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288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圈,包括筒状的抛光层和内衬,所述内衬外壁通过胶水层粘接在抛光层内壁,所述胶水层的成分包括40‑60份树脂胶和90‑110份固化剂,所述胶水层由树脂胶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通过利用成分包括40‑60份树脂胶和90‑110份固化剂组成的胶水层替换传统的白胶,使得胶水层黏贴性更好,连接抛光层和内衬更加牢固,并且胶水层自身坚硬不变形,保证砂圈使用的抛光效果和效率,另外,胶水层长时间使用不开胶,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

Sand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砂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磨砂应用领域,具体指一种砂圈。
技术介绍
砂圈是一种常见的抛光配件,通过配合砂鼓使用。砂圈是一种用螺旋形对接生产的产品,是由内衬、胶水和砂布三层通过胶水层复合而成。内衬是经过处理的布或纸等,外层是起磨削和抛光作用的砂布,砂纸,尼龙等等。砂圈直接套在砂鼓上使用。目前市场上都是的砂圈的胶水层一般是白胶,白胶成本低廉,但是白胶凝固后质地太软,粘接力低,容易开胶,闲置状态下开胶,产品报废,大大缩短了砂圈的使用寿命;若在使用状态下开胶容易引起安全隐患,造成操作人员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砂圈,通过对胶水层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安全性,并且增长了砂圈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砂圈,包括筒状的抛光层和内衬,所述内衬外壁通过胶水层粘接在抛光层内壁,所述胶水层的成分包括40-60份树脂胶和90-110份固化剂,所述胶水层由树脂胶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内壁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为锯齿面。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内壁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为波浪面。作为优选,所述抛光层、胶水层和内衬的厚度比例为1-3:3-5:2-4。作为优选,所述抛光层为砂布、砂纸、尼龙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利用成分包括40-60份树脂胶和90-110份固化剂组成的胶水层替换传统的白胶,使得胶水层黏贴性更好,连接抛光层和内衬更加牢固,并且胶水层自身坚硬不变形,保证砂圈使用的抛光效果和效率,另外,胶水层长时间使用不开胶,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抛光层;2-胶水层;3-内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圈,如图1所示,包括筒状的抛光层1和内衬3,内衬3外壁通过胶水层2粘接在抛光层1内壁,胶水层2的成分包括40-60份树脂胶和90-110份固化剂,胶水层2由树脂胶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胶水层2替换的白胶连接抛光层和内衬更加牢固,并且胶水层自身坚硬不变形,保证砂圈使用的抛光效果和效率,另外,胶水层长时间使用不开胶,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本实施例中,抛光层1、胶水层2和内衬3的厚度比例为1:3:2。通过该比例使得胶水层2具有足够的粘性,使得抛光层1与内衬3的连接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抛光层1为砂布。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内衬3内壁为粗糙面,粗糙面为锯齿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砂圈套接在砂鼓上使用时,内衬3的粗糙面与砂鼓外壁的摩擦力更大,连接更加牢固,使用状态下,砂圈不容易移位,保证砂圈与砂鼓的同心度保持一致,保证抛光打磨的效果,另外,还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本实施例中,抛光层1、胶水层2和内衬3的厚度比例为2:4:3,通过该比例增加了抛光层1的厚度,从而还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抛光层1为砂纸。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点与实施例1中相同,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的撰述。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内衬3内壁为粗糙面,粗糙面为波浪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砂圈套接在砂鼓上使用时,内衬3的粗糙面与砂鼓外壁的摩擦力更大,连接更加牢固,使用状态下,砂圈不容易移位,保证砂圈与砂鼓的同心度保持一致,保证抛光打磨的效果,另外,还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本实施例中,抛光层1、胶水层2和内衬3的厚度比例为3:5:4,通过该比例增加了内衬3的厚度,从而使得砂鼓与砂圈配合使用时,内衬3的强度更大,使用寿命更长,提高了砂圈的利用率,不用经常更换产品,节省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砂圈的使用成本。抛光层1为砂布、砂纸、尼龙中的一种。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点与实施例1中相同,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的撰述。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砂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砂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抛光层和内衬,所述内衬外壁通过胶水层粘接在抛光层内壁,所述胶水层的成分包括40‑60份树脂胶和90‑110份固化剂,所述胶水层由树脂胶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抛光层和内衬,所述内衬外壁通过胶水层粘接在抛光层内壁,所述胶水层的成分包括40-60份树脂胶和90-110份固化剂,所述胶水层由树脂胶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内壁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为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海斌张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赤焰研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