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叶粉及柴叶粉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043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柴叶粉及柴叶粉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风味独特的柴叶粉。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柴叶微粉、木薯变性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马铃薯淀粉、冷水和热水。一种柴叶粉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A称重并混合均匀;2)将组分B称重,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冷水中并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倒入沸水并搅打均匀成透明状的胶体;3)将步骤2)形成的胶体倒入混合后的组分A中,并揉成光滑均匀的面团;4)将面团放入饸饹机中挤压,并用开水定型,形成粉条;5)将粉条在冷水过几遍使粉条冷却至室温;6)定量包装。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柴叶粉风味独特且口感好。

A leaf wood flour and wood leaf powder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叶粉及柴叶粉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叶粉及柴叶粉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粉主要由红薯、红苕和豌豆按照比例进行调和,然后由农家用传统手工漏制而成。粉源于西南民间,取食材至当地手工制作的红薯粉。豆腐柴是一种生长在山上及田间地头上的阔叶小灌木,柴叶为豆腐柴的叶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柴叶粉及柴叶粉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风味独特的柴叶粉。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7份柴叶微粉、7-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6份马铃薯淀粉、6-8份冷水和25-30份热水。进一步,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份柴叶微粉、7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份马铃薯淀粉、6份冷水和25份热水。进一步,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7份柴叶微粉、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6份马铃薯淀粉8份冷水和30份热水。进一步,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6柴叶微粉、8.4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8.2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4.8份马铃薯淀粉、7.2份冷水和27.7份热水。进一步,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份柴叶微粉、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6份马铃薯淀粉、6份冷水和30份热水。进一步,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7份柴叶微粉、7份木薯变性淀粉和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份马铃薯淀粉、8份冷水和25份热水。一种制备上述任一柴叶粉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A的组分按照对应的质量份数称重并混合均匀。2)将组分B的组分按照对应的质量份数称重,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冷水中并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倒入沸水并搅打均匀成透明状的胶体。3)将步骤2)形成的胶体倒入混合后的组分A中,并揉成光滑均匀的面团;4)将面团放入饸饹机中挤压,并用开水定型,形成粉条。5)将粉条在冷水中过一下,洗去表面可溶性的黏性物质,再过几遍冷水至粉条冷却至室温。6)定量包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粉加入了柴叶微粉,具备一定的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解诸肉毒,大便秘结,痛风,清肺止渴和利水通淋等作用,而且风味独特。此外,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柴叶粉口感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7份柴叶微粉、7-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6份马铃薯淀粉、6-8份冷水和25-30份热水。实施例二: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份柴叶微粉、7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份马铃薯淀粉、6份冷水和25份热水。实施例三: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7份柴叶微粉、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6份马铃薯淀粉8份冷水和30份热水。实施例四: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6柴叶微粉、8.4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8.2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4.8份马铃薯淀粉、7.2份冷水和27.7份热水。实施例五: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份柴叶微粉、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6份马铃薯淀粉、6份冷水和30份热水。实施例六:一种柴叶粉,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7份柴叶微粉、7份木薯变性淀粉和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份马铃薯淀粉、8份冷水和25份热水。实施例七:一种制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柴叶粉的柴叶粉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组分A的组分按照对应的质量份数称重并混合均匀。2)将组分B的组分按照对应的质量份数称重,将马铃薯淀粉加入冷水中并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倒入沸水并搅打均匀成透明状的胶体。可以采用机器搅拌,也可以用筷子进行搅拌。3)将步骤2)形成的胶体倒入混合后的组分A中,并揉成光滑均匀的面团。4)将面团放入饸饹机中挤压,并用开水定型,形成粉条。5)将粉条在冷水中过一下,洗去表面可溶性的黏性物质,再过几遍冷水至粉条冷却至室温。6)定量包装。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叶粉,其特征是: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7份柴叶微粉、7‑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6份马铃薯淀粉、6‑8份冷水和25‑30份热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叶粉,其特征是: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7份柴叶微粉、7-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6份马铃薯淀粉、6-8份冷水和25-30份热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叶粉,其特征是: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份柴叶微粉、7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5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3份马铃薯淀粉、6份冷水和25份热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叶粉,其特征是: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7份柴叶微粉、10份木薯变性淀粉和50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6份马铃薯淀粉8份冷水和30份热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叶粉,其特征是: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份数,组分A包括3.6柴叶微粉、8.4份木薯变性淀粉和48.2份马铃薯淀粉,组分B包括4.8份马铃薯淀粉、7.2份冷水和27.7份热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蓝围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