋跟。(*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鞋跟。目前,市售带后跟掌的鞋类,后跟掌经用户使用磨损后,需取下,再用鞋钉把新后跟掌钉在鞋跟上,这样,经多次修钉后,易造成鞋跟损坏,且在修钉时费时费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易更换后跟掌、且经多次更换并不损坏鞋跟的组合鞋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组合鞋跟,它包括鞋跟和后跟掌,其特点是后跟掌上表面有T型连接凸块,鞋跟上有与凸块相对应的凹槽,固定在鞋跟底面上的金属连接板上有供凸块探入的通孔和与通孔相连的卡槽,后跟掌上的T型凸块被连接板的卡槽卡住而使后跟掌与鞋跟连为一体。为了防止在穿用时后跟掌与鞋跟错位,在鞋跟的前端设有一与之铰接的挡片。本技术所提供的组合鞋跟,其上的后跟掌易更换,且经多次更换并不损坏鞋跟,更换时省时省力,适用于带后跟掌的鞋类。附图说明图1是本鞋跟组装后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金属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后跟掌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鞋跟主视剖视图;图8是图7的B向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见图1-图8,后跟掌7上表面有T型连接凸块6、17,所述的凸块6也可以设计为带三个定位凸头的固定轴,鞋底3后部的鞋跟5上有与凸块6、17相对应的凹槽2、4,固定在鞋跟5底面上的金属连接板9上有供凸块6、17探入的通孔8、10和与通孔8、10相连的卡槽14、12,后跟掌7上的T型凸块6、17被连接板9的卡槽12、14卡住而使后跟掌7与鞋跟5连为一体。鞋跟7的前端设有一靠连接轴11与之铰接的挡片1。后跟掌7上设有与挡片1配合的凹槽16。连接板9可通过其上的钉孔15用鞋钉钉在鞋跟5上,也可以用粘接或镶接的方法固定在鞋跟上。装好连接板9后的鞋跟5即可装后跟掌7,在装后跟掌7前,首先把装好的挡片1扳起,然后使后跟掌7处于图3所示位置,使其凸块6、17从钉在鞋跟5上的连接板9的通孔8、10探入,当后跟掌7的上表面与连接板9贴合后,反时针转动后跟掌7,使其与鞋跟5重合后,将挡片1拨下,本鞋跟即组装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鞋跟,它包括鞋跟和后跟掌,其特征是后跟掌[7]上表面有T型连接凸块[6]、[17],鞋跟[5]上有与凸块[6]、[17]相对应的凹槽[4]、[2],固定在鞋跟[5]底面上的金属连接板[9]上有供凸块[6]、[17]探入的通孔[8]、[10]和与通孔[8]、[10]相连的卡槽[12]、[14],后跟掌[7]上的T型凸块[6]、[17]被连接板[9]的卡槽[12]、[14]卡住而使后跟掌[7]与鞋跟[5]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鞋跟,它包括鞋跟和后跟掌,其特征是后跟掌[7]上表面有T型连接凸块[6]、[17],鞋跟[5]上有与凸块[6]、[17]相对应的凹槽[4]、[2],固定在鞋跟[5]底面上的金属连接板[9]上有供凸块[6]、[17]探入的通孔[8]、[10]和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强张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